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學校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UnitedInternationalCollege,簡稱UIC)由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於廣東省珠海市攜手創立,是首家中國內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合作創辦的大學,獲得國家教育部特批。學院獲國家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珠海市政府及各界大力支持,全體師生在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暨校董會主席許嘉璐教授的領導下,秉承全人教育辦學理念,創新性地推行博雅教育、四維教育及國際化辦學模式。
自2005年成立至今,UIC已發展成為一所擁有獨特教育理念的國際化大學。學院設有工商管理學部、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理工科技學部三個學部,下設二十個專業。
UIC擁有一支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師資隊伍,實施四年全英文教學,畢業生學成後獲頒UIC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在國內、香港及國際範圍均獲認可。
辦學宗旨
借鑑國際優秀的教育經驗,引進香港先進的教育管理體制,結合中國具體國情,融合中華優良的文化傳統,”創新國際教育,開創中國高等教育新特區“。辦學特色
優質學術、全英文教學、國際視野、四維教育、培育全人。辦學規模
學校是教育部首批6所擁有本科專業自主設定許可權的重點高校之一,現有本科專業52個,其中16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北京市重點學科。學校現有14個一級學科擁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有12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0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後流動站,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香港浸會大學於一九五六年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立,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專上學府之一。大學在成立初期名為私立專上學院,後於一九八三年開始獲政府全面資助,並於一九九四年正名為大學。大學以提供「全人教育」為目標,致力培育學生在學問、專業技能和身、心健康各方面取得均衡發展。大學教研並重,注重教學和科研的質量,並強調大學教職員對社會的貢獻。
大學為綜合性學府,由七個學院組成,分別是由政府資助的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中醫藥學院和傳理學院和自負盈虧的持續教育學院。設三十一個系,四十一個本科專業,三十八個高等學位修讀課程以及研究性的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課程,在讀學生近一萬人。
浸會大學積極進行科研,各學院共成立了二十四個研究中心,推動學術研究及理論實踐。大學的專家學者亦為政府和工商界提供專業意見和顧問服務,務求把科研成果廣泛套用,造福社群。為促進學術文化交流及使大學邁向國際,大學成立了兩個國際學術聯盟──林思齊東西學術交流研究所及永隆銀行國際商貿研究所,與三十一所世界各地的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辦學條件
專業設定
學 部 | 招生方式 | 考生聯考志願填報 專業大類/專業名稱 |
工商管理學部 | 按專業招生 | 會計學 |
按專業招生 | 財務管理 | |
按專業招生 | 經濟學(套用經濟) | |
按大類招生 | 工商管理類 人力資源管理 市場行銷(市場行銷管理) 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與資訊系統管理) 工商管理(創業與創新管理) |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 | 按大類招生 | 外國語言文學類 英語 翻譯 |
按大類招生 | 社會學類 國際政治(政治與國際關係) 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 | |
按專業招生 | 新聞學 | |
按專業招生 | 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與廣告) | |
理工科技學部 | 按大類招生 | 環境科學與工程類 食品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 |
按專業招生 | 套用心理學 | |
按大類招生 | 計算機類 金融數學 統計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文化與創意學部 | 按專業招生 | 文化產業管理 |
按專業招生 | 傳播學(電影電視/媒體藝術與設計) |
註:1、電子商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文化產業管理為2017年新增專業,工商管理(創業與創新管理)為2017年新增專業方向。
2、按大類招生入讀的新生,將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第十周前最後確認專業分流。各學部專業分流評審小組,將從個人意願、個人能力、學業成績、個人作品集、個人陳述、小組面試、老師評價七項標準中,挑選若干項作為本招生大類專業分流的選撥標準。
3、學校最終招生專業以各省招辦公布的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專業目錄為準。
教育使命
博雅卓越培育全人開放創新發展四維
我們的願景——創新國際教育,開創中國高等教育新特區。我們的使命——創建內地首家“博雅”大學,培育國際“精英”人才。
1.以創新而具有動感的方法,整合國內、國際教育資源;
2.倡導並推行深具國際特色,又具本土文化的“全人教育”;
3.透過吸納古典中華及西方文化資源,倡導博雅教育;
4.發展一個創新的包括“師、生、家、國”在內的“四維教育”模式來推動全人教育。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UIC教職工人數約725人,師生比例達1:7。專任教師總數241(不含助教),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比例66%。從師資構成比例來看,37.5%來自國外,40.5%來自港澳台,22%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內地學者。
教學建設
教學理念
UIC的課程按照香港浸會大學的學術標準設定,經浸大質素保證系統嚴格審查;實施四年全英文教學,畢業生獲頒UIC畢業證書和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採用教學成效評估方法,力求畢業生具備“公民、知識、學習、技能、創意、溝通和群體”七大特質,以保障UIC接軌國際的教育品質。
教學特色
1、博雅教育
UIC採用的博雅教育模式,是參照香港浸會大學的博雅教育傳統,並適應中國內地的國情和內地學生的特點作出的調整與完善。重視師生關愛、師生比例高和小班教學是博雅大學的特點。UIC博雅教育注重學生心智的開啟與擴展,見識的廣博與洞明,以及人格的健全和養成,而非局限於某一狹窄領域的知識和技術的傳授,旨在培養既能深諳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又具備全球眼光和視野的精英人才。
博雅教育的核心由兩部分組成:專業學科領域和通識教育。專業課程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特殊的領域裡進行深入研究,專業課大約只占學生所修課程總數的一半。通識教育使學生開拓學習的領域,並擴大他們的興趣和觀念。
