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槌鯨

北槌鯨

貝氏喙鯨可能是所有喙鯨中體型最大者。外觀與阿氏貝喙鯨十分相似,以致有人認為兩者應屬同一品種。然而彼此的棲息地互相隔離,而且貝氏喙鯨的體型可能稍大一些。貝氏喙鯨較為人所知。與阿氏貝喙鯨一樣,雌雄兩性皆有突出的牙齒,但老鯨的突齒可能磨損至牙齦面。前方的一對牙齒尤其顯著,在耀眼的陽光下,與黝黑的膚色及周遭的海水相應,經常顯得閃亮雪白。儘管其分布範圍與出沒在太平洋東部熱帶的南瓶鼻鯨並未重疊,但是兩者還是可能混淆。貝氏喙鯨的仔鯨還可能與其他較小型的喙鯨品種搞混。數百年來,日本的房總半島外海曾捕獲少量的貝氏喙鯨;目前當地政府配額管制每年允許捕獵40至60隻。初生4.5米,成年10.7-12.8米。

基本信息

簡介

貝氏喙鯨(北槌鯨)Baird'sBeakedWhale,B.bairdii

貝氏喙鯨可能是所有喙鯨中體型最大者。外觀與阿氏貝喙鯨十分相似,以致有人認為兩者應屬同一品種。然而彼此的棲息地互相隔離,而且貝氏喙鯨的體型可能稍大一些。貝氏喙鯨較為人所知。與阿氏貝喙鯨一樣,雌雄兩性皆有突出的牙齒,但老鯨的突齒可能磨損至牙齦面。前方的一對牙齒尤其顯著,在耀眼的陽光下,與黝黑的膚色及周遭的海水相應,經常顯得閃亮雪白。儘管其分布範圍與出沒在太平洋東部熱帶的南瓶鼻鯨並未重疊,但是兩者還是可能混淆。貝氏喙鯨的仔鯨還可能與其他較小型的喙鯨品種搞混。數百年來,日本的房總半島外海曾捕獲少量的貝氏喙鯨;目前當地政府配額管制每年允許捕獵40至60隻。初生4.5米,成年10.7-12.8米。

行為

在捕獵區會可以遠離船隻,但在其他區則比較容易親近。低矮的樹叢狀噴氣有時清晰可辨。當它們浮升呼吸時,前額與嘴喙常先破水而出。通常在背鰭浮現前,噴氣孔即隱沒。整個小群聚集得非常緊密,會一起浮升與噴氣。一般浮現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深潛通常持續25至35分鐘。曾觀察到浮窺,鯨尾擊浪,浮漂,以及躍身擊浪(此較罕見)。

別名

(舊稱:貝爾氏喙鯨),北瓶鼻鯨北太平洋瓶鼻鯨,巨四齒鯨,北太平洋四齒鯨,北方四齒鯨
雄/雌>>
閉嘴時,前齒外露,雄性的額隆較寬廣且圓突,噴氣孔凹陷,傷疤若分布得較寬廣,背部顏色會顯得較淡。雄性尤其明顯,背部寬而平,小背鰭低矮,末端稍圓鈍,後緣平直或稍微向內凹,下顎比上顎長,胸鰭偏體前方,小胸鰭略呈圓形,腹部有形狀不一的白色斑點與斑塊,腹部主要呈深色,長抓痕有許多呈平行,大多數出現在背部;雄性尤其常見,體型長,呈紡錘狀,軀體呈鼠灰色,在海中顯得較暗或略帶褐色。

尾鰭

深潛前,尾鰭有時會揚升出水,後緣幾乎平直,中央可能有小凹刻(有個體差異),尾鰭相當小

顎骨

外露的前齒經常嚴重感染鯨虱與藤壺,第二對牙齒隱藏在口腔內,晚年時才會長出

何處觀賞

數量眾多的中心區包括: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島附近,鄂霍次克海,美國加州,加拿大溫哥華島,日本(尤其是房總半島,北海道西南,鳥羽耶麻灣),以及夏威夷西北的皇帝海底山等地。然而,這可能反映出觀察者的活動記錄。在某些地區,似乎有季節性的高峰期。可能出沒在沿岸,但是通常見於大陸架附近或外海水域,尤其是海底斷崖或海底山周圍。

鑑別清單

嘴喙前端的牙齒呈白色
前額呈明顯的球狀
體型長,呈紡錘狀
身上疤痕廣布
胸鰭小
嘴喙明顯突出
通常在背鰭浮現前,噴氣孔即隱沒
群隊緊密聚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