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樓感事

北樓感事

嘗作懷嵩樓,記文悲盛衰。 三入承明廬,古人期並馳。 強仕未為老,望郎不為卑。

摘要

《北樓感事》是一首宋朝時期的詩詞。
唐朱崖李太尉衛公為滁州刺史,作懷嵩樓,取懷歸嵩洛之義也。衛公自為之記,其中述在翰林時同僚存沒,且有白雞黃犬之嘆,頗露知退之心。及自滁徵拜,再秉鈞軸,卒以怙權賈禍,貶死海外,則向之立言誠空文爾。皇宋至道元年夏五月,仆自翰林學士,尚書禮部員外郎,知制誥,除工部郎中,知滁州軍州事。到郡之日,訪衛公舊跡,樓之與記皆莫知也。而郡有北樓,通刺史公署,登眺終日,甚亦自得,作《北樓感事》以見志。

北樓感事-詩詞正文

北樓出林杪,登覽開病姿。旁帶滁州城,雉堞何逶迤。下人刺史宅,卻臨統軍池。伊予翰林客,失職方在茲。兩衙簿領外,盡日吟望時。晚窗度急雨,夏木交繁枝。淮南氣候殊,經秋囀黃鸝。檐前有山果,采掇亦甘滋。樽中有官醞,傾酌任醇醨。忘機得真趣,懷古生遠思。念昔李太尉,落落邦家基。下筆到西漢,料兵如六奇。謫官來此郡,鬱郁時一麾。嘗作懷嵩樓,記文悲盛衰。甚得進退理,深明禍福機。未幾再入用,斯言忽如遺。君恩匪膠柱,天殃若影隨。六月萬里行,炎荒竟不歸。功成又名遂,不退將安之。姑以人事較,忽憑天命推。矧予草澤士,被褐復羹藜。謬因弄文翰,八載侍丹墀。三入承明廬,古人期並馳。玉堂百日罷,所累非文詞。強仕未為老,望郎不為卑。淮邊永陽郡,人物自熙熙。費用量所入,豊約從其宜。一妻本糟糠,不識金翠施。三男無庶孽,詎愛紈綺貲。甘貧絕誅求,易退無羈縻。五十擬歸耕,何必懸車期。且予望衛公,雲龍與山麋。唐賢昔際遇,文雅道光輝。進士取將相,易於俯拾棋。自從五代來,素風已陵遲。干戈為政事,茅土輸健兒。儒冠筮仕者,僅免寒與飢。至今明新地,此風猶未移。自無經濟術,烏用碌碌為。歸歟復歸歟,無忘北樓詩。

作者簡介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北宋大文學家,濟州巨野(今巨野縣城內王街)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成武縣主薄、長洲知縣、遷大理評事、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

王禹偁王禹偁
王禹偁為人剛正不阿,“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為己任”,有守正不屈的鬥爭精神。端拱初年,太宗下詔納言,時任右拾遺的王禹偁,立即獻上《端拱箴》一文,對封建統治階段的奢侈生活做了深刻的披露,“一裘之費,百家衣裳”、“一食之用,千人口腹”。他斥責統治者“聚民膏血”;而對於“室無環堵、地無立錐”的廣大貧苦人民,則表示深切的同情。並勸告太宗選賢任能,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端拱二年,京師大旱。王禹偁上疏說:“一谷不收謂之饉,五穀不收謂之飢。今旱雲未沾,宿麥未茁,國無積蓄,民飢可憂”。建議“除宿衛軍士、邊庭將帥外,從君臣,依次減少奉祿,放賑救災,待豐年後再恢復如常。吾雖家貧俸薄,甘願首先捐獻,以濟蒼生。”由於觸犯統治階級的利益,未能實行。至道三年五月,真宗下詔納言,他又上疏言五事:提出加強邊防、減少冗兵冗吏、沙汰僧尼、嚴格官員選拔、謹防小人得勢等主張。
鹹平初,修《太祖實錄》,直書“杯酒釋兵權”事,貶官黃州(今湖北黃岡)。從太宗淳化元年到真宗鹹平元年的八年間,因他剛直敢言,三遭貶官,作《三黜賦》,有“屈於身不屈於道兮,任百謫而何虧”之句。
王禹偁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奠基者,他反對宋初的浮華之風,首先提出改革文體的主張,倡導寫作通俗暢達的詩文。於詩,他推崇杜甫、白居易;於文,推崇韓愈、柳宗元。提倡寫詩文要象“韓柳文章李杜詩”的口號號召同道,從理論和創作實踐上獨自表現了現實主義精神。他的詩文多是抒情達意、托諷寄懷的言意之作,語言自然流暢,風格簡樸淡雅,對時政多有規諫,對民間疾苦多有深厚的同情。其散文代表作有《待漏院記》、《黃岡竹樓記》、《唐河店嫗傳》、《錄海人書》等。王禹偁的詩,在他的全部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滿著現實主義精神,如《感流亡》《畲田詞》《春日雜興》、《黑雲裘》、《寒食》等。他以具有人民性的現實主義詩文創作實踐,奠定了詩文尊杜、尊韓、尊白的基本傾向,成為宋初詩文革新運動中的中流砥柱。《宋詩鈔》里說:“元之獨開有宋風氣”。宋代文人林和靖說:“縱橫吾宋是黃州”。蘇軾稱讚王禹偁“以其雄文直道,獨立當世”。
真宗鹹平四年,王禹偁卒於蘄州任所,年48歲。朝廷聞訃追悼,厚葬於巨野龍泉寺東酒莊(今屬嘉祥縣),立墓碑,建烏頭門,旌表天下。其著作有:《小畜集》20卷、《小畜外集》13卷、《承明集》10卷、《集議》10卷、《別集》3卷、詩3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