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輪塔

法輪塔

法輪塔,全稱寶塔灣法輪寺塔,別名鎮江塔,位於江蘇省泰興市西郊金沙中溝西岸大生鄉寶塔村,延令路北側,坐落在今慶雲寺的塔院中。該塔是泰興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法輪塔由明末清初詞人季式祖等人集資興建,塔名取“佛日增輝,法輪進取”之意。該塔外形八角,內形正方,經三百多年風雨侵蝕,殘存5層,無頂。

歷史沿革

法輪塔 法輪塔

法輪塔始建於明末清初,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完工,成為一個七層無頂無檐的殘塔。

抗日戰爭時期,塔身又被日軍炮彈炸掉兩層。

1994年,泰興市第一次重修法輪塔,增加了塔檐,並安裝了塔頂。由於建設年代久遠,牆體開裂、檐廊木結構腐朽、蟲蛀現象嚴重,危及塔身安全。

2015年,泰興市投入資金700多萬元啟動了法輪塔修繕工程,還原和完善寶塔風貌。

相關傳說

二郎神怒送無頂塔

現泰興市慶雲禪寺的塔院內聳立著一座五層古塔,這是整個泰州地區唯一的一座古塔。此塔名為法輪塔,原來無頂無廊,是一座殘塔,現在的塔剎和迴廊是1995年修復法輪塔時加上去的。塔下也不是慶雲禪寺,而是原慶雲禪寺的下院寶蓮庵,現在的慶雲禪寺是1988年在寶蓮庵的遺址上重建的,原來的寶蓮庵已毀於日寇炮火。為什麼一座好好的塔卻沒有頂呢,這裡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當年季三韃子為文曲星下凡,為了躲避滅族之災,將私造給母親看的仿皇宮改為慶雲禪寺。天上的玉皇大帝被季三韃子的孝心所感動,即召其外甥,灌江口二郎真君送寶塔一座,助其完成心愿。那二郎神當初斧辟華山救母,曾和他外公玉皇大帝鬧翻過,向來聽召不聽宣,此次玉帝召請派他這么一個差事覺得大材小用,心裡不太舒服。別了梅山諸兄弟,不帶兵也不牽犬,一個人一手托著塔身,一手提著塔頂來到泰興城上空。

他本該將塔安在慶雲禪寺,回天交差了事,但這位二郎神心中彆扭,便突發奇想,想看看這泰興人是否齋僧向善。於是他施展法術掐訣念咒搖身變成了一遊方僧人,將塔身隨手放在了泰興城西郊老龍河畔的金瓶灣,而將手中塔剎變成了僧人常用的一陶缽,漫步到泰興城中化緣三天。這僧人尊佛陀遺規,化緣無論貧富只走七家,且過午不食。泰興卻也民風純樸,熱情好客,前兩天均能化到飯食。事情出在第三天,那僧人走的第七戶是個兩口之家,這天上午夫婦兩個為點小事剛剛吵一架,丈夫賭氣出去了,只有一婦人在家。這婦人一則餘氣未消,二則礙於婦道,任憑僧人托缽站在門口,就是閉門不理。那二郎神不究原由,只道是有意和出家人為難,一氣之下將手中之缽擱在婦人門前,就駕雲走了。

第二天,婦人還沒起床,就聽見一大群人在門口嚷嚷。起床開門一看,嚇了一大跳,只見一隻八角塔剎躺在自家門前,大群人圍在周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還有幾個老太太在塔剎前擺上了香爐,燒香叩頭。正在驚愕間,又從城外傳來訊息,說城西金瓶灣一夜之間隆起了一座寶塔,但塔沒有頂,把當地老百姓嚇壞了,都圍在那兒燒香叩頭呢!大家又是一陣驚慌,有人說這幾天那個外來的化緣和尚挺奇怪的,莫不是與他有關?那婦人方想起昨天之事,聯繫起來一想,又嚇得臉都白了。哭哭啼啼的和大伙兒一說,大家都怪她小心眼,得罪了神仙,把座好好的塔變成了兩處,又紛紛嘆息泰興人沒福。也有人想把塔剎安上去,但那必竟是神力所致,消耗了很多人力、物力皆以失敗告終,反將那塔剎給弄壞了,從此法輪塔就成了無頂塔。