2、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是UIC最特色的課程,是在體驗式學習方法的基礎上發展一個新的全人教育課程,旨在為學生提供個人發展的整體框架,將其在大學中所學和大學之外的生活實踐經驗相融合。同時,通過豐富多樣的體驗式學習來培養學生的性格,以互補UIC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全面的知識和技能,以及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使他們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其關注每個學生的智力、道德、體能、審美、社會情感和精神潛質的全面發展,為此設定八個體驗式學習模組:大學之道、體驗拓展、義工服務、體育文化、情緒智慧型、環境意識、藝術體驗和逆境管理,激勵學生自我教育,實踐出真知。
截止2016年6月底,UIC已擁有八屆約7,000名本科畢業生。
UIC畢業生約半數前往歐美、澳洲、亞洲等多個國家及地區深造,其中約六成畢業生進入全球前100強高校和香港八大公立高校繼續深造,攻讀碩士學位。
同時,UIC畢業生深受跨國企業、國企以及政府和公共組織等機構青睞,如中國銀監局、四大國有銀行、中央電視台、中石油、南方電網、香港商報、香港中國銀行、畢馬威、德勤、安永、普華永道四大會計師事務所、BP、IBM、美國江森自控能源動力集團等。
就業狀況
學生職業發展是學校教育培養工作的成就環節,是衡量學校教育成敗的直接指標,是關係到學校的生存及發展的生命線。作為首家中外合作的大學,基於創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UIC集合優勢及資源,充分挖掘並引導學生的需求,積極致力於探索UIC學生職業發展的前瞻,創造多元增值特色模式。
歷史沿革
北京師範大學是一所擁有百年歷史的著名高等學府。1902年,她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在“辦理學堂,首重師範”的理念下應運而生,開啟了中國現代高等師範教育的先河。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北師大始終堅持以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層次和質量穩步提高;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形成了規模適中、學科綜合、結構合理、多元開放的辦學格局;科學研究發展勢頭強勁,科研經費增長迅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學校的國際影響不斷提高。
辦學歷史
2005年4月,國家教育部批覆同意設立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10月21日,舉行首屆開學典禮,共收生274人。11月18日,舉行成立暨奠基典禮,校園進入建設階段。2006年,UIC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課程評定程式,並成立了一個由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領導的品質保證機構。10月,教學樓第一期工程完成並投入使用。
2007年6月,香港浸會大學評審團首次來聯合國際學院對教學、學術、管理等工作進行全面評估,並對聯合國際學院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評價。9月3日,工商管理學士課程(會計學專業)取得澳洲會計師公會的認證。10月,與美國明尼蘇達州七所私立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為日後與明尼蘇達州私立大學協會的長期交流合作打下基礎。
2008年1月15日,舉行校舍啟用典禮,校園教學及行政等設施全面投入使用,校董會通過學校標識。7月,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聯合研究所(JIRS)成立,以推動合作研究,並共同培養研究生。10月,學生生活園區文化小鎮正式投入使用。12月,香港的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專家小組視察UIC,對UIC的教學質量和創新教育作出正面評價。
2009年4月,獲教育部批准,在16個省市招生。5月,UIC成為首家通過香港會計師公會認證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地高校。6月6日,首屆畢業慶典在校園舉行,244名畢業生獲頒發畢業證。
2010年3月,香港“中國富強基金會”與UIC攜手推出“中國富強社會創業獎勵計畫”,這是UIC舉辦的首個面向中國內地及港澳台地區大學生的活動。11月22日,位於文化小鎮的學習資源中心新館正式啟用。
2011年10月,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廣東考察團蒞臨考察。學生宿舍組建成五個苑舍,在校內推動舍堂文化。11月30日,坐落在文化小鎮的皮影戲藝術館正式開館。12月7日,中國共產黨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委員會舉行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2012年4月25日,中國內地首個香港會計師公會QP課程資源中心在UIC開幕。6月,工商管理學部顧問委員會成立,隨後理工科技學部、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均成立顧問委員會,來自不同領域的高級管理人員及專家為UIC發展建言獻策。6月24日,UIC在第四屆畢業典禮上首次頒授榮譽院士予四位傑出人士,以後每年均以此形式表彰傑出人士對國家、社會作出的貢獻,以及對UIC的支持。6月30日,珠海市社會創新研究基地落戶UIC。8月9日,UIC入駐橫琴金融產業服務基地。10月9日,UIC與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橫琴設立產學研合作基地。10月22日,UIC與珠海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博雅型大學,助力珠海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2013年4月,實行招生改革,在廣東省採用聯考基礎上的綜合評價錄取制度。6月16日,首次實施的“廣東省綜合評價錄取”入學測試在廣州、珠海、汕頭和湛江同時舉行。10月23日,套用心理學實驗室啟用。
2014年6月2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與UIC合作協定簽約儀式暨新校園奠基典禮舉行。UIC獲得珠海市政府提供會同300畝土地用於新校園建設,並規劃將附近一帶打造為“大學小鎮”,更好地融入珠海的經濟文化建設。目前,新校園正在建設中,預計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8月31日,擁有射道館、古琴室和彩璃工坊的“藝峯”(G區)揭幕。10月23日,新文化小鎮第一期封頂。11月21日,與廣東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建環境教學和志願服務基地。12月12日,與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共建珠海首個養老服務示範培訓基地。
2015年1月,開設首個輔修課程,培育複合型人才。6月,進一步深化招生改革,在廣東省實行多元招生模式,聯考招生範圍擴至30個省市自治區。同時,首次通過“港澳台聯招考試”,錄取香港考生。
2016年8月,獲教育部批准計畫開展研究生教育,將招收研究型碩士生及博士生和授課型碩士生。
