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雀

大海雀

大海雀(拉丁學名:Pinguinus impennis),是一種不大會飛的水鳥。曾廣泛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大海雀體型粗壯,腹部呈白色,頭到背呈黑色,外觀與企鵝很像。 在水中的遊動速度非常快,但由於雙翼已經退化,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不能夠飛行,在陸地上的行動也比較緩慢。大海雀的繁殖能力極低,每次只產一枚卵,而且不做窩,僅產在露天的地面上,曾成群地繁殖於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島嶼,向南遠到佛羅里達、西班牙和義大利。因人類的大量捕殺,已於1844年滅絕。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大海雀 大海雀

大海雀體長75~80厘米,體重5千克。頭部兩側、頦、喉和翅膀黑褐色。大海雀全身以白黑兩色為主,後背為黑色,胸部和腹部為白色,這種保護色使它們在海岸岩石上不易被發現。大海雀腳趾為黑色,腳趾間的蹼為棕色。喙為黑色並有白色橫向紋槽,適於捕食魚類。每隻眼睛和喙之間有一小塊白色的羽毛。眼睛的虹膜呈紅褐色。

大海雀 大海雀

大海雀幼鳥略有不同,喙上的橫向紋槽不明顯,在脖子上也黑白混雜的顏色。大海雀體型粗壯,但由於它的雙翼已經退化,因此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當潛入水中後,會繼續揮動雙翼,起著強勁的推動作用。

生活習性

大海雀 大海雀

大海雀為水生鳥,可以使用翅膀在水下游泳。通過對芬克島(Funk Island)上殘留的大海雀的骨骼研究,和依據其形態而進行的生物學推斷,它們的食物可能主要為12厘米至20厘米的魚,但偶爾也捕食較大的魚,有的甚至超過自身體長的一 半,其中大西洋鯡魚(Atlantic menhaden)和柳葉魚(Capelin)可能會尤為大海雀喜愛。由於的它的雙翼已經退化,因此只能在水面上低低滑翔。當它潛入水中後,會繼續揮動雙翼,起著強勁的推動作用。除了繁殖季節外,大海雀很少在陸地上生活,它們喜歡集體活動,常常成百上千隻聚集在一起,在海面上漂浮或潛入海中捕食小魚小蝦等,大海雀的巢非常簡陋,每對“夫妻”只是在海島上隨便銜幾根乾草,放到岩棚上便草草了事。在陸地上,大海雀行走較為緩慢,在一些起伏的地面上,有時也要用翅膀幫忙。大海雀天敵很少,主要是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和一些猛禽,而且它們天生不怕人類。由於它們不會飛行、行走緩慢、不怕人類等種種特性,在19世紀初期已遭到人類以獲取肉、蛋和羽毛為目的的大量捕殺。此外也有一些作為博物館標本和私人收藏而被殺害。

生長繁殖

大海雀的繁殖能力極低,每次只產一枚卵,它們並不做窩,僅產在露天的地面上,並在6月份進行孵化。每枚卵上都有著各式各樣的顏色與斑紋,看上去非常精緻。蛋白色偏黃,夾雜有黑灰色的斑點和條紋,而且經常在較大的一頭聚集明顯。大海雀雛鳥生長極快,三周后便可出巢。

種族分布

大海雀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地區。範圍南至西班牙北部,北達加拿大、 格陵蘭島、冰島、法羅群島、挪威、愛爾蘭和英國。

曾成群地繁殖於北大西洋沿岸的岩石島嶼(聖基爾達〔St. Kilda〕、法羅群島、冰島和紐芬蘭的芬克島),向南遠到佛羅里達、西班牙和義大利,均曾發現其化石遺體。

歷史溯源

發現歷史

大海雀 大海雀

500多年前,歐洲的早期航海家們,在北極附近的一些島嶼上,發現了這種從後面看去是黑色,從前面看去是白色的大鳥,這鳥有兩隻小小的,不會飛的翅膀,身高將近一米,長得很胖,走路的時候一搖一擺,人們把這種動物稱作penguin,這個名字在它的拉丁文學名Pinguinus impennis中還有所保留。後來,航海家們又來到了南極海的一些島嶼,居然又看到了“他們所熟悉的北極動物”,以為這種動物分布在地球的兩端,也稱其為“penguin”(企鵝)。其實,這兩種鳥,一丁點兒親緣關係也沒有。可就在人們在南極歡呼著發現“企鵝”的時候,北極的這種同名鳥類卻迎來了它們的災難,1844年初夏該鳥滅絕。自此,penguin的名字正式讓給在南極後發現的這種“企鵝”,penguin翻譯成中文就是“企鵝”。最早被稱為penguin的已滅絕的北極大鳥,後來被稱作大海雀(great auk)。