那婦人羞愧難當,便發心募化在塔下建一座“寶蓮庵”,自己削髮在塔下修行,寶蓮庵也就成了慶雲禪寺的下院。

李天王神塔降贔屭

小時候,聽老人們講這寶塔灣的寶塔是座自天而降的神塔,關於這神塔的來歷還得從龍生九子說起。

所謂龍生九子各各不同,各有所好。老大囚牛,好音樂,今胡琴頭上是其遺像;老二睚眥,好殺戳,今刀柄上龍吞口是其遺像;老三嘲風,好弄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老四蒲牢,好鳴叫,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老五狻猊,好坐臥,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老六贔屭,好負重,今碑座是其遺像;老七狴犴,好訴訟,古時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老八負屭,好文墨,今碑頭兩旁文龍是其遺像;老九螭吻,好吞咽,今殿脊兩頭吞口是其遺像。這九個龍子根據各自喜好,各司其職,倒也想安無事。可是一天,上界天宮通明殿前給玉帝馱碑的老六贔屭因偷喝了玉帝灑在地上的酒,起了凡心,偷下界來,興風作浪,引出了一段傳說,成就了泰興的法輪古塔。

話說這贔屭走下界來,徑向東洋大海奔去。走到海邊一想,不對,我父王東海龍王敖廣是玉帝欽封的司雨大龍神,向來鐵面無私,我偷跑下來肯定要被父王責怪,說不定還得被他綁赴天庭問罪。我這一回去豈不是自投羅網,不能回去,拿定主意便在東海邊的一個小鎮上停了下來。這小鎮就是泰興的前身濟川鎮,當時長江的入海口就在濟川鎮。小鎮瀕臨江海,風光十分秀美。贔屭一看這地方不錯,就想先藏在這兒。因他是水族,需住在水中方為安穩,長江有他兄弟鎮守他不敢去,選來選去挑中了濟川鎮延令村邊的一條大河作為安生之處。

這河中原有當方水神鎮守,河中建有水神府。贔屭一看這府第不錯可以安身,便仗著自己在天宮任職多年,有些法力,上前搶奪。水神毫無戒備,被其打敗趕出水府。那水神也是一方神靈,有些手段,被這身體像烏龜、腦袋像蛟龍的妖怪打敗很不服氣。便重整河中水族,興兵來討。那孽畜剛占了水府正在招兵買馬,見河神興兵討伐,毫不畏懼,抖擻精神,使出手段帶著新招的人馬與河神一通大戰。這一戰,直搞得狂風大作,風浪驟起,大河泛濫成災,平地水深七尺,濟川鎮的百姓們死傷無數,紛紛四處逃難。二位整整鬥了七天,那河神終因是下界神靈,位卑法微,難敵贔屭,被他傷了無數眷屬,落荒而逃。

這一逃一口氣逃到了南海,遠望前面便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胸中悶氣無法渲泄,便按下雲步,跪倒在菩薩腳下一番哭訴,求菩薩施展法力降妖,為他報仇。菩薩一念間已知那贔屭根由,便叫善財攙起河神,囑咐他道:“我已知他根由,他本是天界人物,自有玉帝管伏,我知你位卑難見玉帝,現命善財童子陪你前往,他自會為你作主”。河神謝過了菩薩,在善財童子的陪護下來到天宮,自有巡天神將通報玉帝。玉帝升殿,聽河神告完御狀,不禁大怒,即命托塔天王李靖點齊本部人馬下界降伏。另招東海龍王敖廣上天,一通斥責,那敖廣本不知實情,被訓斥後方知為孽子所累,也不敢多說,聽憑玉帝發落。

李靖不敢耽擱,立即整頓兵馬,殺氣騰騰直奔濟川鎮而來,一時間烏雲壓頂,電閃雷鳴。贔屭見狀已知事情敗露,尋思這一次恐難脫身,便放開膽子,點齊蝦岳父蟹將,拚死頑抗。終是天威難拒,李靖只在高空觀戰,部將們帶著天兵幾個回合便將贔屭打敗,手下水族一鬨而散,贔屭見勢不妙,便隱遁而逃。李靖在空中看得真切,不等他逃走,一聲大喝“著”,便將手中之塔壓下。這塔乃是李靖當年在陳塘關作總兵時,與兒子哪咤發生矛盾,為防哪咤不服管教,由觀世音菩薩送給他的神塔,可鎮哪咤法力。那哪咤是“三壇海會大神”還懼怕此塔,這贔屭豈能倖免。只見神塔不偏不倚,剛好壓在他的龜背上,一下子被壓在了大河旁的金瓶灣不得動彈。贔屭使盡最後的法力,使勁一掀,想把塔掀掉,耐何只震掉了塔頂,塔身依然將他死死壓住。長而久之漸漸地化為一龜形高地馱著無頂寶塔,鎮守在河旁。因為贔屭是龍子,後來泰興人便把那條河稱為老龍河,視贔屭所化之地為寶地,在塔下建起了一座寺院,供奉觀世音菩薩,第一任住持寶蓮和尚給塔起了個名叫“法輪塔”。寶蓮和尚圓寂後,們便將那座寺院叫做“寶蓮庵”。