2017年9月,UIC整體搬遷至金同路2000號,開啟全新的篇章。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近年來UIC教職員工在承擔國家及省市研究課題方面獲得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珠海市人文社科基金及其它產學研項目總計逾千萬的經費資助,形成了以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者方開泰教授為旗幟的多個重點研究團隊。繼2013年獲得五項珠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立項後,UIC在2014年又有五項獲得立項,其中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專業黃匡忠教授所申請的課題獲重點課題立項。2015年共獲得三項立項。
2015年,UIC首次申報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工程”並順利通過評審,獲得60.77萬元資金資助。同時,獲得珠海市“高等教育發展建設”項目總計360萬元資金支持。2016年度,UIC獲得廣東省教育廳75萬元的“創新強校”資金支持。
2015年,由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雷波博士負責的珠海市農產品質量與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入選珠海重點實驗室,獲得100萬元資金資助;統計專業獲批珠海市優秀學科,獲得100萬資金資助;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徐寶軍教授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蘇偉峰博士榮獲珠海特聘學者稱號。
科研機構
●素質保證及教育創新研究所;●UICDST-HKBUCSD活躍媒體計算聯合研究所;●食品與環境安全研究中心;●人才因素績效研究與發展中心;●統計與計算智慧型研究所;●中國會計與商學研究中心;●跨文化學術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中國文化研究所;●社會管理研究與服務中心;●珠海創新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UIC橫琴產學研基地;●UIC-天威3D創新開發實驗室;●珠海市農產品質量與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中華文化傳播研究院。學術資源
學習資源中心啟用於2010年,是中國外語書籍館藏量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學習資源中心現有紙本藏書約23萬冊,種類逾20萬種,中英文藏書比例約為2:3。中心著重於建設英文藏書,以期達到總藏書量的70%。此外,中心還訂購有300多種中英文紙質期刊報紙。學習資源中心訂購了豐富的電子資源,全面配合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需求。目前,中心共有電子資源56種,其中包括EBSCO、SAGE、ScienceDirect等多個專業學術資料庫,涵蓋數萬種電子學術期刊。還有大英百科全書、GaleVirtualReferenceLibrary、Ebrary電子書、超星電子書等共55萬冊電子圖書。除此之外,中心還購買了Refworks、MyEnglishTutor、ProQuestResearchCompanion等線上學習工具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技能。
學習資源中心會定期舉辦國際學術圖書展,每次展出超過5000冊由國際知名學術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圖書,內容緊扣UIC各專業研究方向,並邀請師生前來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書納入圖書館館藏。
目前,學習資源中心已經和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簽訂了館際互借協定。UIC師生可以通過提交館際互借請求借閱館藏沒有的圖書或期刊文章。
學術交流
會議與講座
UIC與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在內的多所海外院校及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合作關係,有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並邀請國內外學者前來講演、交流學術、參加國際論壇及研討會等。2015年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簡稱IEEE)評估和學習國際會議於12月10日至12日在UIC舉行,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日本、印度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位學者出席。這也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16日,全國首屆老年社會工作學術會議在UIC開幕,來自全國35所高校、18所社工機構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從人才培養、發展方向、宜居社區建設等多個角度探討老年社工課題。
2016年4月1-2日,第九屆“前沿信息技術、套用和工具國際學術會議”(FITAT)在UIC舉辦。60餘名來自中國、韓國、日本、蒙古、泰國、蘇丹的學者在會上交流關於數據挖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並討論怎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機器人技術、教育、醫學、駕駛和高壓斷路器等多個方面。同年12月8-9日,由UIC、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主辦的“21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第九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在UIC舉行。來自德國、法國、加拿大、埃及、土耳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的海內外近百名專家學者齊聚珠海,以“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多元文化對話與社會發展”為主題展開學術研討。
高桌晚宴
高桌晚宴是UIC學術文化交流的一大特色項目,UIC邀請國內外知名人士以舉辦高桌晚宴的形式進行學術分享。晚宴前,學校組織將對參與師生進行禮儀培訓,包括著裝禮儀、進餐禮儀和交談禮儀。高桌晚宴源自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西方名校的文化傳統,其形式是由侍者服務的三道菜西餐正餐,輔以佐餐飲品及餐後咖啡。推行高桌晚宴的目的在於在交流學術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生對正式場合社交禮儀和西方學術文化傳統的了解。文化傳統
學校標誌
校徽校徽由字母U、I、C組成。“UIC”為UnitedInternationalColl
ege(聯合國際學院)的英文簡稱,同時也分別代表:Universality(博覽世界,開闊眼界)、Integrity和Intellect(忠於知識和智慧的增長、忠於個人高尚品格)、College和Continuity(群學、終身學習),寓意UIC貫徹的博雅教育理念。徽標採用純青色和藍色相間,寓意UIC兼有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的背景和優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時,UIC徽標構成了勒杜鵑的形狀,勒杜鵑為珠海市市花,寓意博雅教育紮根於珠海,同時也象徵著UIC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的精神。
校訓
博文雅志,真知篤行
