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數學科學發展到今天,不僅成為物理、天文等自然科學的基礎,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的生長點,同時也廣泛地滲透到金融、統計、經濟等傳統的人文領域。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命之秘,日月之繁等各個方面,無處不有數學的重要貢獻”。為了全面適應當代社會對多方面、各層次數學人材的需要,學院從基礎理論到實際套用,學科設定齊全,覆蓋面廣,是我國一流的數學科學教學、科研的基地。
數學學院擁有一支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師資隊伍。包括中科院院士5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名,教授66名,博士生導師51名。他們不僅在數學發展的前沿上碩果纍纍,蜚聲國內外,更以培養功底紮實,獻身於科教興國事業的創新型跨世紀人材為己任。
數學學院能為就讀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一流的學習氛圍,門類齊全的圖書資料,計算機配置充足的數學實驗室,覆蓋面達40%以上的多種類型的獎學金。本著加強基礎、重視套用、分流培養的指導思想,數學學院實行全院統一招生,在前三學期特別加強了數學分析、高等代數、幾何學、機率統計、基礎物理、計算概論這六門全院一、二年級學生共修的主要基礎課程。第三學期末,學生將本著自願原則擇系深造,向各個專門方向發展。學院占總數35%以上的優秀畢業生可通過免試推薦形式直接攻讀碩士、博士學位。近三年來,數學學院的畢業生推薦直讀和考取國內外研究生的總比例通常在85%以上。其他擇業機會也非常多,畢業生供不應求。
學院骨幹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及其前身北大數學系和機率統計系曾經培養並匯集著一大批優秀人才,不僅有蜚聲海內外的數學家段學復、程民德、張恭慶、姜伯駒、楊樂、潘承洞、劉應明、丁偉岳(均為中科院院士),還有頻頻獲科技大獎的青年數學家張繼平、文蘭、王詩宬等。我國計算機界的許多拔尖人才也是北大數學系畢業的,如北大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漢字雷射照排技術的創始人王選,北大計算機科學系楊芙清,北大信息中心主任石青雲,計算機科學技術專家高慶獅、戴汝為、周巢塵、張景中、沈緒榜、李未、李啟虎(以上十位為中科院院士)。許多數學學院(及其前身)的畢業生成為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教學和科研骨幹,還有不少畢業生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學院歷史
數學學科的發展在北京大學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影響。早在 1904年,我國以政府名義頒布的第一部完整的學制章程《欽定學堂章程》就規定,“高等算學”隸屬格致科(即現在的理科),並且規定了算學門(“門”相當於現在的“系”)的必修與輔助課程。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於 1912年 5月1日改名為北京大學。同年公布的“民國元年所訂之大學學制及其學科”中格致科改名為理科,其中包括數學門。1913年秋,北京大學數學門招收新生,標誌著我國現代第一個大學數學系正式開始教學活動。1917年1月著名學者、教育家、民主主義革命家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北京大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19年秋,北大改“門”為“系”。在確定各系的序列時,蔡元培指出:“大學宗旨,凡治哲學文學套用科學者,都要從純粹科學入手;治純粹科學者,都要從數學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數學係為第一系”。時至今日,數學科學學院在全校各院系中仍然位列第一。
1952年秋,為適應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全國高等學校進行了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數學系與清華大學數學系、燕京大學數學系經調整後,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1969年力學專業在陝西漢中北京大學分校成立了力學系。1985年,機率統計專業獨立成立了機率統計系。隨著事業的發展和形勢的變化,在數學系與機率統計系的基礎上,1995年成立了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八十多年來,北京大學的數學學科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辛勤耕耘,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科研和其他各項工作不斷向前邁進:先後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其中16位畢業生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千名本科畢業生、六百餘名碩士畢業生和百餘名博士畢業生分布在國內外多種行業,很多人都是業務骨幹,有的成為知名企業家,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