聽老人們講,金瓶灣原來窪地,十澇九淹。自從神龜(老們稱贔屭為神龜)被壓在這兒後,每次發洪水只有法輪塔和寶蓮庵不被水侵,周圍的百姓們都到這兒來避難,救了不少人。所以自古以來法輪塔和寶蓮庵在當地百姓的心目中一直很受敬仰。

巧神工氣走丹陽城

聽老人們講,當年泰興有位財主姓季,大家都稱他季先生。那季先生一直吃齋念佛,老了便有個心愿,發心要在金瓶灣寶蓮庵建塔。人家有錢,說乾就乾,當時招集了很多能工巧匠,日夜趕工。工程很順利,眼看就要造到頂了,季先生十分高興,沒事就到工地上來看看。

一天,他來到工地就看見工匠們都停下工來,圍著寶塔議論紛紛,一籌莫展。忙問是怎么回事,怎么都不幹了?是不是工錢給少了,還是材料不夠了?工頭趕忙上前請安解釋說:“東家不要誤會,談好的工錢我們不敢多要,造塔也是行善積德的事,大伙兒都很賣力,材料也管夠。就是出了件怪事,剛想稟報東家,不想你就來了。”季先生急著催他快說。那工頭如實稟告道:“像咱們這些人,吃修廟造塔這碗飯也幾十年了,從來也沒出過差錯。但這一次卻邪了門,這塔頂老是安不上,試了幾次都不行,又請了其他地方的老師傅來教,還是不行,東家您看這可怎么辦呀!”

這么多工匠都沒辦法,他能有什麼辦法。只能一邊在塔下的寶蓮庵祈禱佛菩薩保佑加持,一邊在縣裡張貼榜文懸賞再請能人異士。不想季先生的誠心得到了應驗,上天派了神匠魯班下界,幫季先生完成心愿,那魯班化為一白鬍子老頭,背了一箱子工具,慢悠悠的來到縣城的榜文前揭了榜。這一下就把看榜的家丁高興壞了,因為榜文貼出去幾天了都沒人敢揭,季先生是個急性子,常常遷怒於看榜的家丁,那家丁正愁今天又要挨罵了,可巧就有人揭了。高高興興地把那老頭帶到季先生面前交了差。那季先生一看是個老師傅,雖然穿著破舊,但鶴髮童顏的,說不定真有些本事。便許下重賞,把工程交給了他。

哪知這老師傅到工地後,什麼活沒幹,先休息了三天。原先的那些工匠們一看納了悶,尋思這人有沒有本事,誤了工期算誰的?便報告了季先生。季先生開始也沒在意,說可能年紀大了,歇三天就歇三天吧。到了第四天,老師傅又說斧頭壞了,要修斧頭,這一修又修了三天。季先生到工地上一看還是原樣,便問是怎么回事,其餘的工匠只得如實回報。這一下可把他氣壞了,敢情這是位混吃蒙喝的人,急忙找到那老師傅,一看,好嘛!還在那兒叮叮噹噹的修斧子呢,即訓斥他“沒有本事,拖延時日,貪圖吃喝”。老師傅聽了,立即收拾工具,告辭而去。

這一走就信步到了丹陽城外,看見一座寶塔立在當地,便自言自語道:“這東西我帶上天也沒用,季先生太急了,成不了大事,既然他們不要,就扔在這兒吧。”說完就將那沒修好的斧頭向丹陽寶塔旁的空地上用力一砍,那老師傅便不見了。斧頭卻變成了一座寶塔頂,樹在了丹陽塔旁。從此季先生再也沒將寶塔修成,引為憾事,留下了一座無頂殘塔。

