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研究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研究》,李欣紅著,張建民指導學術論文。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李欣紅著

導師

張建民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貿易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產業經濟 區位選擇 區位經濟 區域經濟一體化

館藏號

F062.9

館藏目錄

2010\F062.9\24

內容簡介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經濟貿易中迅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別是最近十多年來,一些國家或地區加入或締結新的區域貿易協定的報導常常見諸於報端,區域經濟一體化隨之而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之一,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研究也越來越多。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組建不僅給參與國帶來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等靜態效應,也給成員國帶來諸如規模經濟效應、投資效應、資源配置效應等動態效應。除此之外,優惠性貿易自由化也會改變相關國家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區位,而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對產業區位的影響一直以來受關注的並不多,尤其是在國內的研究中。本文採用案例比較分析和實證分析相結合的分析方法,探討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成立對參與國家的內部經濟地理和產業區位的影響、產業區位在成員國之間的變化以及對外部國家的影響,並對這些產業區位變化背後的作用機制進行了分析。 本文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導論首先介紹了論文的選題背景和意義;其次對目前國內外有關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產業區位效應的研究動態進行了概括和梳理。從理論的發展來看,模型分析越來越多地將現實因素考慮在內,假設條件越來越接近現實從而更具一般性。 傳統理論預期優惠貿易協定的成立將根據比較優勢來決定產業區位和專業化模式。融合了新貿易理論和傳統區位理論的新經濟地理學則通過訴諸於集聚力和分散力導致的累積過程來解釋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產業區位的動態性變化。從實證分析來看,新經濟地理的分析框架仍然不多,尤其是國內的研究。而且很多研究關注的是歐盟和北美,其中以歐盟分析居多,較少研究關注開發中國家。實證分析的結論有些與理論預期一致,也有與理論大相逕庭的案例。看來要接近真相仍需要作進一步和特定的研究。最後本章簡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目標和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並指出了本文的創新點和不足之處。 第二章為本文的理論基礎。本章首先闡述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內涵、組織形式以及區位和產業區位的涵義、影響因素,指出關於產業區位的研究是區位理論融入主流經濟學的關鍵之一。其次論述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經濟效應。除了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等靜態效應以及規模經濟效應、競爭效應等動態效應之外,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會帶來產業區位效應。貿易創造和貿易轉移會導致產業從外部向內部重新定位,同時產業也會在成員國之間發生重新定位。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部市場規模的擴大會誘使那些規模密集型產業轉移到區域經濟集團內市場規模較大的國家。而這些產業區位變化背後的原因除了傳統的比較優勢外,要素流動、垂直關聯等因素與貿易成本、規模經濟相互作用促使的因果循環機制也發揮了作用。 此外,由於外部需求和外部供給的變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會使參與國家內部的產業區位發生變化。 第三章主要分析區域經濟一體化對成員國內部產業區位的影響。本章運用案例對比分析了NAFTA和MERCOSUR的成立對美國和巴西兩個大國產業分布的影響,同時也分析了NAFTA和EU的成立對墨西哥和保加利亞兩個小國內部產業分布的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一國內部產業區位的影響不僅取決於該國國內初始的相對產業分布,也取決於該國在一體化組織內部的相對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