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12萬字。原連載於《滿族研究》雜誌。
此書有作者自序、正文、結束語、附錄。作者在序中提到,他不僅要寫出滿族的思想和性格,還要寫出數十年來觀察到的滿族與其他民族的相互影響。
此書重點描述了京西外三營和舊時京兆所屬各縣園寢情況,時間重點放在二三十年代,但有時上溯到清代中葉,下限到解放前夕。
正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營房中的滿族。主要內容為營房中滿族的性格和思想,重內親、檔子房、練武、飲食、營房中的髮式、頭飾和服裝,營房中的房屋、語言、宗教信仰,營房內外的民族關係,營房中婦女的社會地位,營房中的讀書和說書,營房滿族破敗的過程等,這一部分內容就成了北京郊區滿族的主體部分。作者講述的小故事,由於是親身經歷過的故事,所以有聲有色,在敘述的時候又旁徵博引,使他講述的故事與要說明的道理渾然一體,讀起來很有味道。如“重內親”中,作者講他在八九歲時到營房走親戚,在外祖父家裡首先來看他們的是外祖母這邊的親戚,隨後才是外祖父這邊的親戚。而且外祖母這邊的親戚特別熱情,主動請吃飯,主動講那些營房裡的故事,他所看到和接觸的也都是姨姥姥、姨及其兒女們,姑舅這邊反而很少。
“營房中的語言”一節,作者列出了外三營語彙一覽表,這是作者蒐集選擇後列出的。作者認為外三營受外界干擾少,所以保存的滿語成份也就多,而且外三營所使用的語言,有一部分是乾隆年間使用的,這些用法在乾隆年成書的《紅樓夢》中還能見到,作者的這些看法可以給語言研究者以很多啟示。
另外,“營房內外的民族關係”中所寫內容也相當豐富,在民族間的通婚方面(指八旗內部)已很普遍。作者介紹了他外祖家四代人的婚姻情況,在他們當中有蒙古血統,又有滿洲和漢人(漢軍)血統,營房中的“民族關係”是極融洽的。“營房裡婦女的社會地位”寫得也很深刻有趣。營房裡的婦女在20年代以前地位比較高,她們剛強而又有自主性,她們甚至喜歡著男裝,而且還“拜把子”,稱呼也成了大爺、二爺……作者的母親就與人拜過把子,這種風氣,如果作者不說,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了。
“悲劇的一瞥”和“破敗過程”寫出了營房滿族悲慘生活的境況及原因,這段歷史的細節也是鮮為人知的。民國初年,旗人開始敗落,作者以親身經歷寫了他自己家與外三營滿人的遭遇。作者描寫他上國中時去外三營拜年,到了那裡看到的卻是一番淒涼景象,營房變成了村子,家家都有外出謀事當兵的,有的進了監獄、有的拉車、做小買賣,飯不果腹,衣不暖身,能賣的都賣了,營房滿族悲慘到了極點。作者的這段記述,為今天了解滿族當時的境遇,提供了一份生動具體的檔案。
第二部分寫“散居的滿族”。主要寫了散居滿族的思想、感情,與周圍住戶的關係,居滿族的生計和他們的手工藝,散居滿族的悲哀。
第三部分寫“園寢附近的滿族”。在這部分里,作者寫了最不為人所注意的守園寢的那部分滿人。這部分人原是內務府包衣佐領的漢軍,他們已經很早就滿洲化了。作者介紹了這部分滿族的生活、經歷、地位,與主人家的關係。作者講述了許多當年這些滿人有意思的生活故事,讀起來津津有味。在這部分中還對他們的滿洲名字進行了分析,使人們了解到當年他們的思想和愛好。
總之,這部著作,是一部筆法新穎、見解獨到、資料豐富、至今已很難見到的書了,它的出版對深入研究滿族開闢了新的途徑。
作者簡介
金啟孮(1918~2004年)先生,滿族,原遼寧省民族研究所所長、教授、《滿族研究》雜誌主編,國內外著名女真文、滿學、清史專家。先生姓愛新覺羅氏,名啟孮,字麓漴,為清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七世孫。父金光平(恆煦)為女真文和滿文的著名學者。
金啟孮先生是國際著名的學者,治學嚴謹,根柢深厚,尤精於女真學、滿學和蒙古學,在學術界自成一家。少年時秉承家學,潛心於女真文、滿洲史之研究,及長在女真文、滿學、蒙古學方面卓然成家。先生一生為女真學、滿學、清史的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中國阿爾泰學會名譽會長,日本東亞歷史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目錄
序
第一部分 營房中的滿族
第二部分 散居的滿族
第三部分 園寢附近的滿族
結束語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