滅絕過程

1844年,一群漁民來到冰冷的北大西洋海域。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那裡尋找一種價格不菲的稀有海鳥。由於行動遲緩,不會飛行,這種鳥一旦被發現、就在劫難逃。這種慘遭殺害的鳥,就是大海雀。

大海雀 大海雀

這已經是地球上最後一批大海雀了,但人類還是繼續搜尋了幾十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那些最想拯救大海雀的人,卻是導致它們滅絕的元兇。長期以來,這種不同尋常的海鳥一直生活在北大西洋上。就在250年前,人們還可以在這片遼闊的海域裡看到上千隻大海雀。如今,只能透過維多利亞博物館塵封的藏品、一睹大海雀的風采。

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大海雀引起了許多人的好奇。它們的卵可以換取大筆的錢財。然而在維多利亞時期,人們雖然對它很著迷,卻並不了解它。科學家對這種鳥的數量、棲息地、生活方式,以及演化過程都一無所知。直到後來,一切都太遲了。在人們的印象中,就連大海雀酷似企鵝也從未得到過證實。

大海雀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趨同進化的例子。它看起來像企鵝,但實際上和企鵝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與海鴉、刀嘴海雀,甚至北極海鸚存在血緣關係,它們才是大海雀的近親。不過,大海雀之所以看起來像企鵝,是因為它們的生活方式極為相似。大海雀的喙呈扁平狀,因此在水中不會受到太大的阻力。它的身體是完美的流線型,而且表面光滑,兩翼短小,完全符合流體力學原理,遊動的速度非常快。再往下看,它的雙腳非常靠近身體後部。這些特徵讓大海雀在水中像魚雷一樣靈活、具有攻擊性。

海鴉和刀嘴海雀或許是現存的、與大海雀關係最近的親戚,但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巨大差異。海鴉有一對很長的翅膀,很顯然,它是一隻具備飛行能力的鳥。但是,大海雀的翅膀非常短,它們不可能依靠這樣的翅膀飛上天空。不過,大海雀與海鴉的相似之處並非表現在空中,而是在水下。在生物學家看來,海鴉和大海雀稱得上是海洋生物中的佼佼者。

大海雀 大海雀

在進化中,這些鳥所付出的一切可以說是巨大的犧牲。為了適應環境,成為潛水高 手,它們放棄了自己的飛行能力。大海雀很可能是曾在北半球生存的、技術最高超的潛水動物之一。這的確是演化史上的一個驚人轉變。這一轉變讓大海雀成為了一種殺傷力極強的水下獵手。它們一年中有十個月都呆在海面上,捕食細鱗胡瓜魚和其它魚類。但是,由於放棄飛行而成為水下獵手的大海雀,卻也因此而有了一個致命的弱點。在陸地上,這種鳥行動笨拙,任何掠食動物的靠近都會讓它們受到威脅;所以,它們的生存之道就是儘量遠離天敵,但這並不容易。

大海雀是北半球最後一種不會飛的鳥,從很多方面來看,這讓它們很容易受到傷害,其中之一就是,它們只能在一些不需要飛行就能到達的地方繁殖,這些地方必須靠近海灘,所以,可供選擇的範圍非常有限。由於無法飛行,大海雀的棲身之處寥寥無幾,懸崖和岩石林立的海岸讓它們望塵莫及。在加拿大東海岸,距紐芬蘭40英里處有一個叫大淺灘的地方。這裡靠近鐵達尼號的沉沒地點,到處是淺灘和小島,還有隨波漂流的冰山。過去許多年裡,這裡一直是大海雀的避風港。於是,生態學家比爾·馬提維奇來到這裡,尋找它們留下的痕跡:“一直以來,大海雀和這些島嶼都充滿了神秘色彩。我仍在四處尋找它們,我是說,雖然我知道它們早已不存在了,但它們曾在這裡生活過,所以,我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

