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

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

周口店地處北嶺向斜的西南,東北面為房山岩體。龍骨山由奧陶系灰岩及石炭系砂頁岩組成。構造複雜,由於外營力作用,形成低山丘陵區,西北多呈梁狀低山,周口店河由此流出山口,河谷斜坡和階地上分布第四紀不同成因類型的黃土堆積。龍骨山山體的石灰岩比較純淨,在節理的密集處發育了一系列水平狀和垂直狀溶洞,成為遠古人類居住和活動的良好場所。

簡介

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保護區於1985年建立,面積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保護區位於距北京城西南約50公里房山區周口店鄉的龍骨山上。

保護對象

遺址出口的古人類化石有北京猿人(直立人階段)、新洞人(古人階段)、及山頂洞人(新人階段)。在他們居住的洞穴內,還留有大量用火遺蹟、石器、共生哺乳動物、化石、鳥類化石等,其中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6具及10多件下頜骨、上百枚牙齒,它們代表了40個猿人個體。此外,在附近2平方公里範圍內,還發現了1000多萬年到幾百萬年前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地點共20多個,像這樣種類多、數量大、分布集中的遺址在國內外十分罕見。至今在龍骨山已發現的人類古文化遺址有五處,即猿人洞(第一地點)、山頂洞第十五地點、第四地點和新洞。
1918年春,瑞典考古學家安德森最先發現龍骨山化石地點。1921年、1923年奧地利古生物學家茲丹斯基到周口店考查發掘時找到一枚人類臼齒化石。周口店第一地點人類化石發現是1926年由安德森首次宣布的。從1927年4月起,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中國地質調查所李捷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解剖系主任步達生負責,對龍骨山各遺址進行大規模正式發掘。1929年12月2日,我國年輕地質科學工作者裴文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寫下了古人類學上光輝的篇章。
(一)猿人洞(第一地點)是保護區內最重要的遺址。洞頂標高128米、底部90米,洞長107米,洞寬12米,洞內堆積物很厚,地層分13層。從第十一層到第三層大多有北京猿人化石和文化遺物。最厚的灰燼層達6米。據測定,北京猿人距今約46至23萬年。迄今在猿人洞內發現的材料有:
(1)北京猿人化石,包括完整、比較完整的頭蓋骨6件、頭骨破片12件、下頜骨12件、牙齒157個、股骨斷片7件、肱骨3件、鎖骨1件和月骨1件,全部材料大約代表41個個體;
(2)北京猿人製作和使用的工具——石器,現存17091件,包括石片、石錘、石核,工具有刮剝器、雕刻器、砍砸器、尖狀器等;
(3)與北京猿人共生的脊椎動物化石有哺乳類97種,鳥類62種和若干爬行類。
(4)用火證據包括灰燼、燒石、燒骨等。
半個世紀以來,北京猿人遺址的發掘和研究為探索人類自身和文化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其意義在於:
(1)解決了自十九世紀末爪哇猿人發現以來猿人究竟是人還是猿的長期爭論,確立了猿人階段在人類發展史上的真正地位,從而大大地推進科學界對人類發展和人類起源的認識;
(2)肯定了北京猿人遺址是一個極其豐富的早期人類文化寶庫。證明了大約在距今四五十萬年前,人類已具有創造和發展文化的能力,能夠製作多種類型的工具,學會了用火,並能狩獵較大的動物;
(3)積累了豐富的地質古生物資料,從而建立了我國北方更新世中期的標準剖面和代表性哺乳動物群。這在第四紀地質、古生物、古氣候、古環境的研究上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二)山頂洞是我國北方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之一,位於猿人洞南側。山頂洞已發現3個完整的晚期智人頭骨、石器、骨器和裝飾品等珍貴文物以及墓葬,為了解晚期智人的發展水平和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三)第十五地點在猿人洞南70米,1934~1935年發掘出舊石器千件和哺乳動物化石33種以及大量鴕鳥蛋化石,年代大致與晚期北京猿人相當。
(四)新洞和第四地點是互相連通的,發現一件人類牙齒化石、石器和許多動物化石,大約距今15萬年。
通過地質和古生物研究,建立了華北中更新統的標準哺乳動物群,使北京猿人地點的沉積成為華北中更新統的標準剖面,對我國第四紀地質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在遺址附近太平山北坡發現的化石產地剖面,經古地磁測定。為距今73~72萬年。這是繼1938年報導第12化石地後,半個世紀以來第四紀地質研究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