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牙雕

北京牙雕

北京象牙雕自明朝以來特別盛行。到了清代,象牙雕刻多是內廷御用作坊生產,藝人大多來自揚州、廣州。他們在繼承傳統技藝 的基礎上,把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結合運用,融為一體,並從古代繪畫、石雕、泥塑 等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逐漸形成了北京象牙雕刻。

品種

北京的牙雕花卉,可分為浮雕花卉和圓雕花卉兩種。浮雕花卉作品主要有洗子、盤子、臂擱 等;浮雕花卉和圓雕花卉兩種作品主要有花瓶、花籃、盆景、蟈蟈白菜等。

特點

象牙雕刻向以仙姿媚態的古裝仕女和秀麗動人的圓雕花卉見長。它以高雅、古樸、精細、 遒勁的獨特藝術風格。 工藝:牙雕製作要經過鑿、鏟、開臉、磨、彩熏等五道工序。鑿,就是開坯成形;鏟,即精細加工; 開臉,是做人物面部細緻表情;磨,作精細的拋光;彩熏,根據不同的要求,對作品進行染 色處理,或熏製成仿古產品。雕刻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運用深淺浮雕、鏤空雕和立體 圓雕。

詳細介紹

北京牙雕,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明代以來尤為盛行。清代牙雕多是由內廷御用作坊生產,工匠多來自揚州、廣州。在前章述及到故宮珍寶館的象牙席,是清代牙雕製品的珍品之一。

其可考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在後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華貴的宮廷藝術品格,形成獨特的工藝特點。

遼、金、元、明、清等朝代都在北京建都,帝王們也都把象牙列為皇家貢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專門為皇宮製做牙雕製品的機構。明清宮廷的牙雕藝人主要來自江南、廣東和北京當地。從外地來的優秀工匠與北京當地的象牙工匠不斷的切磋,經過不同風格和不同文化趣味幾百年的磨合沉澱,形成了北京牙雕工藝精湛、富麗堂皇、精緻考究的獨特風貌。

到了清末,隨著國力的衰微,北京的象牙雕刻也受到了財力、人力和原材料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停滯不前。以前為宮廷製作奢侈品的牙雕匠人紛紛轉向了民間,開辦作坊,廖以自補。到了光緒年間,北京的象牙作坊甚至曾一度面臨絕跡的危險。其後有一些象牙雕刻藝人和一些專門為房屋建築雕花裝飾的藝人為古玩鋪修補殘舊的象牙雕刻工藝品。在清末民初,北京已有十幾家這樣的象牙作坊,主要分布在花市大街以南上、下堂子胡同,上、下唐刀胡同及珠市口一帶。

新中國成立後,牙雕藝人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集圓雕、浮雕和鏤空雕等技法之大成,融為一體;並從古代繪畫、石雕、泥塑等藝術形式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形成了北京牙雕造型優美、裝飾華麗、線條挺拔、刀法富有變化的藝術風格。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見長,發揮了象牙細膩的質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新中國成立後,也創造了“毛主席故鄉”、“成昆鐵路”等大型牙雕作品,於細膩之中透著靈秀之氣。在某些大型作品中,藝匠們採用“拼嵌法”,以擴大體積,但拼嵌得渾然一體,毫無斧鑿痕跡。

北京象牙雕刻工藝

北京象牙雕刻工藝,指的是在北京地區形成的、歷史悠久的以象牙為雕刻材料的傳統技藝。

北京牙雕以仕女、人物、花卉等見長,發揮了象牙細膩的質感,使人物造形栩栩如生。

北京象牙雕刻工藝表現題材廣泛,技藝高難,且因牙材的使用而具有高潔的美感,是中國特種工藝美術的一部分,也是中國雕塑藝術的重要內容。其技藝的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教給自己的後代和徒弟,具有歷史線索清晰,傳承有緒的特點。

北京牙雕工藝曾多次代表中國在國際上參加各種重要的展覽,並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饋贈國際友人。她不僅增進了世界人民對於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了解,也促進了我國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明清時期,隨著竹、木雕刻藝術的高度發展,以象牙為材料的牙雕工藝也普遍發展起來,雕刻藝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的風格時,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點,以其潔白玲瓏、溫潤典雅的風貌取勝。當時在宮廷內專設工場,雕刻工藝細膩繁複,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照繪畫筆意,著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以典雅高貴風格稱雄。

北京牙雕,主要是宮廷製品。當時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愛好藝術,在宮中就有專制象牙製品的作坊。宮廷雕刻藝匠做工細膩,人物、花鳥紋飾多仿照繪畫筆意,著色填彩均有一定章法,逐漸形成了華麗、莊嚴、纖細、富貴、典雅的風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