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北京女孩盧為薇和朋友范濤歷時一年拍攝了《北京藍天視覺日記》(簡稱“日記”),在她所拍攝的365張照片中,北京有180天的天空呈現藍色,而去年官方公布的“藍天”數量是285個。 昨日,北京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藍天”的概念是空氣品質達標天,並非藍色的天空。統計結果少了105個藍天。
從2009年6月1日到2010年5月30日,盧為薇和朋友范濤,每天都會端起膠片相機,將鏡頭對準天空按下快門。
盧為薇說,用照片記錄北京的藍天數量,是想親自數一數北京的藍天,而選擇不同的人與藍天一起出鏡,是想表達北京的空氣品質,影響著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
她說,通過365天的照片顯示,北京只有180天的天空是藍色的,而北京市環保部門公布的去年北京“藍天”數字是285個,兩者有105天的差距。
“藍天”並非藍色的天空
“"藍天"與市民所感受到的藍色的天空是兩個概念,即便在一些雨雪天或陰天,只要空氣品質達標也是"藍天"。”昨日,北京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環保部門統計的“藍天”,實際上是空氣品質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是每天對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項污染物的監測,空氣污染指數如果在100以下,就是空氣品質達標天,也就是人們所稱的藍天。
對話
“幸福感取決於抬頭那一刻”
新京報:什麼原因讓你決定拍北京的藍天?
盧為薇(以下簡稱“盧”):一次和朋友閒聊堵車時,說起因為空氣太糟不能騎車上下班,就決定拍藍天,用最直觀的辦法數數北京一年有多少藍天。
新京報:為什麼讓照片裡的人物戴上墨鏡?
盧:需要戴墨鏡的日子往往是最透亮兒的艷陽天,且我們特製的墨鏡是反光鏡面,鏡片裡會反射藍天白雲。
新京報:有什麼方法去證明照片的真實性?
盧:我們用開啟列印日期功能的傻瓜相機拍攝,底片的連續性也可以作為證明吧。
新京報:拍這些照片是在質疑官方的數據嗎?
盧:目的不是質疑,發現和公布的藍天數據有差距後,我的感想是數據對於老百姓有多少意義?
新京報:你理解的藍天應該是什麼概念?
盧:空氣品質數據也許更準確,但每個人每天最切身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人們的幸福感取決於抬頭看天時,是心曠神怡的藍還是灰濛濛的陰霾。即使空氣指數合格,卻只能隱約看到北京的西山,大家也不會對數據信服。
新京報:你希望通過日記告訴人們什麼?
盧:我希望告訴人們,對自己居住環境的關注是環保的第一步,不要整天低頭趕路,還要每天抬頭看天,為了讓天變藍去做一點事情。
拍攝過程
1、我們使用傳統的膠片相機,並開啟了印日期的功能,以此表達照片的延續性。我們拍到的路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他們來自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這其實是很具代表性的,因為北京早已是國際化的城市,而北京的空氣品質影響著所有生活在這裡的人。
2、我們選用的相機是一個十幾年前的傻瓜相機。這樣做是想告訴大家關注環保不是少數優越群體的奢侈品。不需要擁有昂貴的器材,因為唯一重要的是你能抬起頭來看看天空,想想空氣品質怎么樣。盧為薇感到如今太多的人在麻木地度日!我們希望人們至少每天都能關注一下自己生存的環境,哪怕只是抬一下頭。
3、在拍攝過程中,盧為薇和她的朋友會發現20多歲到40多歲的路人更經常拒絕她們的邀請,這有點令人擔憂,因為這箇中間的年齡段是對社會和環境最具影響力的人群。她說也許是在這所城市中生存的壓力和種種挫折加重了人們的戒心和冷漠。但讓她們感到慶幸的是,年齡更小的孩子們似乎比想像中更成熟,不但理解她們做這件事的意義,還會熱情地祝她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