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66年6月,學報創建,原名《北京體育學院學報》。
1978年,學報復刊。
1993年,學報更名為《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2年,學報開始改為雙月刊。
2004年,學報改為月刊。
2012年11月,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 ;12月,入選“2012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3年12月,入選“2013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4年11月,榮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 ;12月,入選“2014年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15年3月,入選2015年度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12月,獲得2014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線上優秀期刊”稱號 ;同月,入選“2015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
2016年11月,入選“2016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據2018年2月《中國體育大學學報》官網顯示,《中國體育大學學報》刊登有體育基礎理論研究與套用,體育科研動態、教學、訓練改革以及體育社會學、運動醫學、民眾體育及國外體育信息交流等內容,辟有“專題論壇”“體育人文社會科學”、“運動人體科學與運動心理學”、“體育教育學”、“運動訓練學”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18年2月《中國體育大學學報》官網顯示,學報編委會擁有編委會成員45人。
編委(按照姓氏筆畫排名):石麗君 、馮連世 、米靖、 任弘 、劉昕、劉卉、劉大慶、劉昊揚、劉衛軍、邱俊強、湯海鵬李士英 、李春雷、李春滿、李庚全、遲立忠、肖淑紅、苗向軍、周石陸一帆 、張英波、武冬、鍾秉樞 高 捷、黃亞玲、黃俊亞、萬祥隋雪梅鮑明曉、鄒新嫻、謝敏豪、 薛文婷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據2018年2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體育大學學報》被CSSCI 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研究發表
2015年度期刊轉載指數排行榜中,《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全文轉載量13篇與《體育科學》並列第一,綜合指數0.832526,排名第二,在體育院校主辦的期刊中排名第一。在高等院校主辦的期刊中,《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全文轉載量排名並列52名,綜合指數排名73名。
據2018年2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體育大學學報》出版文獻量10117 篇。
影響因子
2011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的“國際引用頻次”為149次,“國際引用頻次排序”第7名。
2013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國際影響力指數CI分數210.512分,國際總被引頻次133,國際他引影響因子0.019,總位列1120中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29名,位列入選的體育類期刊第一名。
2014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國際影響力指數CI分數266.744分,較2013年增長56.232分;國際總被引193頻次,較2013年增長60頻次;國際他引影響因子0.027,較2013年增長0.008;總位列1483種中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19名,較2013年名次繼續提升10位,位列入選的體育類期刊第1名。
2015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國際影響力指數CI分數174.748分,國際總被引135頻次,總位列2254種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28名。
2016年,《北京體育大學學報》國際影響力指數CI分數為186.584(2015年為174.748),國際總被引149頻次(2015年為135頻次),位列全部人文社科類學術期刊2254種的第32名,為體育類中文期刊第一名。
據2018年2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體育大學學報》總下載次數4523349 次,總被引次數173308 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723,(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09。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貫徹中國共產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學校教學、訓練、科研提供發表學術論文的載體和進行國內外學術交流的視窗。
編委領導
職務 | 姓名 |
主任 | 曹衛東、楊樺 |
副主任 | 池建、胡揚 |
主編 | 池建 |
副主編 | 胡揚 |
期刊社主任 | 胡揚 |
資料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