這些島嶼非常平坦,就像一張張薄餅。這種地方最適合無法飛行的鳥類居住,也是大海雀的理想選擇。在北美沿岸這些與世隔絕的島嶼上,大海雀平靜地生活了一千多年。然而500年前,它們突然遭到了攻擊。在這種地方,能夠造成這種傷害的獵手只有一種——那就是人類!

16世紀,歐洲各地的探險家紛紛跨越大西洋、探尋新世界。法國的雅克·卡蒂埃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船在尋找西北航道的過程中,偶然來到了這些島嶼附近。對於飢腸轆轆的船員來說,這一發現猶如是上天的恩賜。他們在大西洋上航行了6到8周,生活非常艱苦,船上沒有冰櫃,只有乾肉和醃肉,船員們急需補充蛋白質和食物。他們很幸運、能活著來到這裡。所以,當卡蒂埃沿著東北海岸航行,發現這座平坦的島嶼上到處都是不會飛的海鳥時,一定興奮極了,我是說,沒有比這更好的事了。要知道,幾百年來,這座平坦的島嶼可以說是北美洲最早的快餐店。人類的出現使得大海雀突然由獵手淪為了獵物。然而,它們的滅絕並非如此簡單。

在這場悲劇中,科學家是否比獵人更難擺脫干係?大海雀是北半球出現過的、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海鳥。500年前,紐芬蘭外海的這些平坦島嶼上曾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大海雀。生態學家比爾·馬提維奇知道,大海雀已經完全適應了海上生活,所以,它們只有在交配季節才上岸。除非迫不得已,大海雀是不會上岸的。它們之所以離開水面、是因為要繁殖後代。它們必須在陸地上求偶、交配,並產卵。

大海雀可能也奉行一夫一妻制。當雌鳥在看到伴侶後,開始搖擺身體,發出咯咯的叫聲,以表示問候。它們的喙相互碰在一起,並為彼此梳理羽毛。在近40天的孵卵時間裡,它們會輪流工作,交替覓食,共同保持鳥卵的溫度。隨著飢餓水手的到來,大海雀的生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對此,它們毫無防禦能力。它們既不會飛行,又無法逃走,所以很容易被捕獲。年復一年,成群的大海雀慘遭殺戮。然而,這種獲取食物的屠殺還只是悲劇的開端。我們並不認為、這就是大海雀滅絕的原因。實際上,人類在18世紀對大海雀的系統捕殺、才是導致悲劇的真正緣由。當時,人們出於一種特殊理由而長期居住在島上,並四處屠殺這種海鳥。

在歐洲人到達這裡200年後,人類捕殺的動機發生了改變:由原先的獲取食物轉向了羽毛。大海雀的羽毛可以被製成床墊,甚至是時髦的女帽,於是,成千上萬隻大海雀被捕獲、殺害,扔在滾燙的大鍋里長時間蒸煮,以便拔除羽毛。在島上薄薄的土層中,比爾發現了這次大屠殺的有力物證:“我們找到了一些金屬碎片,可能是用來煮大海雀的大鍋碎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剝取防水羽毛下面的絨毛。另外,還有這個鉤子。據推測,這也許是用來把大鍋固定在火堆上的,然後,大海雀就可以被放進鍋里煮成半熟。當時,這種脂肪層很厚的海鳥還被用作了燒火的燃料。實際上,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木炭里經常夾雜著被燒焦的、大海雀的羽乾。要知道,這的確是一次有組織的大規模屠殺。到了19世紀,生活在紐芬蘭外海群島上的大海雀已經被趕盡殺絕了。但是,這個物種並沒有消失,它們仍有希望,因為大西洋對面還有一處避難所。