Inknowledgeandindeeds,untothewholeperson
校歌
悠悠珠江文脈長,諸賢會同意氣昂。篳路藍縷創吾校,華夏教育譜新章。本生命之源,根文化之壤。啟德性之門,明智慧之光。師生家園齊努力,博文雅志築夢想。浩浩南海通八方,鳳凰展翼天際翔。兼容並蓄納百川,情系中華懷萬邦。聚四方學子,育國家棟樑。容中西思想,通古今文章。躬身服務彰仁愛,真知篤行創輝煌。
社團文化
UIC注重培育學生成為具有服務精神的領袖人才。UIC現有的學生組織(學生會、代表會、專業學會、仲議會)均由學生選舉產生,如採用內閣競選、自主投票的方式組成學生會。UIC鼓勵學生髮展興趣愛好,已有學術類、文化藝術類、義工服務類、體育運動類、社會企業類等60多個學生社團。學生會和學生社團舉辦的各類活動不僅極大豐富了校園生活,也鍛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責任感。
同時,UIC鼓勵師生服務社會,參與公益事業。通過走進社會、親身參與社區服務,增強社會服務體驗,鍛鍊學生的服務型領袖才能,培養全人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宿舍文化
宿舍是融生活、學習、教育於一體的社區UIC的學生宿舍是全新概念的生活區,融生活、學習、教育於一體,共分八個苑舍:創雅苑、博雅苑、文雅苑、卓雅苑、寰雅苑、科雅苑、智雅苑和德雅苑,分別位於舊文化小鎮和新文化小鎮。兩個小鎮不僅是休息的場所,更是生活的大課堂,是貫徹全人教育的平台。
UIC的苑舍推行舍堂文化,邀請來自學部學部的教授擔任各個苑舍的舍監,參與苑舍管理;每個棟樓有一位舍堂主任(相當於輔導員),與學生一起住在宿舍,近距離地與學生接觸;另外,學校聘請了高年級的學生擔任學生舍堂導師,一起參與到苑舍文化建設中來。目前,已形成傳統的苑舍文化傳統活動有:苑舍高桌晚宴、苑舍日論壇(大一生和畢業生各一場)、以及為了增強苑舍凝聚力的苑際達人賽。此外,每個苑舍也有舉辦各具苑舍特色的小型活動,讓學生的苑捨生活更加多元化。
學校領導
職務 | 姓名 |
UIC校董會主席、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許嘉璐教授 |
校長 | 吳清輝教授 |
副校長 | 陳致教授 |
副校長 | 張 聰 教授 |
協理副校長 | 關利平 教授 |
教務長 | 李建會教授 |
財務規劃及發展執行總裁 | 陳立信先生 |
工商管理學部院長 | 左龍佩蘭教授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院長 | 宋美璍教授 |
理工科技學部院長 | 鍾森文教授 |
文化與創意學部院長 | 布萊恩·克拉克(Brian Clarke) 教授 |
課程
全英文教學
UIC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和教學媒介。除少數與中文相關的課程外,UIC所有的課程實施教材、講義、教學、輔導、考試四年全程英文授課。使學生在全英文的學習與生活環境中從原來的學習英語轉化為使用英語學習,學習效果及英語運用能力能發生質的改變。國際化師資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顯現的今天,教育國際化也是大勢所趨。只有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交往與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方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積極主動遞迎接國際競爭。UIC在課程設定上採用國際標準,所修學分在全球範圍內廣泛獲得認可,打破了校際間交換學習和學術交流的瓶頸。學校擁有來自世界20所個國家和地區的師資隊伍(境外教師所占比例逾70%)以及眾多海外學生,致力於多元校園文化與環境的打造:通過與國外的交流合作、交換學生、暑期進修及海外實習、海外義工等方式,給予學生跨文化體驗,培養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
國際化課程
UIC的課程按照香港浸會大學的學術標準設定,香港浸會大學依據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所訂立的標準對UIC的教學實行全面監督和定期評估,確保卓越的教學效果和質量。UIC學生畢業時頒獲國際認可的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UIC採用教學成效評估方法,培育學生在“知識、技能、態度和終身學習”四個方面均得到發展,以保障UIC接軌國際的教育品質。雙文憑
學生成績合格畢業時獲香港浸會大學學士學位證書和國家教育部電子註冊的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畢業證書。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注重心智的開啟與擴展、見識的廣博與洞明,以及人格的健全和養成,而非局限於某一狹窄領域的知識和技術的傳授。UIC倡導一種創新性博雅教育,既吸納世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同時配合中國內地的社會環境和需要,國際化與本土化兼容並蓄。UIC致力於為中國內地打造第一所將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相結合,多元化、跨學科的博雅大學。UIC希望培養既能深諳中國的社會與文化,又具備全球眼光和視野的精英人才。
國際視野
交換生項目
UIC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申請去與UIC簽署國際交換生契約的海外合作院校,作為交換生學習一到兩個學期。期間學生在學費上只支付UIC的學費,不需要支付海外院校的學費(但交通,住宿等費用需自理)。目前已經和UIC建立合作關係的院校有美國、法國、韓國等國家的多所大學。大家可以登錄UIC網站獲取各個合作院校的相關信息。
海外暑期課程
海外暑期課程一般為期4-7周,在每年的暑假期間舉行,這個項目根據不同國家的院校設計很過不同專業科目和不同語言背景的主題活動,主要面向所有大一至大三的UIC學生。四年來,我們的暑期學習包含了6所美國大學、1所法國大學、2所加拿大大學、1所義大利大學、1所紐西蘭大學 、1所英國大學和1所韓國大學。學生在不同大學學習的主題包括”歐美文化“、”明尼蘇達的歷史文化“、”英語學習“、”韓語學習“、”影視製作“等等。部分暑期學習可以轉學習語言環境的同時,還實現了在國外課堂繼續國內學業的目的。
2011年暑期UIC將送出約200名學生到9所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法國、紐西蘭和義大利等不同的大學進行短期學習。
海外留學項目
為了增加UIC學生赴海外留學的機會,UIC與海外合作院校簽訂了多樣的留學計畫,給同學們提供了一或兩個學期的學習機會,留學期間學生支付的是海外合作院校的學費,不需支付UIC學費,同時享受海外合作院校的食宿、健康保險、交通、管理費、書費和個人零花費用等。2010年,11名UIC學生被選送參加在美國的留學計畫。培訓項目
交換生——UIC創辦以來,已經招收了近百名來自國外合作院校的留學生,他們來自美國、法國、韓國等。學歷生——目前慕名前來我校修學歷的國際留學生約20人,他們來自美國、加拿大、奧地利、菲律賓、奈及利亞、賴比瑞亞及韓國等。
文化與環境
UIC 致力於創造國際化的文化氛圍,在全球範圍內招聘一流的學者和專家擔綱執教。目前,學校匯聚了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教師。學校經常邀請國際學者、藝術家、作家和海外知名人士到訪UIC,舉辦國際性的講座,讓學生不出國門就能觸摸全球脈搏,感受多元文化的衝擊和融合。講座
UIC以博雅教育為辦學理念,探索中國博雅教育的新模式。美國明尼蘇達州擁有以博雅教育著稱的17所高等私立大學,在推廣傳統博雅教育方面擁有豐富經驗,UIC已經與明尼蘇達州私立大學協會(簡稱MPCC)結成戰略夥伴聯盟,開展長期的交流與合作,雙方已經成功舉辦四屆中美博野教育論壇,共同推進國際博雅教育的發展。全人教育
簡介