寶塔鎮魚精

《法輪塔碑記》曾記載,登塔“可以遠眺長江”。由此想起了過去留傳下的一個美麗傳說。

晉永嘉年間(晉懷帝年號,公元307-313年)八王之亂,導致後來五胡亂華,戰禍連連。有一皇室帝胄攜眷南逃經過泰興長江邊,因取水不慎,將一隻黃金面盆掉入江心(後來這兒漲成陸地,即過船趙橋村後卜莊有一鐵塔處。人們經常在鐵塔周圍見到有一金盆滾動,人走近時就不見了)。不久,有一鰻魚盤息在內修煉,幾百年後,到了明代中葉,長江向西退出,這鰻魚逐漸接近江岸,有時便棲息到陸地上來。由於它借寶物的精華,已修煉成精,古人曾傳說“體粗十人圍”。多長呢?據老人說,它睡覺時一睡就是幾年,頭枕在泰興大洋橋(那時還沒有這地名),尾在伸過長江,擱在南岸。因為它體形黑褐色,人們誤認為是仙人在長江上架的“天橋”,當時不知有多少人,從它身上南來北往,人們稱之為“仙渡橋”。後來有些好心的人,為確保行人安全,集資捐建橋欄桿,組織幾十人在“橋”身上開工鑿孔、澆鑄。它痛醒了,將尾巴一甩,在上面施工的人全都葬身魚腹,全身縮回江北,頭及上半身竄入泰興城地下,把剛形成的江岸,又攪塌入江心。由於鰻精攪動,江岸繼續向東塌陷,很快坍到了金瓶灣(今寶塔灣),泰興城危在旦夕。

情急之下,全城人紛紛燒香,祈求佛菩薩幫忙。很快便有了感應,菩薩立即授命護法神下凡降伏鰻魚精。護法神本欲把它立即斬除,怎奈泰興城地下已被竄空,除去它縣城立即沉陷,和傳說中淹入水中的泗洲城一樣。無奈,護法神請菩薩開示,菩薩慈悲為懷,決定饒它一命,這樣一來不殺生傷命,二來可讓它的身子潛伏在地下,撐住整個泰興城,確保百姓生命安全。菩薩在它頭上貼了一道六字真言,把它鎮壓在地下,上段身子橫穿泰興城,菩薩指點百姓在其頭上建了騰蛟閣(明末張鳳翼《騰蛟嘯月》詩中末一聯有“神君雅有文翁化,會有春雷奮蟄龍”就是指這回事)。在它的腹部,也就是長江北岸坍倒的地方,為不讓它繼續向東坍塌,影響泰興城,便造了法輪塔鎮在此地,藉以“鎮江”,故民間俗稱為“鎮江塔”。塔內按一石輪(即佛骨穴鎮石)同樣刻滿咒語,不讓鰻魚精動彈,名“法輪塔”,相傳有此法輪,塔便固若金湯。護法神為便於洞察便捲去塔頂,故法輪塔無頂。

護法神曾告戒鰻魚精說:“好好的修心苦煉,還有‘飛騰之日’”。鰻精問:“何時飛騰?”護法神說:“聽到泰興城中敲一更就是你飛騰之時”(“騰蛟閣”一名由此而來)。 隨即又授意泰興百姓,泰興城內永不打“一更”,起更就打二更。

歷史佐證

1、是民國以前,縣城各處保正(相當於今天的治安員)用銅鑼打更禁夜,起更就打兩下,二更還是兩下,三更是三下,依次類推至五更。

2、法輪塔確實“堅如金湯”,1938年抗戰爆發後,日寇的炮艦游戈到長江泰興段,看到法輪塔,認為是國軍設定的軍事堡壘,曾幾次集中炮火轟擊,企圖摧毀。但不知發射了多少炮彈皆落在四周,僅在塔東北角擦去數尺磚頭,法輪塔依舊魏然翌立。日寇侵入泰興城後,聽說法輪塔下藏有“寶物”,便出動十幾個鬼子,由漢奸領路把塔周圍挖遍了,結果一無所得。日寇惱了,想拆毀法輪塔,法輪庵內有一個老尼出來哀求,遭到了日寇踢打。當他們走近塔下,塔頂忽然出現一條大蟒,粗如水桶,昂頭伸出通紅的“蛇添”,兩隻眼發出幽藍的光芒,由上而下,身體繞遍了塔身,頭伸在塔下,欲吞噬走近的人。同時,塔內游出數千大小不一的蛇來(傳說是鰻魚精的子孫)向四面八方亂竄,傾刻布了一個“蛇陣”,嚇得連鬼子慌忙逃進縣城。據說在過小橋時,好幾個人被擠下水。雖然這也是傳說,不過鬼子確實去毀過塔,無果而終,卻是事實。

