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論文絕大部分是作者1988年以來在大量實踐基礎上寫成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成果,其中約有40%是未公開出版的文稿,有的是作者多年來給研究生的講課稿、會議報告和論文,有的是課題總結和有代表性的規劃報告中的核心內容。全書共分四篇,即: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方法、中國及有關地區區域發展研究、區域規劃與國土規劃、國外區域發展與區域規劃研究,從中大致可以看出他的研究工作軌跡。
作者簡介
毛漢英,1938年8月出生,江蘇省江陰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56年畢業於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196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1986-1987年在蘇聯聖彼得堡大學進修。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發展與區域規劃。現任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副會長、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研究所學術指導等職務。出版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由其主持的科研項目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8年5月被授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有傑出貢獻的研究生導師。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方法
縣域經濟和社會同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方法研究
區域可持續發展機理與調控
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調控
人地系統若干理論問題的進展與展望
山東省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初步研究
區域承載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討
區域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的實現研究
區域經濟協作聯合與經濟區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篇 中國及有關地區區域發展研究
中國區域發展的人文基礎
中國區域發展差異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途徑
西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新世紀山東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問題與對策
山東省跨世紀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調控研究
福建省新世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黃河三角洲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環渤海地區區域承載力研究
山東省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研究
生態環境約束下的黃河三角洲資源開發的思路與模式
三峽庫區生態環境約束下的支柱產業選擇
兗滕兩淮地區採煤塌陷地的類型與綜合開發生態模式
閩粵沿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與區域投資環境綜合研究
粵東沿海地區投資環境綜合評價
深化閩台經貿合作,構建兩岸區域共同市場
第三篇 區域規劃與國土規劃
新時期區域發展規劃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徑
新時期區域規劃的理論、方法與實踐
我國新一輪國土規劃編制的基本構想
成渝城市群的整合與可持續發展
加快建設海西城市帶的背景與思路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武漢城市圈“五個一體化”建設
武漢城市圈工業發展與布局一體化規劃
加快建設“兩型社會”,推動武漢城市圈又好又快發展
常州城市現代化規劃指標體系研究
焦作市工業結構調整與最佳化布局
連雲港港口空間重點應向南拓展
第四篇 國外區域發展與區域規劃研究
日本第五次全國綜合開發規劃的基本思路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蘇聯東部地區國土開發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蘇聯工業綜合體類型研究
蘇聯組建工業樞紐中的若干理論與方法問題
鹹海危機的起因與解決途徑
前蘇聯墾荒區的土壤風蝕及其防治對策
蘇聯植棉業的生產布局
國外能源基地建設與綜合發展的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