全人教育是UIC創新博雅教育的核心,旨在培養博雅通達、健全發展的人。全人教育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習得,而且要使學生在身體、智力、道德、批判性思維、創造性、精神和價值操守等方面都得到發展。UIC全人教育為學生提供了八大體驗學習模組:大學之道、體驗拓展、體育文化、義工服務、環境意識、情緒智慧型、逆境求存和藝術體驗。此外,暑期還有豐富多彩的學生實踐項目。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大學之道旨在幫助新生順利適應大學獨立的生活和學習方式、認識自我,並促其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道路。學習內容包括大學之道、批判性思維、生活管理技巧和中西倫理的基本價值。大學之道課程旨在加強UIC的理念為年輕人提供全人教育其重點在道德教育,作為不可缺少的個人潛能最大化。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道德倫理和自我管理能力。特邀演講的主題有:大學的理念,誠信(與抄襲),大學生活與時間管理,禮與禮儀:禮貌及行為財務管理,健康與衛生保健,社會互動:寬容和相互尊重。總而言之,該模組會促使學生了解大學期間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培養學生健康的大學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幾年之後的社會生活做充分準備。
體驗拓展
體驗拓展旨在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團隊合作精神、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方式。課程採用戶外進行訓練項目,通過團隊合作,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隨後進行個人體驗分享和行為反思。以培養學生自我意識,了解團隊精神和領導才能。鼓勵其發展積極的生活態度及自我突破。促進養成健康的心理和緊密的團隊精神,並促進社會適應力合自我激勵能力。其獨特性體現於"寓教於樂"。通過完成各項任務與挑戰,導師指出活動中出現的現象與問題,和學生分析、討論與交流,讓學生明白活動帶來的啟發與意義。為期10周的課程包括室外體驗和室內回顧兩部分。整個課程共設5大主題:進取精神、團隊精神、領導能力、創新思維、個人突破。此外,學生在每星期上課後需填寫培訓手冊,記錄課程的點滴與個人感想,完成後交給導師批改。學期中與學期末,要求每組學生總結已學課程,並將經驗和啟發通過展板和紀念冊的形式與師生分享。
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系列課程之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公平競爭、尊重他人的生活觀念,友愛互助、團結協作的思想意識、頑強拼搏、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質。該系列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已選體育項目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通過經常性參與運動增進身體健康;學習並理解該項目的文化意涵,提升跨文化學習能力;通過技能習得和文化浸潤促進身心協調發展。學生選擇下列其中之一項:象棋,日本弓道,舞龍舞獅,體育舞蹈,高爾夫。
義工服務
義工服務課程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是義工基本態度技巧培訓工作坊,然後是包括老人服務、殘障服務及公共服務在內的義工實踐,最後是每年一度的世界志願者精神分享會。我們旨在透過直接參與與各種社會服務活動,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和關愛他人的義工精神,增強其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承擔和責任感。環境意識
環境意識模組旨在通過參與式環境教育提高學生的環境意識,並在參與環境服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現套用終生、服務社會的目的。環境意識運用參與式學習模式,學生在完成環境知識、技能和態度相關的理論講座/培訓的基礎上,通過開放空間(OST工作坊)將身體力行參與和執行自己設計的環境項目。課程共分5部分,融合了理論培訓和實踐體驗。全程充分參與的實踐體驗和行動反思是課程的核心所在,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創新性,並使其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社會資源。
情緒智慧型
情緒智慧型模組通過引導式的講座,以及一系列互動的工作坊和健康、有趣的課程訓練,讓學生學習情緒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重點培養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讓學生具備認知自己情緒、管理自己心情、自我鼓舞、感知他人、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及自信心的能力。該項目旨在提高個體對自我情感的認識、對他人情緒的理解能力,以及在團隊協作中的責任心與合作能力;旨在通過開展各種集體性活動,使每個成員都能理解併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緒。此外,鼓勵高年級和積極的學生參加一個情緒智力模擬訓練營,這個訓練營會讓自己沉浸在逼真的模擬情景之中,從而反省、體驗並鞏固學到的情緒管理能力和團隊協作技能。
逆境管理
逆境管理模組目的是提高學生在逆境中的決策意識和求存意識,減少抑鬱和焦慮。此項目制定了激烈的演習方案,目標是培養學生在陌生且不利環境下的應變能力。通過3天2夜的戶外生存訓練計畫,使學生充分體驗果斷決策和與人合作等過程,重點提高學生的決策過程意識。演習將促使他們能夠克服基本的精神障礙,特別是限制他們潛能和表現的;增強他們在壓力和不利環境下的主觀能動力和執行能力。我們相信,學生在UIC畢業後,能夠把在這過程中所學到生存知識和主觀決策能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並使其升華、超越。
藝術體驗
藝術體驗模組為學生們開設十幾個藝術工作坊,如中國音樂元素創意、中西舞蹈基訓、中國詩歌朗誦培訓、繪畫基礎話劇表演、書法班等藝術體驗課程,為有興趣的同學提供提升藝術品味的平台。此外體驗中心還積極支持攝影與平面藝術發展,以及國際學生合唱團的排練和匯演,為有藝術熱忱的學生提供指導和支持。課程安排為每周2---3小時,總課時為期8周,包括設計創作紀念冊、繪畫、攝影、評價與反思等內容,同時也將有機會與藝術家們合作完成最後的展覽或演出。每個工作坊的最終成果都將在校園裡進行結業展示,完全滿足大二學生"體驗式學習"的要求。藝術體驗工作坊提供了足夠的"動手"和體驗式學習的機會,並且有專業的藝術老師在一個互動的環境裡集中指導和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其在工作坊的成果展示之時能夠拿出滿意的作品。這是一個不斷激發學生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過程,也是在不同的藝術領域通過實踐提高專業技能的過程。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尊重他人等終身受用的能力。
暑期活動
UIC全人教育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暑期項目,活動通常持續3-4周,包括義工服務、戶外登山、環境服務以及體育文化之旅。2006年-2010年,全人教育暑期項目走進雲南、內蒙、青海、陝西、貴州、寧夏、玉珠峰、可可西里、長江源、泰國以及高棉等地的偏遠山區農村,進行義工服務和環境教育,主要扶助農村兒童,幫助當地孤兒、流浪兒童及殘疾人,認識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護等,大大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個人、家庭和社會責任感。同時,也開歐洲各國和日本體育文化體驗之旅。
四維教育
