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約快速反應部隊(TheNATOResponseForce)自2002年11月開始組建,到2003年10月15日正式成軍,2006年正式完成組建工作,現有兵力約2.7萬,其中1.6萬屬於後備部隊。
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是一支可以迅速起用的常設部隊,類似於北約空中預警部隊和常設海軍部隊,不同之處是它匯集了不同兵種和所有現代化軍事反應能力。
除戰鬥行動外,快速反應部隊將努力適應各類任務,包括非戰鬥營救行動、人道主義援助,以及包括維和、反恐和禁運行動等危機處理行動。該部隊能進行軍事高科技、高強度戰爭,並且在接到命令後,7天內具備部署到世界上任何需要的地方的能力,後續部隊能在30天內到達。
成立背景

冷戰結束後,為了適應新的國際安全環境需要,北約成員國紛紛組建了快速反應部隊。比如美國就建立了一支15萬人的快速部署部隊;德國組建了一支5.36萬人的危機反應部隊;英國建立了一支數量達6萬人的聯合快速部署部隊等。
雖然各國建立的這種快速反應部隊名稱不一,但他們都是以對危機實施快速反應為己任的。北約各成員國的快速反應部隊可以說是北約各成員國軍隊中的王牌。但是,由於北約各成員國軍隊的訓練素質參差不齊,武器裝備質量不一,北約各成員國快速反應部隊之間在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上存在不小差距。
美國快速部署部隊在危機突發時,可以向海外實施快速兵力投送,執行應急作戰等。美國憑藉其強大的海運和空運能力,其陸軍具備在4天內將一個輕型旅、12天內將一個師、30天內將兩個師投送到海外戰區的能力;空軍具有在7天內將兩個航空聯隊、30天內將6個航空聯隊投送到海外衝突地區的能力;海軍可以在一兩天內將第一個航母編隊,7天內將第二個航母編隊,30天內將第三和第四個航母編隊投送到海外戰區的能力。
北約快速反應部隊自2002年11月正式開始組建 ,2003年10月15日正式成軍,並在位於荷蘭布林瑟姆的北歐戰區司令部舉行成立儀式,來自北約成員國的代表參加了閱兵典禮。時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詹姆斯·瓊斯將軍在儀式上稱,快速反應部隊的成立是北約50多年前簽署《華盛頓公約》以來最重要的變化之一。
人員組成

初期快速反應部隊的軍人來自14個國家,其中來自西班牙的最多,達2200人;法國和德國各貢獻了1700人和1100人;美國向北約快速反應部隊提供了300名軍人。
快速反應部隊中的步兵得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專家、憲兵部隊、工程技術人員的支持;海軍則擁有攻擊直升機、護衛艦、潛艇和飛行巡邏編隊;空軍由戰鬥機、運輸機與偵察機部隊組成,位於德國拉姆施泰因的北約空軍北方司令部負責其運作。獲得全面作戰能力後的空軍每天可以出動戰鬥機200架次。
快速反應部隊不設定固定編制,人員每6個月將輪換一次。各國海、陸、空各兵種中的精英部隊進行日常聯合演練。一旦北約發布動員令,它們將被快速部署。
到2006年10月,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的人數擴充至2萬人,並獲得全面作戰能力,能夠在5天內部署完畢,並在30天內保持獨立行動能力,以執行人員疏散、維持和平、打擊恐怖分子或高強度戰鬥等任務。
兵力
包括13000名高度戰備的兵力,以及一支1萬多人的預備部隊,將來將擴至3萬人
部署
5天內部署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同時能作為一支獨立部隊開展長達30天的軍事行動
行動範圍
危機管理和作戰
作為先遣部隊
維和行動
救災行動
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指揮
作戰指揮由盟軍作戰司令部下轄的三個聯軍司令部輪流指揮
戰略指揮權,歸屬於北約駐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
裝備
陸軍:裝備M1A2主戰坦克等地面作戰武器
空軍:裝備F-16戰鬥機、“颱風”戰鬥機、“支努乾”運輸直升機、E-3預警機等多種飛機
兵種
一支旅級地面部隊,配備生物武器和核防禦裝備
一支包括一個航母戰鬥群在內的海軍特遣部隊
一支兩棲作戰特遣部隊
一支能在一天內執行200架次作戰任務的空軍部隊
一支地面行動大隊
一支特種部隊
執行過的任務
2004年夏天希臘雅典奧運會,被部署用於安防工作
2004年阿富汗總統選舉,北約派遣了一個義大利營到阿富汗執行任務
2005年美國卡特里娜颶風,被派遣用於運送救災物資
2006年巴基斯坦地震,被派遣到巴基斯坦參與地震救援和重建
軍事演習

2004年:參加了在義大利撒丁島附近舉行的“注定輝煌04”演習,測試初始作戰能力
2005年:參加了在第勒尼安海的“注定輝煌05”演習,測試海基作戰能力
2006年:維德角群島演習,評估全面作戰能力
2013年:在波羅的海舉行“堅定爵士2013”軍事演習,是北約1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軍事演習。
北約
2013年1月17日,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孔德·巴特爾斯表示,北約今後將重振快速反應部隊,以推動北約軍事發展與改革。近年來,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導致北約成員國普遍縮減軍費,與此同時,新興的安全威脅又要求北約做好應對準備。為此,北約提出了“靈巧防務”的理念,即通過多國合作的形式,在降低支出的同時,保持和發展軍事能力。加強快速反應部隊建設將是北約進行這一努力的關鍵。
2013年,北約快速反應部隊的海軍正在參與打擊索馬里海盜和在地中海反恐的任務。2012年,美國首次宣布將派一個旅加入北約快速反應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