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1. 土地的界劃。指地區。《周禮·地官·序官》“廛人” 漢鄭玄註:“廛,民居區域之稱。” 晉 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芒芒九有,區域以分。”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咨其風土,考其區域。” 郭沫若 《蘇聯紀行日記·七月十日》:“工人住宅系木造小屋,自成一區域。”
2. 界限;範圍。 晉陸機《吊魏武帝文》:“死生者性命之區域。” 唐劉知幾《史通·序例》:“昔 夫子 修經,始發凡例; 左氏 立傳,顯其區域。科條一辨,彪炳可觀。”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 若泉 對於這方面極感到興趣,他常常希望能從這知識階級運動跳到工人運動的區域裡去。”
數學概念
開域指滿足下列兩個條件的點集:
(1)全由內點組成;
(2)具有連通性,即點集中的任意兩點都可以用一條折線連線起來,
且 折線上的點全部在此開域內。閉域:開域連同其邊界.
區域:開域,閉域或開域連同其一部分界點所成的點集.
PS:通常來說,域指的是開域。
參考資料:複變函數,史濟懷,劉太順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9頁
中國區域劃分
區域劃分以地理和經濟特徵為基礎。關於中國自然和經濟地理特徵的分析有大量論著。例如,北京大學胡兆量教授在《中國區域發展導論》中就有比較系統的分析。他認為:
南北差異是我國最重要的地區差異。南北凝聚是我國最重要的凝聚方向。秦嶺淮河是我國劃分南北的主要界線。秦嶺淮河以北和秦嶺淮河以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顯著差別。
我國地貌西高東低,形成三大階梯。在我國東西差異中,最突出的一條是東部比較發達,西部相對欠發達。我國是世界上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程度最大的國家。東西之間差幅大,反差強。我國東西部社會經濟的巨大差異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疊加的結果。
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和學術界在不斷探索和提出中國區域劃分的方法和方案。例如,建國初期的沿海和內地兩分法、出於國防考慮的“三線”劃分、以自然地理為主要基礎的東部、中部和西部的三大地帶劃分、以經濟地理為主要基礎的六大經濟區(東北、黃河中下游、長江中下游、東南、西南和西北)、七大經濟區(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八大經濟區(東北、環渤海、黃河中游、長三角、長江中游、東南、西南和西北)劃分等。200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善同和侯永志研究員等完成的“中國(大陸)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特徵分析”報告,提出東北、北部沿海、東部沿海、南部沿海、黃河中游、長江中游、西南和大西北的八大社會經濟區域劃分。
如果考慮南北差異,中國地區可以分為南方和北方地區;如果考慮東西差異,中國地區可以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如果同時考慮南北和東西差異,中國地區可以分為北方、南方和西部地區。如果考慮管理要素,中國地區的區域劃分要尊重行政區域的完整性。
第一層,將全國分為北方(東北、正北、西北)、南方和西部等三大片(或四大片);其中,西部地區是將北方的西北地區、南方的西南地區集合在一起。
第二層,將北方分為三個區域:東北地區、華北沿海和黃河中游地區;將南方分為三個區域:華東沿海、華南沿海和長江中游地區;將西部分成兩個區域:西北和西南地區。
第二層次的劃分,也是參考中國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帶的劃分進行的。其中,將中國東部地區分為四大區域:東北地區(包括東部的遼寧、中部的吉林和黑龍江)、華北沿海、華東沿海和華南沿海地區;將中國中部地區分為兩大區域:黃河中游和長江中游地區;將中國西部分為兩大區域:西南和西北地區。以下為狹義劃分:
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
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地區: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中地區: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南地區:廣東省、海南省包括南海諸島、南中國海大部、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我國有4個直轄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
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哈爾濱市、長春市、瀋陽市、大連市、濟南市、青島市、南京市、杭州市、寧波市、武漢市、廈門市、西安市、廣州市、深圳市、成都市。
其中:大連市、青島市、寧波市、廈門市、深圳市為計畫單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