“四維教育”是UIC獨特的創新教育理念。“ 四維”,即師(學校)、生(學生)、家(家庭)、國(社會)。它以學生為核心,集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透過四方的良性互動,通過對學生在學習、生活、家庭、心理、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全方位關愛與服務,結合學生的自我教育,完善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模式,達到培育全人的目標並成功實現學生向社會的順利過渡。
願景:"致力於探索教育如何應對中國獨生子女環境下的學生成長與家庭關係問題,建立師、生、家、國間新型互動秩序,實現個人與家庭、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
核心價值觀:“關愛、尊重、原則”。
四維教育辦公室的功能 :以學生為核心,與家長、校友、社會各界保持聯絡,尋求資源和能量的全方位共享,推動學生的發展。這裡是橋樑,也是樞紐;這裡善於表達,也樂於傾聽。所有對學生成長有幫助的,我們願與你共同達成。
工商管理
院長寄語
工商管理學部在2010-2011學年度設有5個本科專業,分別為 會計學、工商管理(財務方向)、工商管理(套用經濟方向)、工商管理(文化創意與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每一專業旨在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商業知識,使學生有機會在上述各個領域進行專業發展。目前學部有超過2000名學生,五十多位教師,所有的教師都是從世界各地聘請,有豐富的教學和研究經驗,是會計,財務,稅務,經濟學,管理學和文化產業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學部的教學方法著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但在學術知識上有嚴格的要求。課堂外,學部為學生提供系列的專業發展及職業發展講座和專業培訓,幫助學生安排社會實踐,培育學生成為未來商界領袖,能夠面對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所帶來的各種考驗,為學生踏入真實商業世界做準備。學部已經培育了兩屆的畢業生,畢業生就業單位包括各大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外資企業等。其中更包括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金城建築公司等知名大企業及金融機構。學部也與香港、海外著名學府在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有緊密合作,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澳洲麥考瑞大學、澳洲南威爾斯大學、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分別錄取本校畢業生修讀研究生學位課程。另外,學部課程獲得專業團體的認證,例如,會計專業已經獲得香港會計師公會和澳洲會計師公會的專業認證,學生畢業後也可考取國際會計專業資格,成為註冊會計師。學部為學生提供財務金融方面的專業培訓,包括與香港銀行學會聯合提供的專業財富管理師培訓及考試,財務及其他經濟類學生可參加培訓及考取該專業認證。
左龍佩蘭教授
左龍佩蘭教授是傑出的會計學者,在教學研究,管理培訓和高校行政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香港理工高級會計文憑,是英國 Brunel University 工商管理碩士和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左教授是香港執業會計師,同時是英國會計師學會資深會員、香港稅務學會資深會員、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會員、香港證券專業學會會員及香港財務會計協會榮譽會員。左教授的教學硏究包括稅務政策、會計及公司管治。在國際學術和專業雜誌發表不少論文及出版書籍,曾為亞太稅務雜誌編輯委員會會員。左教授在香港的會計專業領域有很高的名望,是香港會計師公會六屆理事,曾任該公會多個委員會主席。左教授亦是現任香港財務會計協會副主席及香港女會計師協會理事。在2000年和2006年連續兩界被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會計界別)選委。2009年,左教授被委任為深圳省級全國婦聯香港特邀代表。左教授曾出任無數公職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稅務抗訴委員會委員,香港職業訓練局會計諮詢委員委員及香港學術評審局課程甄審評判委員等等。同時,左教授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為強制性公積金計畫抗訴委員會委員,博彩稅條例抗訴委員會委員,結算及交收系統抗訴審裁處成員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程式覆檢委員會委員。
目標
秉承UIC在中國內地建立博雅大學的先鋒理念,繼續致力於創新的商業教育和專業培訓,為推動中國的商業及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使命
◇ 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商業教育及培訓,培養優秀的學術知識型人才及專業套用型人才。◇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商業知識,使學生有機會在商業領域進行職業發展。
◇培養學生批判性思考及分析能力,使學生能處理真實世界中的複雜商業問題。
◇為學生生畢業後選擇繼續深造做準備。學部與香港和海外的一些大學在工商管理碩士和其他一些商學碩士課程上建立了緊密的合作,為學生繼續深造提供機會和便利。
專業認證
◆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認證2009年3月30日, 香港會計師公會(HKICPA)一行對我校的會計學學士課程進行認證考察。UIC已成為國內第一所通過香港會計師公會認證其會計學士課程的大學。會計專業本科生一畢業即可加入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課程 (QP) 考試。
2011年2月,香港會計師公會通過了對我校專業會計轉制課程的認證審核,UIC非會計專業和非商科學生通過參加及完成UIC開辦的轉制課程後可參加香港會計師公會專業資格課程考試。
◆澳洲會計師公會專業
會計專業已經獲得 澳洲會計師公會認證,學生一畢業即可申請澳洲會計師公會學生會員資格,經過三年以上導師指導並通過該公會所設的另外六門課程即可獲得澳洲會計師公會的專業資格。
◆香港銀行學會專業財富管理師合作協定
2010年10月24日,學部與香港銀行學會簽訂專業財富管理師專業資格考試合作協定,財務專業及其他商科學生可參加香港銀行學會的專業財富管理師專業認證考試。
理工科技
院長寄語
理工科技學部的教學理念是為各專業學生提供具特色的專業知識技能以滿足不用工業領域的嚴格需求。另外,通過通識教育和全人教育的實踐訓練,學生們不但具有多方面的才華,而且增強了對社會責任的認識。此外,老師們也特別注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便他們能夠充分地去應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裡將會遇到的問題。儘管我們學部尚屬“年輕”,但縱觀本學部教師和學生的素質,部分老師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研究基金,學生也獲得了多項國家獎勵。鍾森文 教授
鍾森文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糖尿病醫學方面的專家,美國伯克利州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並曾在麻省理工學院進修博士後課程。在加入香港大學之前,他曾在芝加哥伊利諾醫學院從事教學工作數年。在香港大學,他率先利用基因突變的老鼠來研究糖尿病綜合症的病理機制。他在白內障醫學領域的研究突出,曾獲美日白內障研究會議的一個頗具聲望的獎勵,並多次被邀請出席國際會議作專題報告。
