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解釋
解釋1:所謂區位商,是指某區域某行業就業人員數與該區域全部行業就業人員數之比和全國該行業從業人員數與全國所有行業就業人員數之比相除所得的商。
解釋2: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特定部門的產值在該地區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達式為LQij=Lijmj=1∑Lijnj=1∑Lij ni=1∑mj=1∑Lij(1)其中:i—第i個地區(i=1,2,3…n);j—第j個行業(j=1,2,3…m);Lij—第i個地區,第j個行業的產出;LQij—i地區j行業的區位商。區位商的另一種表達形式是:LQij=Lijni=1∑Lijmi=1∑Lij ni=1∑mj=1∑Lij(2)第一形式反映地域分工和產品貿易,第二種形式反映行業優勢。在第一形式中,當LQij>1時,表示產品有剩餘,可輸出;LQij<1時,表示產品不能滿足。
解釋3:在區域經濟學中,通常用區位商來判斷一個產業是否構成地區專業化部門。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特定部門的產值在地區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重與全國該部門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之間的比值。區位商大於1,可以認為該產業是地區的專業化部門;區位商越大,專業化水平越高;如果區位商小於或等於1,則認為該產業是自給性部門。
綜合上述認識,第三種定義更具概括性和適用性,前面兩種都是對其的運用與發揮。
用途概述
區位商又稱專門化率,它由哈蓋特(P.Haggett)首先提出並運用於區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以及某一區域在高層次區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指標。在產業結構研究中,運用區位商指標可以分析區域優勢產業的狀況。
使用意義
通過計算某一區域產業的區位商,可以找出該區域在全國具有一定地位的優勢產業,並根據區位商Q值的大小來衡量其專門化率。Q的值越大,則專門化率也越大。根據有關數據,可分別計算出中部地區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業相對於全國同類行業的區位商。一般來講,如果產業的區位商大於1.5,則該產業在當地就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合理計算利用區位商對企業決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計算公式
區位商計算公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N1為研究區域某部門產值(或從業人員數);A1為研究區域所有部門產值(或從業人員數);N0為背景區域某部門產值(或從業人員數);A0為背景區域所有部門產值(或從業人員數)。 N1A1N0A0 N1A1N0A0
位商是產業的效率與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種較為普遍的集群識別方法,是用來衡量某一產業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區域的相對集中程度。
在一般文獻中有以下幾種說法,它的計算方法也就是這樣:1、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某種產業或產品生產在全國(全省)的產業或產品生產中所占的比重與該地區某項指標(產品、產業、人口等)占全國(全省)該項指標比重之比
2、區位商是指地區某工業產品產量占全國的比重與該地區工業總產值占全國的比重之比值.如果區位商大於1表示該產品具有一定的專業化意義.反之如果區位商小於1則表示該產品不具備專業化意義
3、區位商是指一個區域特定產業的產值占該區域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與全省或全國該特定產業產值占全省或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之間的比值,即前一比重(區域)除以後一比重(全省或全國)的商
4、區位商主要是指在區域分工中某產品或產品生產區域化的水平通過產業或產品生產區域化的比較顯現出區域分工的基本格局與區域比較優勢的方向
5、區位商是指一個地區某一部門產值在本地區的比重與全國同一部門在全國的比重之比.其計算公式為:Rij=(eijej)(EiE)式中:Rij表示j區域i產業的區位商
概念套用
利用區位商判斷產業的生產專業化狀況,實際是以全國產業結構的平均值作為參照系,假定全國各地區對產品的消費水平基本一致。那么,當一個地區某產業或產品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比重時,則認為該產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在滿足了本地區消費需求之後還有剩餘,可用於輸出,因而成為專業化部門。其比重比全國平均值高出越多,則可用於輸出的產品也越多,專業化水平越高。
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水平判斷:一個地區某專業化水平的具體計算,是以該部門可以用於輸出部分的產值與該部門總產值之比來衡量。 地區某產業專業化係數=1—1/區位商。
套用條件
1、有較高的區位商或專業化水平,一般Q值在2以上或專業化係數在0.5以上,該產業的生產主要為區外服務。
2、在地區生產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區經濟發展。一般而言,在選擇主導產業時,地區範圍大,對區位商和產值比重的要求相對較低;地區範圍越小,地要求越高。一個城市選擇主導產業要求區位商和產值比重比大經濟區要求高,因為城市具有更高的外向性,而大經濟區具有更強的綜合性。
3、與區內其他主要產業關聯度高,二者之間的聯繫越廣泛、越深刻,越能通過乘數效應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
4、能夠代表區域產業發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產業。主導產業是在較長時間內支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因而必須是有發展前途的、代表區域發展方向的產業。為此,應該考慮如下因素:
第一,根據本區域所處經濟發展階段選擇主導產業。處於工業化前期階段的地區,主導產業一般具有勞動、資金密集型特性,可以在輕工業領域和基礎性重工業領域選擇;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地區,主導產業一般具有資金、技術密集型特性,可以在重工業中的深加工領域選擇;處於工業化後期的地區,主導產業具有技術密集型及服務型的特性,可以在技術密集型產業、高技術產業及新興服務業中選擇。
第二, 根據產業發展的階段來選擇主導產業。根據產業生命循環理論,任何產業在某一地區的發展中都規律性地經過科研創新期、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主導產業要在科研創新期和發展期的產業中選擇,其中處於科研創新期的產業可以作為潛在主導產業來加以培育。第三, 根據產業產品的收入彈性來衡量。主導產業應該是具有較高收入彈性的產業,從而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該主導產業能夠擁有不斷擴大的市場。
如上所述,主導產業應該是能夠充分發揮地區優勢,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在區域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能夠代表區域產業發展方向的產業。 而計算區位商為其提供很好的量化標準數據,增加規劃發展的科學性和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