3、1954年發大水,寶塔灣至縣城的道路被水淹沒了,附近的村子大部分淹在水中。奇怪的是法輪塔周圍約十米的圈中,一點水跡也沒有,水再漲也進入不了這一“禁區”。因而,老百姓傳說這是“荷花地”,水再漲荷花始終露出水面。至今塔附近的遺老,都能敘述這一親眼目睹的佳話。

張邋遢背寶塔

現在慶雲禪寺坐落的地方原叫“寶塔灣”,因此地農田中的一座無頂寶塔而得名。如今維修完整的法輪塔與寺院合壁,成為泰州的主要佛教道場和旅遊景點。

維修之前的法輪塔滄桑古樸,另有一份韻味在其中。塔的石基座花紋雕鑿精美,非幾日之功。塔身所用之磚每塊都燒有“法輪塔”字樣,是定坯定窯特別燒制的,經歷三百多年風雨,風化並不嚴重;磚縫是糯米汁泡石灰漿灌制的,非常堅固,除塔頂上層因長了小雜樹使磚縫有少量鬆動外,其他完好。過去,因寶塔常年無人問津,有很多蛇鳥等野生動物居住其上,經常有膽大的人帶著梯子爬到頂層看江景、捉八哥、掏鳥蛋,每層的樓板都還能走人,損壞並不嚴重。

傳說,寶塔原來是有頂的,後來在一次雷擊起火中燒毀了。當時塔下的寶蓮庵很窮,沒錢重修,外圍的木構件經不住多年的風吹雨打,慢慢爛掉了。有傳說講,這寶塔原來在泰興城大西門內,是“張邋遢”稻糠搓繩背寶塔背到寶塔灣的。也不知是哪一年的事了,西門的寶塔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塔下的人家都擔心不知哪一天寶塔倒下來傷著人。張邋遢家住在塔北,從小父母雙亡,跟著兄嫂過日子。由於無人細心照料,整日的蓬頭垢面,人們就叫他張邋遢。張邋遢雖然聰明機敏,但總受嫂嫂欺負,十分可憐。因為張家住在塔北,光照少,衣服經常曬不乾,嫂嫂一惱火總是拿他出氣。張邋遢十分鬱悶,常常無奈的說,要是能把塔背走就好了。

有一天有一位遊方和尚住到了塔里,專門在當地募化稻糠。張邋遢經常到塔里玩,很快就和這位和尚混熟了。和尚了解了張邋遢的心愿後,就教他念咒語,念熟後就教他邊念咒語邊用稻糠搓繩子,並告訴他用這糠繩再如此這般就能把塔背走。

一個夏天的傍晚,天色陰沉,大雨將至。張邋遢到附近的農家借牛說晚上要用,大家莫名其妙,問他做什麼又不說,好在張邋遢平時誠實守信,誰家都沒在意就應承了。原來張邋遢已經按和尚的教導搓好了糠繩,打算今晚就把塔背走。正當張邋遢將糠繩快捆到塔頂時,不料嫂嫂忽然叫他回家幹活,一分神,頂就沒捆結實。

是夜風雨大作,飛沙走石,電閃雷鳴,驚心動魄,家家關門閉戶,大人小孩不敢出聲。第二天,大家小心翼翼的打開門探出頭來,只見滿地斷樹殘瓦,門口的寶塔不翼而飛,各家的牛站在各家門口,累得渾身是汗,直喘粗氣。張邋遢挨家打招呼,謝謝大家的牛。人們驚奇的問他寶塔上哪兒去了,他笑呵呵的說搬到離城五里的金瓶灣去了,可惜塔頂沒捆好給弄丟了。有人不相信,僱車跑到金瓶灣一看,只見一座無頂寶塔赫然立在此地,除了無頂外和原來城裡的一模一樣。回來大伙兒再找張邋遢答謝,可怎么也不見其人影。有人說當天還完牛後就和一個好和尚走了。後來大家在金瓶灣塔下建了一座寺院,取名為“寶蓮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