目標
理工科技學部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社會意識及個人修養的全面發展,以培養套用型、複合型和具管理方面的專才為目標。使命
◇為學生提供全面深入的專業知識,使學生有機會在相關領域進行職業發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外學習機會,例如實地考察、與企業合作開發科研項目、組織到企業去實習,使學生活學活用,為處理真實世界中的複雜問題創造條件和提供堅實的基礎。
◇為學生畢業後選擇就業或繼續深造做準備。
社會科學
院長寄語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致力於提供優質的專業教育。課程設定涵蓋了多個不同且具特色的學術及專業領域,包括:影視學、國際政治(政治與國際關係方向)、新聞學(國際新聞方向)、公共關係學(公共關係與廣告方向) 、社會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方向)、英語(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方向)、英語(套用翻譯方向)、英語(現當代英語語言文學方向),這八門專業課程是按現時社會對這些專業人才的需求而設定,學生可根據個人志趣及未來事業發展取向做出最適當的選擇。在博雅及全人教育的理念下,學部致力於讓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培養其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使其成為實幹、獨立、自信、創新且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和未來領袖,服務社會及國家。目前,學部各個專業以不同形式的實習/臨床訓練來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升其競爭力。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在不斷最佳化教師隊伍、提升教學及學術水平的同時,各個專業亦加強與行業、政府部門在學術、科研、發展以及專業培訓方面的緊密合作。這不僅有助學術及產業方面的發展,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培訓和就業機會。深信我們的教學理念、優質的課程及教學,能滿足同學們對學術及專業知識的追求。我們熱忱歡迎同學們加入本部,成為我們的成員。
宋美璍教授
宋美璍教授是一位資深的教師與學者,已在台灣的高等教育領域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三十餘年。宋教授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後,又榮獲了哈佛燕京獎學金繼續前往美國Brown University深造,獲得了英美文學博士學位。宋教授學成返回母校台大任教。並於1993年獲邀到University of Chicago擔任訪問學者一年,後於2000年轉至淡江大學任教。宋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之外,亦擔任行政職務,曾先後任台大外文系主任、台大國際交流中心主任,和淡江大學外語學院院長,學會理事、學術期刊編輯與審查委員等。
宋教授研究專長包括十八世紀英國文學、性別理論、台灣女性文學等。她目前專注研究英國文學中的城市空間呈現,以倫敦做為例子,探討地誌論述所牽動的文化議題。宋教授於1980年代首先將西方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引介至台灣學界,並將西方女性形象與女性意識的文學翻譯為中文。她也撰寫英文論文,詮釋台灣現代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於國際期刊與專書發表,藉此積極參與新文化思潮交流傳播。
組織人員
“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課程已是下列國際、地區及中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組織”成員:⒈國際社會工作學院聯合會會員(IASSW)
⒉亞洲太平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成員(APASWE)
⒊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成員(CFSWE)
⒋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華南分會常務委員
資源中心
簡介
資源中心為中國外語書籍館藏量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學習資源中心坐落於寧靜的校園一隅,是連線教學和自學的紐帶。中心現面積達6000平方米,2011年將完成二期工程——地下室的開發,屆時將增加1700多平方米的館舍面積。
館藏資源
紙質資源:學習資源中心現有藏書10萬餘冊,中英文藏書比例約為1:1。我們將著重於建設英文藏書,使之達到總藏書量的70%。此外,中心還訂購了200多種中英文期刊報紙。電子資源: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主要包括下列幾種:
EBSDOhost:是一個線上資料庫平台,通過這一平台,UIC師生可以訪問其中的13個資料庫,這13個資料庫涵蓋了UIC的全部學科。
ProQuest:也是一個線上資料庫平台。通過這一平台,中心訂購了其中最常用的兩個資料庫。
學術研究庫(ARL):是一個多學科資料庫。
ABI資料庫專供工商學科用。
Project MUSE:是最好的線上資料庫之一,著重於人文和社會科學,可下載期刊全文。
中國知網(CNKI):是中文的多學科資料庫,文獻類型包括期刊、報紙和年鑑。
BlackwellReferenceOnline:是一個電子書平台,同時也包括了350種英文參考書。
研究機構
語言中心
英語語言中心的教師來自14個國家,主要是美、英、澳、加等國,每位教師都接受英語教學的特別培訓,具備多年大學教學經驗。另外,中心還有18名來自美國的助教,他們負責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如戲劇、辯論、音樂、演講、旅遊、時事等等。 新生進入UIC時,英語語言中心會安排兩周的英語密集培訓,使學術能夠聆聽英語講座,運用英語溝通,及認識西方文化;中心為每個年級的學生提供英語課程,既輔導他們專業的學習,又幫助他們提高就業升學的英語水平。大一、大二的英語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大一還有“學術閱讀與寫作”幫助學生在本科學習更能有效地進入全英文的學習模式。大三、大四的英語比較注重日後升學或就業的需要,讓學生能有做夠英語能力,事半功倍。英語語言中心還開辦了公共考試的輔導課,如大學英語四、六級,雅思、托福,專業四級、八級等。語言文化中心
中國語言文化中心是UIC實踐博雅教育的重要教學單位之一。“中心”立足於文化素質教育,致力於傳授中國語言文化知識,通過互動、體驗和創意性教學和系列學術文化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中國語言文化的價值和魅力,激發其文化創意才能,培育一種開放創新的人文精神。“中心”目前主要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國情國學教育課程”、“國際漢語文化課程”等。每年為全校學生舉辦各類學術文化活動。至今已成功創辦了六屆國情國學教學研討會、五屆中國文化創意大賽、一百五十多場國情國學教育系列講座、五屆國學研習營、三屆中華義理大講堂、四屆“創意五月”等。
“中心”於2009年12月成立中國文化研究所,立足地區文化資源,發展學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民間藝術研究與開發:“民俗文化調查與研究”、“歷史文化資源研究與開發”、“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等。2009年成功舉辦第五屆國際儒學大會,是自創會以來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來自世界的120多位學者以“儒家思想與生態文明”為主題,首次向全球發出《生態宣言》。