19世紀中葉,紐芬蘭漁場的海面上還有最後一批倖存的大海雀。但是,它們已經不再繁殖了。當時,世界上僅存的、還有繁殖能力的大海雀生活在冰島西南端的一座小島上。這座小島距離大陸有26英里左右,去那裡的話、要冒很大的風險。這裡遠離人類的威脅,大海雀似乎終於在冰島找到了安全的避難所。幾百年來,冰島的民間傳說讓人們不敢涉足此地,無意中保護了大海雀。

1830年3月,一座海底火山突然爆發,大海雀的避難所隨之消失在了巨浪中。不過,即使是大自然也沒能讓它們完全消失,大約40對大海雀逃過了這場劫難。

這些鳥還有一個可以繁衍生息的地方,不過,由於那裡距離大陸近了13公里,條件不是很理想,所以,它們卻從未使用過。但是,1830年以後,這裡卻成了它們唯一的選擇。這座最後的天堂就是艾爾帝。當大海雀來這裡尋求庇護時,它們的遭遇逐漸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與關注。稀少的大海雀成了人們努力搜尋的目標。

當時正處於一個蒐集標本的黃金時代,一些自詡為紳士的人們都想擁有大量的自然收藏品,例如動物標本,鳥類標本,以及鳥蛋。與此同時,世界各大博物館也對這樣的標本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在大海雀日益走向沒落的時候,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博物學,開始四處蒐集不同物種。

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家只熱衷於蒐集,卻忽略了這種動物的習性,並沒有意識到,失去繁殖地的大海雀已經走到了滅絕的邊緣。它們的數量即使不算少,但只要降到一定程度、就會難逃厄運。這一點已經得到了驗證,如果大海雀依靠三、四對,六、七對,乃至十對、十二對就能存活的話,那么今天,我們應該還能看到它們,因為北大西洋中仍有許多適合小群大海雀生存的僻靜海灣和島嶼。但實際上,我們再也沒有找到過它們。這足以說明,它們只有在龐大的群體中才能夠生存。

現在看來,維多利亞時代的科學家們由於無知、而將大海雀逼上了絕路。冰島漁民會將它們捕獲。由於大海雀離開水面後、就變得不堪一擊,所以,漁民們甚至可以當場擰斷它們的脖子,將它們帶回村子裡,剝皮、吃肉。然後,他們會把大海雀的皮毛低價賣給來自雷克雅未克的商人,最後,再由這些商人轉賣給歐洲博物館。

到了1844年,失去保護作用的艾爾帝更像是一座監獄,僅存的大海雀只能坐以待斃。當時,人們甚至還不知道大海雀已經滅絕了。直到大海雀銷聲匿跡大約10年後,科學家才來到冰島,開始仔細搜尋,但那個時候,一切都已經太遲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海雀的稀少只是增加了人類對標本的需求量,使得它們的價格越來越高。一開始,一隻大海雀的價格大約是5英鎊、10英鎊,但是到了1870年,要花上40英鎊才能買到一隻大海雀。到了1900年,這種海鳥的價格更是漲到了350英鎊。在當時,350英鎊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按那個時候的價格計算,350英鎊或許能買下三、四棟房子了。

人類對大海雀的狂熱、在它們滅絕的那一刻達到了極至。19世紀80年代,小說家查爾斯·金斯萊在經典兒童作品《水孩子》中、以諷刺的手筆刻畫了一個站在“孤獨石”邊的大海雀形象。大海雀成了一種神秘的生物,但後世的人們、再也無法目睹它的風采了。

滅絕原因

大海雀 大海雀

大海雀滅絕的最主要原因即人類的屠殺。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北美東部地區,宰殺大海雀的記錄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在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區,宰殺大海雀的記錄則可追溯至公元5世紀。此外,在紐芬蘭島一處公元前2000年墓穴的陪葬品中,也曾發現一件由200隻大海雀皮毛製作成的衣服。儘管如此,在公元8世紀之前,人類對大海雀的宰殺對其整個物種的生存而言,並不構成很大的威脅。

15世紀開始的小冰期對大海雀的生存產生了一定的威脅,但大海雀最終滅絕還是由於人類任意捕殺和對其棲息地大面積開發所致,大海雀和大海雀蛋的標本也成為價值昂貴的收藏品。1844年7月3日,在冰島附近的火島(Eldey)上,最後一對大海雀在孵蛋期間被殺死。雖然後來有人聲稱1852年在紐芬蘭島上又曾發現大海雀,但並未得到證實。

