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塔法輪寺

北塔法輪寺

在瀋陽北部市區,新樂、北陵公園沿北運河逶迤東下,有一座巍峨古塔,俗稱北塔。塔下寺廟一座,名曰北塔寺。歷史上,北塔寺占地1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瀋陽最大的寺院之一。

簡介

在瀋陽北部市區,新樂、北陵公園沿北運河逶迤東下,有一座巍峨古塔,俗稱北塔。塔下寺廟一座,名曰法輪寺。歷史上,北塔法輪寺占地1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瀋陽最大的寺院之一。

北塔護國法輪寺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崇山東路路南,始建於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竣工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是當時環繞盛京城東、西、南、北四塔寺之一。當時,北塔法輪寺的名稱叫“護國法輪寺”,因其地處盛京城北,故俗稱“北塔法輪寺”。

他是清初瀋陽東、西、南、北四塔寺中,至今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塔中現展出有《盛京圖》等圖片資料和瀋陽古城沙盤模型,並辟有記載著瀋陽歷史的石刻碑林。

北塔護國法輪寺為清太宗皇帝皇太極敕建的盛京(瀋陽的舊稱)城外東、南、西、北四座塔寺之一。據寺內石碑記載:“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寶寺,每寺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圖一座,東為慧燈郎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眾遮,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聖壽,名為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法輪寺。”四塔寺象徵四大金剛威鎮四方,護國安民,護佑 “國無祲災”、“五福齊來”。清乾隆皇帝東巡時曾駕臨法輪寺禮佛,並親書“金鏡周圓”匾額。並由乾隆皇帝親書“護國法輪寺”匾額,至今保存完整。

四塔的建造形式,均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輪三部分構成。基座為方形束腰須彌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間立有兩根石柱,從而每面構成三個壺門。石柱上都雕有寶相花、西蕃蓮等紋飾。每面中間壼門置磚雕寶盆和火焰,左右壺門都有高大凸起的磚雕雄獅。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層磚砌圓壇座。

上面即是寶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龕內供神牌,佛龕周圍嵌流麗的雲珠。塔身之上為十三層相輪,再上為塔剎,由銅鑄仰伏寶蓋、日、月、寶珠組成。寶蓋之下懸風鐸。整座寶塔設計完美,古樸莊重,工藝精湛,展示了清代高超的建築藝術與民族特色,是中國古代建築之傑作。

北塔矗立在古樹茂密的寺院中顯得分外壯觀。從遠處看,塔身象個大肚圓瓶,又象個包葫蘆;而塔剎節節升起的十三相輪,還掛著銅製鈴鐺的金色華蓋;塔上銅鈴迎風作響,金頂向日閃閃放光。

作為歷史上藏傳佛教格魯派在東北地區的重要寺院,法輪寺曾經香火鼎盛、佛事活動頻繁。每年正月十五和四月十五實勝寺都有跳躂之典,因此於正月初七用太平車到法輪寺迎請“邁達里佛”,經十五日跳躂之後再恭送“邁達里佛”回法輪寺。在迎請和恭送的路上,無數信眾朝禮隨行,場面極其壯觀。每年三月十五日法輪寺廟會時,前來敬香禮佛者更是無法計數。

“盛京四塔寺”中以法輪寺保存最為完整。山門、天王殿、大殿、東西配殿、藏式佛塔、分別用漢、藏、滿、蒙四種文字書寫的建寺紀念碑以及幾十座石碑都較為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2002年7月,經遼寧省宗教事務局批准,法輪寺正式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並禮請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理塘長青春科爾寺第九十三代主持——第四世夏壩活佛出任主持。

夏壩活佛指導下,重新修葺了寺內各殿。按格魯派傳規新塑了釋迦牟尼佛師徒三尊、宗喀巴大師父子三尊、格魯派無上密續三大本尊等眾多聖像,依格魯派儀軌開光後供奉於修葺一新的大殿之內。

按漢地傳規新塑了八大菩薩和十八羅漢的聖像,依格魯派儀軌開光後供奉於東配殿。主持室、僧寮、居士樓等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中。

為弘揚如來正法,利國利民,法輪寺除日常佛事活動外,每年還定期舉行多次大型法會:

一、正月初一彌勒佛誕生法會

二、正月十五、十六日祝願法會

三、三月初清明大超度法會

四、四月十五日佛祖成佛日法會

五、五月初一文殊增慧加持法會

六、六月初八日藥師佛千供法會

七、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法會

八、七月初九護法神驅魔消災節

九、八月初六增長火供大法會

十、九月二十二佛祖降臨大法會

十一、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涅盤日法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