通識教育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以全人教育理念作為基本方向,向學生提供各知識領域的通識教育課程,提供學生人文修養和綜合素質。中心每學期開設六大類通識選修課程,包括 商業交際、 中國文化與社會、 外國語文化、 人文科學、 社會科學和 理工科技。
智慧型研究所
創建於2006年,隸屬於理工科技學部。ISCI致力於統計學與計算智慧型兩個領域的最新研究。是將統計學與計算智慧型兩個領域裡的專家意見和經驗相結合,促成各自新的研究前景。ISCI的目標與任務:增強學術水平,提高UIC的全球知名度,成為相關領域的世界級科學家訪問中心,鼓勵本土與國際研究員之間的協作,培養高水平的年輕研究員。
跨文化研究所
創建於2006年,隸屬於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ICCS開展對人類學 、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衛生以及其他社會科學和人文領域的跨文化研究。 ICCS的目標與任務:從文化的角度促進兩岸的合作、開展跨學科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將在國際期刊發表。研究中心
創建於2007年,隸屬於工商管理學部,REDRI則重於研究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統計和計算智慧型研究所一起收集有關數據,分析該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以及方向。REDRI的目標與任務是:提供UIC在全球的知名度,促進本地及國際間的研究人員協作,培養高素質的年輕研究人員,提供企業諮詢和企業服務。
校園文化
學生領袖
UIC以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和成長,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成長和超越、培育學生成為具有服務精神的領袖人才。UIC現有的學生組織(學生會、代表會、專業學會、仲議會)均由學生選舉產生,現有社團44個,涵蓋運動類、文化藝術類、義工服務類和學術類等。
個人成長
UIC 為在校生就學業、情緒、交友或家庭關係等困擾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服務。同時,針對學習上遇到困難的學生,我們亦開展”學習輔導班“和”一對一輔導“活動,由成績優秀的同學擔任朋輩導師,授課內容主要是講解科目的重點、難點、分享學習經驗和技巧;而一對一學習輔導則是由成績優秀的學生以一對一的方式去輔導部分科目遇到困難的同學,使得雙方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生活文化
UIC致力於推動多元豐富的舍堂文化 ,來自海外及中港澳的宿生,在此匯聚一堂,組織各舍堂宿生會,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思想價值,相互碰撞,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同時,同學在這環境中也培養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及世界觀,提升生命的疆界和包容力。此外,我們在宿舍管理過程中特別邀請了本校的教授、博士做我們的舍監,提升整個宿舍的精神文化格調。高年級的同學還可以申請擔任“學長舍堂導師”。校園設施
UIC校園依山傍湖,環境清幽。所有教室均配有先進的多媒體設備,校區內還設有實驗室、演講廳、計算機中心、影視廣博中心、戶外體驗拓展基地、高爾夫練習場、學生活動廣場等。目前無線網路已覆蓋大部分學區。影視專業擁有15套蘋果-Final Cut Studio非線性剪輯工作站,這種強大穩定的影視後期工作站在全世界影視產業屆使用占有率高達60%以上。所教授的課程是以蘋果Final Cut Pro剪輯師認證課程為目的。此外影視專業還擁有Panasonic AG-HPX303和Sony HVR-Z1C,Sony HVR-A1C攝像機以及Canon Xf305高清數字攝像機、攝影機搖臂、軌道、斯坦尼康攝像機穩定設備、專業攝影棚錄音棚及平面攝影設備等一批影視設備用於教學及學生實踐。
校園環境
2014年,UIC獲得珠海市政府提供會同村300畝土地用於新校園建設,並規劃整合大學、社區產業、地理環境、歷史文化等資源,將附近一帶打造為“大學小鎮”,更好地融入珠海的經濟文化建設。新校園距現有校園約1.5公里,其總建築面積約26.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區域建築面積約19.5萬平方米,是金鳳路現有教學樓建築面積的5倍,可容納6000名在校本科生及1000名教職工。建築包括音樂、藝術、設計中心,恆溫體育館,大學會堂,演藝廳、教學樓,學習資源中心等。所有建築均可在地下部分聯通,其中體育館內有籃球場、恆溫泳池、網球場等場地,建成後將開放給公眾使用。UIC於2017年秋整體搬遷至新校園,開啟全新的篇章。升學就業
競爭優勢
深厚的專業基礎;全面的素質培養;
明顯的語言優勢;
UIC學子以國際本土化的競爭優勢獲得了廣泛的深造和就業機會。
發展成就
深造:約半數畢業生進入了9個國家和地區60多所海外高校深造,其中數百名學生進入了全球知名學府如美國杜克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國華威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
就業:
UIC畢業生紛紛被著名跨國企業、國企以及政府和公共組織等機構錄用,如中國銀監局、四大國有銀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勒、畢馬威和安永)、南方電網、中鐵、中國石化、南方日報社等。
合作關係
目前。UIC已眾多跨國企業/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為學生拓展更為廣闊的職業平台。資源支持
◇學生職業發展委員會:聚集學校行政及教學精英,負責學生職業發展策略制定、權威指導、資源支持。
◇招生與職業發展辦公室:
由世界500強人力資源經理背景專業人士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諮詢培訓、渠道拓展。
獎學金
學獎學金
獎勵對象:2011年全國普通聯考報考我校,被我校錄取並按時報到註冊的優秀本科新生。
獎勵標準:新生入學獎學金為當年學費等額,原則上為期四年。
獲獎條件及覆核辦法:
1、在聯考總分滿分為750分的省市區,考生聯考文化課總分達到當地第一批次本科線70分或以上,且英語單科成績達到127分以上,可獲得新生入學獎學金。
2、在聯考總分滿分為810分的浙江省,考生聯考文化課總分達到當地第一批次本科線80或以上,且英語單科成績達到127分以上,可獲得新生入學獎學金。
3、在聯考總分滿分為630分的上海市,考生聯考文化課總分達到當地第一批次本科線60分或以上,且英語單科成績達到127分以上,可獲得新生入學獎學金。
4、在聯考總分滿分為480分的江蘇省,考生聯考文化課總分達到當地第一批次本科線50分或以上,且英語單科成績達到102上,可獲得新生入學獎學金。
5、考生聯考文化課總分以當地省級招辦投檔分數為準,不含其它加分。
6、獎學金的發放原則上為期四年,但每學年結束後須進行覆核。複評成績的界定:學生前一學年度的平均成績須到達GPA3.7或以上。
在校獎學金
為嘉獎一批學生成績優秀及各個方面均表現優異的學生,UIC特別設定了以下獎學金(部分)用以鼓勵同學們:1、學院獎勵一等獎和二等獎;2、曾憲博教授獎學金Prof.HerbertTsang Scholarship;
3、馮燊均先生國情國學教育優秀學生獎學金Mr. FUNG Sun Kwan Scholarship;
4、學部獎學金(目前僅針對工商管理學部學生);
5、許嘉璐全人教育獎(由全人教育中心管理);
6、澳洲會計師優秀學生獎學金CPA AUSTRALIA ZHUHAI EXCELLENCE A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