至今約有總計75枚大海雀皮毛和75枚的大海雀蛋被存放在各地的博物館中,另有上千根大海雀的骨骼存世,但僅有寥寥數具完整骨架。

地球十大已滅絕生物排行榜

據英國《每日郵報》2009年1月8日報導,渡渡鳥、劍齒虎、猛獁象以及汽車大小的犰狳,這些遠古滅絕生物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遠,然而它們卻是科學家們最想“復活”的遠古滅絕生物。科學家們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生物“重回人間”也只是時間問題,畢竟50多年前,克隆動物也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世界近代滅絕鳥類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歐洲禿鵑
庫賽埃島輝椋鳥
暗色輝椋鳥
腐屍鸚鵡
反極綠鸚鵡
瓜達盧佩海棘
雜色林鴿
愛斯基摩勺鷸
羅島地愚鳩
赤鬃果鳩
馬斯卡林瓣蹼雞
菲律賓四色啄花鳥
太平洋輝椋鳥
綠頭輝椋鳥
湯加鵝
灣鶇
笠原臘嘴雀
啟利氏地鶇
豪島扇尾鵝
豪島繡眼
豪島鵝
豪勳爵島烏鶇
特里斯坦黑水雞
塔希提秧雞
西薩摩亞水雞
模里西斯田雞
伊沃季馬秧雞
雙領走鵂
白秧雞
大頭夜鷺
塔希提黑頭鸚鵡
豪島紅額鸚鵡
琉球翠鳥
馬島倉鶚
喀摩羅角鶚
塔西提鷸
模里西斯愚鳩
白令鸕鶿
高山鶉
豪勳爵島鴿
塔納島鳩
印度斑林鶚
小笠原林鴿
塔斯曼繡眼
查塔姆天鵝
查塔姆吸蜜鳥
北島垂耳鴉
阿拉伯駝鳥
模里西斯小鶚
德拉氏島鵑
馬斯卡林掠鳥
麥島斑秧雞
留尼旺椋鳥
呆秧雞
小紐西蘭秧雞
麥夸里島鸚鵡
佛羅里達彩鷲
模里西斯角鶚
笑鶚
諾福克島鴿
倭鴯鶓
紐西蘭鶇鵝
塞席爾綠鸚鵡
小帕拉夜鷹
普通愚鳩
象牙啄木鳥
白愚鳩
新英格蘭黑琴雞
西印度群島異鷯
瓜達盧佩異鷯
波多黎各灰雀
夏威夷暗鶇
米爾葦鶯
白臀蜜鳥
夏威夷海島雀
短嘴導鶚雀
亢愛島導顎雀
長嘴導顎雀
猩紅管舌鳥
夏威夷管舌鳥
鬢吸蜜鳥
羅島鸚鵡
夏威夷薩氏田雞
牙買加純色秧雞
啟利氏秧雞
庫萊布拉綠鸚鵡
瓜達盧佩綠鸚鵡
馬提尼克綠鸚鵡
波多黎各錐尾鸚鵡
拉氏錐尾鸚鵡
多米尼加鵝鵯
綠黃鵝鵯
黃頭鶇鵯
三色鵝鵯
卡羅萊納鸚鵡
穴鶚
風頭卡拉鷹
墨西哥擬八哥
博寧島夜鷺
夏威夷綠雀
新島吸蜜鸚鵡
羅島藍鳩
馬島藍鳩
模里西斯紅秧雞
所羅門冕鴿
銀斑黑鴿
叢異鷯
聖多美臘嘴雀
斑翅秧雞
查塔姆蕨鶯
馬島鸚鵡
馬達加斯加蛇雕
闊嘴鸚鵡
粉頭鴨
赤膀鴨
威克島秧雞
冠麻鴨
黃嘴秋沙鴨
紐西蘭鵪鶉
新不列顛紫水雞
拉布拉多鴨
環頸鸚鵡
樂園鸚鵡
紅額鸚鵡
大海雀
卡卡啄羊鸚鵡
旅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