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永熙三年(534年),宇文泰到夏州,在統萬城生下宇文毓,因此取小名為統萬突。
大統十四年(549年),宇文毓被封為寧都郡公 ,食邑三千戶。
大統十六年(551年),代行華州政事。隨即被任命為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宜州諸軍事、宜州刺史。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授任大將軍,鎮守隴山以西地區。孝閔帝元年(557年)正月,宇文毓的弟弟孝閔帝宇文覺受禪繼位,升任宇文毓為柱國,轉任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宇文毓在岐州任職時,很有政績,深得百姓感激。
登基為帝
孝閔帝元年(557年)九月,晉公宇文護廢黜孝閔帝,宇文護因自己的羽翼尚未豐滿,不敢自立。乃遣使到岐州迎宇文毓繼位。九月二十七日,宇文毓抵達京城。九月二十八日,即天王位,赦免天下囚犯。
武成元年(559年)八月十四日,宇文毓以稱王不足以威天下,故改稱皇帝,追尊父親宇文泰為文皇帝,大赦天下,年號武成。
中毒去世
宇文毓表面看來溫弱,其實內里極是明敏有主見。他不肯處處聽命宇文護, 宇文護假意歸政後,宇文毓開始行使一部分的權力處理國事、進行改革,但是兵權還是牢牢掌握在宇文護的手裡,宇文護見宇文毓不好控制便設法暗害宇文毓。
當時,有一個叫李安的人,以廚藝得寵於宇文護,被提升為膳部下大夫。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護悄悄命令李安,乘宇文毓進食之機在食物中下毒。 四月十九日,宇文毓病危 ,口授遺詔傳位於四弟魯國公宇文邕。四月二十日(5月30日),宇文毓在延壽殿去世,時年二十七歲。宇文毓死後,因先帝口傳遺詔,宇文護沒辦法改變,於是,只得遵命立宇文邕為帝,是為北周武帝。宇文邕登基後,謚宇文毓為明皇帝,廟號世宗。五月二十一日,葬於昭陵。
為政舉措
政治
宇文毓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績顯著,深受百姓愛戴。他為人寬容,君臣關係相對融洽 ,因而威望與日俱增。宇文毓有能力、有主見,雖是由宇文護扶持上台的,卻並不願意當傀儡,急於親自理政。宇文護見他聰明能幹,便於武成元年(559年)正月二十一日上表歸政,字文毓開始親自處理政事。
字文毓為政時期注意節儉,不用絲綢錦繡雕刻之物,嚴禁官吏貪污,努力清明吏治。
軍事
武成元年(559年)三月,吐谷渾侵犯北周邊境。三月二十三日,宇文毓派大司馬、博陵公賀蘭祥率軍討伐吐谷渾。 五月,賀蘭祥攻克洮陽、洪和二郡,迫使吐谷渾逃走。
文化
宇文毓即位後,召集公卿以下有文學修養者八十餘人,在麟趾殿校刊經史。又采輯眾書,從伏羲、神農以來,直到魏末,編成《世譜》,共五百卷。他本人博覽群書,善寫文章 ,又著有文章十卷 ,流傳於世。這些典籍的出版,對當時的學術文化發展做出很大貢獻。此外,他在位期間使漢族文化逐漸深入少數民族的文化中,加快了中華文化的大融合,為北周武帝滅佛教,學習漢文化做了很好的鋪墊。
行政
明帝二年(558年)正月二十三日,宇文毓下令在雍州設定十二個郡,又在河東設定蒲州,在河北設定虞州,在弘農設定陝州,在正平設定絳州,在宜陽設定熊州,在邵郡設定邵州。 三月,改雍州刺史為雍州牧,京兆郡守為京兆尹。以廣業、修城二郡設定康州,在葭蘆郡設定文州。 四月,從長安分出萬年縣,治所設在京城。
軼事典故
宇文毓即位後,非常禮遇尊敬當時的名士韋敻,寫詩贈給他說:“六爻占卜避世,日月星少光明。穎陽推讓超越遠古,滄州一去不再回來。清香由搖動的秋蘭佩飾傳來,清風飄起了蓮葉做成的衣服。坐在石上窺探仙洞,乘坐小筏在水邊岩石上下釣。嶺上的青松直立乾尺,岩上的清泉百丈高飛。姑且登上平樂觀,遠望首陽山上的薇菜。怎么能夠等同四位隱士,請來參與我日理萬機。”韋敻寫詩回復宇文毓,願意按時入朝拜見。宇文毓非常高興,下令官府每日供應河東酒一斗給他,稱他為“逍遙公”。
個人作品
• 《貽韋居士詩》
• 《和王褒詠摘花》
• 《過舊宮》
歷史評價
