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意外的“收穫”
北約對南聯盟的空襲,不僅遭到南頑強抵抗,也遭到全世界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與人民的強烈譴責。
而且,使俄羅斯許多人,拋棄了原來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幻想和軟弱態度,甚至引起了強烈的反美情緒。
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說:“北約對一個熱愛自由的南斯拉夫小國的侵略是一種蓄謀已久的恐嚇行動。”
國家杜馬主席根納季·謝列茲尼奧夫在4月10日說:“我認為,我們應當派軍隊去哪裡。”同日,總統葉爾欽午間電視節目中說:“他們(北約)想派地面部隊去那裡,他們只想把南斯拉夫變成他們的保護國,我們不能讓南斯拉夫發生這種事情”;下午五點半,再次在電視中說:“我已向北約、美國人和德國人說,不要逼我們採取軍事行動,否則肯定會爆發歐洲戰爭,也可能是世界大戰”;
同時,他還指示外交部準備與南結盟的必要檔案。南斯拉夫議會則於4月12日通過南加入俄—白聯盟決議,加入俄—白聯盟,不僅使南歡欣鼓舞,而且就是在俄羅斯,議會也主動推延原定於4月15日要討論彈劾葉爾欽總統的提案,一場國內政治風暴遽然暫停。
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說,這是政治解決南斯拉夫衝突的唯一辦法,他認為,三國聯盟成立,南可以獲得俄國的軍事技術援助,俄軍隊也可以進駐南斯拉夫。
因此,北約空襲南聯盟,卻炸出一個從來不屬於同一國家、又沒有共同邊界的新“斯拉夫聯盟”,這恐怕是北約始料不及的。
過程
1998年,在南聯盟南部的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族人同塞爾維亞警察之間的暴力流血衝突事件不斷升級。阿爾巴尼亞族是科索沃地區的主要民族,長期以來尋求讓科索沃從南聯盟獨立。這場衝突本是南聯盟國內的民族矛盾,但卻被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描繪成了一場人權危機,並以此為藉口,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開始了對南聯盟的空襲。
從1999年3月24日開始,轟炸持續了78天,造成的破壞觸目驚心。據塞爾維亞政府方面的不完全統計,在那場大規模空襲中,共有25000多棟民宅、14個飛機場、39處醫療保健設施、18個幼稚園、69所學校、176處文化古蹟、44座橋樑以及470公里的公路和595公里的鐵路被炸毀,直接經濟損失數百億美元;空襲導致2500多人喪生,12500多人受傷。北約共出動1150架次戰機,實施2300餘次空襲,投放了近42萬枚、總計達22000噸的炸彈,其中就包括頗受爭議的貧鈾彈,以至於塞爾維亞近年癌症患者人數逐年增加。
反思
2019年3月24日,是北約轟炸南斯拉夫20周年紀念日。塞爾維亞當日舉行了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受害者紀念儀式。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在活動上表示,“塞爾維亞人民不希望加入北約。軍事中立是我們的自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