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星

北京大學星

“北京大學”星是第一顆以中國大學命名的小行星。1998年5月4日,一顆最新發現的小行星,國際天文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命名為“北京大學”星。“北京大學”星是由北京大學校友陳建生院士和他領導的北京天文台觀測宇宙學課題小組發現的,小行星的國際永久編號為:第7072號小行星。

簡介

北京大學星 北京大學星

當天下午,在北大未名湖畔舉行了“北京大學”星命名儀式暨紀念雕塑揭幕典禮。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的領導、北京大學校長陳佳洱、前任校長吳樹青、北京天文台王綬倌院士、陳建生院士和朱進博士等出席了會議。

經過

軌道圖 軌道圖

1996年2月3日晚,位於北京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的施密特望遠鏡又象往常一樣,天剛一黑就開始了緊張的觀測。當晚的天氣狀況不太理想,低空有雲,又趕上是陰曆十二月十五,月光影響很大,無法做高精度天文測光觀測,因此值班天文學家朱進和當班觀測助手按照觀測要求,決定進行小行星天區的觀測。前半夜,他們主要對以前發現過的小行星進行了後繼觀測。午夜過後,他們將望遠鏡對準黃道附近隨機選取天區進行小行星搜尋。凌晨3點半,控制望遠鏡轉動的計算機出了點小故障,朱進花了十分鐘左右才將其修復。隨後,望遠鏡指向了室女座的四個小行星天區。觀測過程中才發現由於望遠鏡坐標指示跳碼,指的並不是原來打算要觀測的位置! 但他們還是將這四個天區按正常小行星巡天方案拍滿了3輪。

2月5日,白天值班負責處理數據的助手進行數據處理,發現在這四個任選天區中,只有其中的一個編號為M17F的天區的西北角找到一顆小行星。2月6日凌晨,朱進和另一位觀測助手又對該小行星進行了第二次觀測,並在預期的位置找到了它。由於這顆小行星已經有了兩個晚上的觀測,於3月26日將觀測結果電告國際小行星中心後,小行星中心立即確認它是新發現的,並暫定編號為1996 CB8。

隨後,又於4月6日和7日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後繼觀測,定出精確軌道,使得國際小行星中心可以把以前別的天文台上報的觀測資料進行比對。

國際小行星中心確定這顆小行星分別在1977年、1988年、1992年、1994年被日本、歐洲、美國的觀測者拍到過它的蹤跡。但由於以前的觀測弧段太短而沒有定出軌道,因此這顆小行星的主要編號仍保留為1996 CB8。5月30日和31日北京天文台又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進一步的後繼觀測,同時小行星中心又收到了美國補報的1993年和1996年3月19日的觀測數據,使得該小行星的軌道可以非常精確的確定。至此,這顆小行星才有資格擁有它的永久編號。

小行星中心於1996年5月3日的第27112期小行星通報上發布公告,正式決定賦予該小行星永久編號7072號,發現者為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計畫的執行者。儘管其它國家的觀測者早就觀測到這顆小行星,但由於中國的觀測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北京天文台觀測宇宙學組終於贏得了這顆有19年觀測歷史的小行星的最終命名權。而這顆小行星亦是該組自1995年5月開始實施小行星計畫以來第一顆獲得永久編號和命名權的小行星!

為紀念北京大學一百周年校慶,經中國科學院同意,由發現者向國際小行星中心提出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北京大學星”的申請。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的審查,國際小行星中心在1997年8月18日出版的小行星通報上正式宣布,由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計畫”於1996年2月3日在興隆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7072)號小行星命名為“北京大學星”,以紀念中國最早的國立大學北京大學一百周年校慶。從此,“北京大學星”永載史冊,帶著北京大學的光榮傳統,繞著太陽運行,與日月共長存。

相關信息

發現者——朱進

男,漢族,1965年4月24日生於北京。1985年7月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獲學士學位。1991年7月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系,獲博士學位。1991年7月至2002年9月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1992年5月至1994年4月為該單位博士後流動站博士後。2002年9月起調任北京天文館館長。

目前有關職務及主要社會兼職:北京天文館館長,研究員;北京古觀象台台長;《天文愛好者》雜誌主編;北京校外教育協會會長;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普及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天文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科學技術普及創作協會副理事長、青少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北京UFO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技史學會理事;北京反邪教協會理事;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委員;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第3分支學科(行星系統科學)組委、第15專業委員會(彗星和小行星的物理研究)秘書、第20專業委員會(小行星、彗星和衛星的位置及運動)組委、第55專業委員會(天文學與公眾的溝通)組委;北京市人大代表。

SCAP簡介

1995年5月,由陳建生院士領導的觀測宇宙學課題組正式開始並命名為施密特CCD小行星計畫,簡稱SCAP。7072號“北京大學”星是1996年2月3日由朱進博士發現的,也是SCAP計畫實施以來第一顆獲得永久編號和命名權的小行星。

SCAP是一個以發現小行星和近地小行星為主要目標的觀測計畫。它利用無法作高精度天文測光觀測的非測光夜以及天文昏影終之前和天文晨光始之後的一段時間進行專門的小行星搜尋工作,同時也從施密特望遠鏡的高精度天文測光觀測資料中進行小行星搜尋。

SCAP使用位於北京天文台興隆觀測基地的60/90公分施密特望遠鏡進行觀測。這台望遠鏡由北京天文台觀測宇宙學課題組負責使用。該課題組在陳建生院士的帶領下,主要開展與美國和台灣進行多邊科研合作的BATC巡天項目的觀測和研究。該望遠鏡的焦比是f/3.0,配備了一個2048×2048的CCD,視場為58角分×58角分。

SCAP是國內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唯一一個大型小行星發現計畫。自1995年5月實施到1999年8月的4年多時間裡,在朱進的主持下,經過全組觀測人員的努力,已發現獲暫定編號的小行星2500多顆,其中已經有69顆小行星由該計畫獲得國際永久編號和命名權。發現近地小行星5顆(其中2顆是潛在危險小行星),其它大偏心率特殊小行星1顆,實現了中國在特殊小行星發現領域零的突破。在全世界100多個有小行星觀測的天文台中,SCAP的小行星觀測量和獲得暫定編號數1995年、1996年、1997年連續3年進入國際排名前5位。目前,SCAP已經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10個小行星觀測台站之一。

SCAP發現和命名的行星

SCAP自l995年5月實施以來,已經發現小行星近2000顆,進入世界排名領先行列。

在已經獲得命名權的566顆小行星中,我們對22顆小行星進行了命名。他們的編號及名稱如下:

編號 名稱

(7072) Beijingdaxue 北京大學

(7145) Linzexu 林則徐

(7494) Xiwanggongcheng 希望工程

(7497) Guangcaishiye 光彩事業

(7681) Chenjingrun 陳景潤

(7683)Wuwenjun 吳文俊

(7800) Zhongkeyuan 中國科學院

(8050) Beishida 北京師範大學

(8117) Yuanlongping 袁隆平

(8311) Zhangdaning 張大寧

(8313) Christiansen克里斯琴森

(8315) Bajin 巴金

(8423) Macao 澳門

(8425)Zirankexuejijin自然科學基金

(10929)Chenfangyun 陳芳允

(10930)Jinyong 金庸

(11637)Yangjiachi楊嘉墀

(14147) Wenlingshuguang 溫嶺曙光

(14558)Wangganchang王淦昌

(17693)Wangdaheng王大珩

(18550)Maoyisheng茅以升

(28242)Mingantu 明安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