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花市國小

北京市東城區花市國小

花市國小坐落在東城區東花市北里西區,北臨明城牆遺址公園。一九九四年建校,由花市下三條國小、白橋大街國小、花市二小三所學校合併而成後改名為花市國小。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國際科學界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學家盧嘉錫為學校提名。根據東城區“精品、特色”的發展戰略,花市國小以“科研強校,特色發展”為突破口,堅定不移地實施“習慣教育”的辦學理念。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北京市東城區花市國小 北京市東城區花市國小

全校17個教學班,共450人。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全面育人。學校倡導一切為教育、一切為學生、一切為未來的教育理念,通過“小班化教育改革實驗”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關注每個孩子,使他們受到均等的教育,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服務,為孩子創設了寬鬆的成長環境 。

學校注重環境育人,如同學校的校名一樣——花市國小。這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小班化教育注重了以人為本的裝修及布置,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全方位參與,教育活動注重實效性。在近幾年的小班化教育實驗中,從“小學生成長卡”的使用入手,探索培養學生良好養成教育的途徑,同時又推出了具有特色的一年級新生的《快樂成長小護照》,旨在全方位通過正增強手段,塑造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每位家長、每位教師、每個同學都有參與評價的權力,在小護照的每項過關爭章過程中都是孩子們努力的過程,滿足了兒童渴求他人賞識的心理需求。

教學條件

近年來,學校結合所處的區域位置、辦學基礎、學生來源、社區資源、教師發展以及服務半徑所規定的其它具體任務,完整提出了“習慣教育”的辦學理念,確定了“培養具有良好品行的陽光兒童”的培養目標、“建設一所有追求、有尊嚴、有個性、有創新的精品學校”的辦學目標,並確立了“德為首 知為先 行為重”的校訓。同時,學校倡導“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立”的教風以及“文明守紀、勤奮進取”的學風。

學校強調“高效落實國家課程,有效實施地方課程,特色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學總體要求,力求所有環節穩健實施,努力提高課程管理策略的科學性和實效性。通過實踐與研究,花市國小提出了“目標導入、點撥導學、拓展導練”三段式的課堂教學文化基本模式,同時兼顧文化滲透點、習慣培養點、學科體現點三點融合的探究教學模式,即:三段式三融合的教學模式,並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創新課堂教學。

近年來,學校對適合各年齡段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進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花市國小學生好習慣55條”和“教師好習慣40條”,編寫並正式出版了《良好習慣怎樣養成》一套五冊校本教材,圖文並茂,分年級段解讀好習慣的基本特徵和實踐要點。學校將《良好習慣怎樣養成》讀本與習慣養成教育課題全面銜接,申報的區級課題“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力求在習慣養成教育的系統性、穩定性和有效性三個方面尋求突破。

習慣養成教育寓於德育活動中,成效顯著。學校指導學生專門組成“紅領巾校園文化講解團”,以校園裡的人和事開展自我教育;教一年級學生唱十個好習慣童謠,在遊戲中了解“十個好習慣”內容;在開展“我講我的習慣故事”、評選“行為規範班級”和“習慣之星”的基礎上,評選“首屆校級十大好習慣之星”,活動引起師生的廣泛關注,許多家長也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孩子從小事做起,從小節入手,對照好標準,培養好習慣。

一牆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本蘊教育。近年來,學校利用文化資源的教育優勢,讓學校文化體現到校容校貌上,深入到課堂、學科和教育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文化效能,極力讓每一處建築都成為教育的陣地,釋放出文化的能量。學校利用學校操場、樓道和樓梯走廊,布置成“校園文化牆”,即:操場的課程文化激勵牆;樓梯走廊的理念文化展示牆;樓道的行為文化滲透牆,讓有形的校園成為一筆無形的資產和一本活的教科書。

各項改革與實踐,為今天的花市國小帶來了勃勃生機,為開創花市國小美好的明天注入了無窮動力,花市人仍將繼續不懈地探索,創辦人民滿意的精品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