十二分法

(1)豐富了圖書分類實踐,促進了圖書分類朝著科學化、學術化方向發展,使其趨近於近代圖書分類法。 (3)將部分原來在四分法下處於二級的類目凸顯為一級類目,推動了這類學科研究的發展與繁榮。

簡介

在《四庫全書總目》刊出後不久,清代文獻學家、目錄學家孫星衍衝破四分法的束縛,自創十二分法。將自己所藏圖書分為12大類,44小類:曰經學第一,下分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論語、爾雅、孟子、經義11類;曰國小第二,下分字書、音學2類;曰諸子第三,下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兵家9類;曰天文第四,下分天部、算法、五行術數3類;曰地理第五,下分總編、分編2類;曰醫律第六,下分醫學、律學2類;曰史學第七,下分正史、編年、紀事、雜史、傳記、故事、史論、史鈔8類;曰金石第八;曰類書第九,下分事類、姓類、書目3類;曰詞賦第十,下分總集、別集、詞、詩話4類;曰書畫第十一;曰說部第十二。

意義

孫氏所創立的十二分法,對當時以及後來的學術分類體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重要意義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豐富了圖書分類實踐,促進了圖書分類朝著科學化、學術化方向發展,使其趨近於近代圖書分類法。
(2)各級類目的設定與圖書收錄的選擇,為後世提供了讀書治學的門徑。
(3)將部分原來在四分法下處於二級的類目凸顯為一級類目,推動了這類學科研究的發展與繁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