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局

北局

北局,俗稱小公園,位於觀前商圈中部,以明清時織染局得名。北局經過工商界十多年的經營,與觀前和玄妙觀相連一氣,市面終於大興,成為蘇州最為熱鬧繁華的地區。

簡介

1921年中華基督都會青年會向本地各界捐募4 萬元在北局建造基督教青年會,青年會中設有高等浴室、理髮室、電影院、彈子房、會食堂還兼備中西大菜,西點咖啡。

背景

由於不少基督徒都是高級知識分子,頗善交際,與蘇州郡紳、殷富、權貴聯繫密切,同時歐風東漸,蘇城不少有錢人都將子女送教會學校讀書,故青年會成了蘇州上層分子的社交中心,也得到了張一膺、李根源、費仲深、吳子深等人的支持和贊助,陳獨秀黃炎培馬寅初等也都來作過學術演講。

1928年顧再康集資營造東吳乾坤大戲院(開明),同年陶壽蓀開辦大光明電影院,1931年又建蘇州大戲院(蘇州),1934年陶壽蓀接管該戲院,蘇州大光明從此成為姐妹電影院。1929年9月新蘇旅社落成開業, 四層樓建築,因地處觀前街,客房常常爆滿,聲譽日高。

“五卅”反帝愛國運動之後,蘇州各界“誓用國貨,抵制仇貨”聲浪日益高漲,1931年蘇州商會改稱吳縣縣商會,成立提倡國貨委員會,籌組國貨公司,主任施筠清,副主任劉正康、張壽鵬,經過考察,國貨公司基地定在北局,又經與公安局協調,將消防遷到因果巷,騰出了空地。三年後的1934年秋綜合數十部門百貨的國貨公司落成開幕,轟動一時,成為江浙兩省的首創。國貨公司在北局獨樹一幟,吸引了全市城鄉顧客,也影響鄰近各縣紛紛來觀前街遊逛購物,同時也帶動了觀前街上的各商店的營業。

1939年太監弄拓寬,頓時被飲食店占領,加上熟食攤販晝夜不絕,熏魚、爆蝦、豬耳朵、豬腸、馬蘭頭等風味獨具,尤其夜霄熱鬧,松鶴樓、丹鳳樓(大成坊口)、青年會大菜等,一時“吃煞太監弄”成為俗諺。

1942年戴繼樂又在北局南創辦了蘇州書場。北局經過工商界十多年的經營,市面終於大興,與觀前和玄妙觀相連一氣,成為蘇州最為熱鬧繁華的地區。北局中心地帶30年代是一片綠化地,四周圍以矮牆和鐵柵欄,圍牆處停歇黃包車,園內建有涼亭,1934年吳縣禁毒會還在園中矗立林則徐紀念碑,園子儼然成為一座公園,故北局又稱小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