• 令狐德棻《周書》:①“帝寬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幼而好學,博覽群書,善屬文,詞彩溫麗。” ;②“世宗寬仁遠度,睿哲博聞。處代邸之尊,實文昭之長。豹姿已變,龍德猶潛。而百辟傾心,萬方注意。及乎迎宣黜賀,入纂大宗,而禮貌功臣,敦睦九族,率由恭儉,崇尚文儒,亹亹焉其有君人之德者矣。始則權臣專制,政出私門;終乃鴆毒潛加,享年不永。惜哉!” ;③“治有美政,黎民懷之。”
史書記載
• 《周書·卷四·帝紀第四》
• 《北史·卷九·周本紀上第九》
家庭成員
父母
• 父親:北周文帝宇文泰
• 母親:姚夫人
后妃
• 明敬皇后獨孤氏 ,獨孤信長女
• 妃子徐氏,生畢剌王宇文賢
子女
兒子
• 長子:畢剌王宇文賢
• 次子:酆王宇文貞
• 三子:宋王宇文實,出繼叔父宋獻公宇文震
女兒
• 河南公主,下嫁尉遲綱之子尉遲敬
影視形象
年份 | 電視劇/電影 | 飾演者 |
2013 | 《蘭陵王》 | 宗峰岩 |
2016 | 《蘭陵王妃》 | 沈建宏 |
2017 | 《獨孤天下》 | 鄒廷威 |
中國歷代皇帝之北朝皇帝
王朝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北魏 | 太祖 (初謚烈祖) | 道武皇帝 | 拓跋圭 | 登國 皇始 天興 天賜 | 386年—409年 |
太宗 | 明元皇帝 | 拓跋嗣 | 永興 神瑞 泰常 | 409年—423年 | |
世祖 | 太武皇帝 | 拓跋燾 | 始光 神麚 延和 太延 太平真君 正平 | 424年—452年 | |
— | 南安隱王 | 拓跋余 | 承平 | 452年 | |
高宗 | 文成皇帝 | 拓跋濬 | 興安 興光 太安 和平 | 452年—465年 | |
顯祖 | 獻文皇帝 | 拓跋弘 | 天安 皇興 | 466年—471年 | |
高祖 | 孝文皇帝 | 元宏 | 延興 承明 太和 | 471年—499年 | |
世宗 | 宣武皇帝 | 元恪 | 景明 正始 永平 延昌 | 500年—515年 | |
肅宗 | 孝明皇帝 | 元詡 | 熙平 神龜 正光 孝昌 武泰 | 516年—528年 | |
— | — | 元釗 | 建義 | 528年 | |
敬宗 | 孝莊皇帝 (初謚武懷皇帝) | 元子攸 | 建義 永安 | 528年—530年 | |
— | 長廣王 | 元曄 | 建明 | 530年—531年 | |
— | 節閔皇帝 | 元恭 | 普泰 | 531年—532年 | |
— | 安定王 | 元朗 | 中興 | 531年—532年 | |
— | 孝武皇帝 (出皇帝) | 元修 | 太昌 永興 永熙 | 532年—534年 | |
東魏 | — | 孝靜皇帝 | 元善見 | 天平 元象 興和 武定 | 534年—550年 |
北齊 | 顯祖 (初謚高祖) | 文宣皇帝 | 高洋 | 天保 | 550年—559年 |
— | 濟南閔悼王 | 高殷 | 乾明 | 559年—560年 | |
— | 孝昭皇帝 | 高演 | 皇健 | 560年—561年 | |
世祖 | 武成皇帝 | 高湛 | 大寧 河清 | 561年—565年 | |
— | — | 高緯 | 天統 武平 隆化 | 565年—577年 | |
— | — | 高延宗 | 德昌 | 576年 | |
— | — | 高恆 | 承光 | 577年 | |
西魏 | — | 文皇帝 | 元寶炬 | 大統 | 535年—551年 |
— | 廢帝 | 元欽 | — | 551年—554年 | |
— | 恭皇帝 | 拓跋廓 | — | 554年—556年 | |
北周 | — | 孝閔皇帝 | 宇文覺 | — | 557年 |
世宗 | 明皇帝 | 宇文毓 | 武成 | 557年—560年 | |
高祖 | 武皇帝 | 宇文邕 | 保定 天和 建德 宣政 | 561年—578年 | |
— | 宣皇帝 | 宇文贇 | 大成 | 579年 | |
— | 靜皇帝 | 宇文衍 | 大象 大定 | 579年—58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