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匐行性角膜炎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角膜潰瘍,因病變每賂中央匐行擴展,故名。前房常有積膿現象,又稱前房積膿性角膜潰瘍。【診斷】
本病的特徵是起病較急,有明顯的眼部刺激症狀,角膜出現灰黃色或黃白色浸潤或潰瘍,前房早期即有虹膜炎反應。發展於嚴重階段,表現為黃白色化膿性潰瘍,常向一側擴展,前房每有積膿,潰瘍底部基質可有膿瘍形成。【治療措施】
應迅速控制潰瘍的發展。本病的病原體為細菌,對多數抗生素如青黴素、鏈黴素、新黴素、慶在黴素、卡那黴素等均敏感。給藥途徑應首選局部滴眼,結膜下注射亦有一定效果,全身用藥意義不大。局部滴眼需注意藥物的濃度及給藥次數。目前我院配製的眼藥水濃度是:青黴素40,000單位/毫升(用藥前需做皮膚過敏試驗),鏈黴素、新黴素、卡那黴素均5%,慶大黴素8,000單位/毫升。
給藥方法在最初接受治療的4小時內,每5~10分鐘給藥一次,每次2~3滴。以後改為每半小時一次。潰瘍控制後可繼續減少用藥次數。滴藥時頭部取仰臥位,使藥液儘可能多瀦留於結膜囊內。
我院近幾年來治療本病的常規用藥為5%鏈黴素藥水,按照上述給藥方法,通過500餘例的臨床觀察,均取得滿意的療效。潰瘍癒合時間為1~3周。
凡潰瘍已經穿孔或行將穿孔的病例,可用5%鏈黴素眼膏及1%阿托品眼膏放入結膜囊內,繃帶加壓包紮,每日一次,對於控制感染,預防及處理穿也,有顯著效果。
球結膜下注射亦可控制炎症的發展。藥物及劑量為青黴素5萬~10萬年單位(應做過敏試驗),鏈黴素0.2~0.3克,新黴素40毫克,慶大黴素2萬~4萬單位,均每日一次,一般注射3~9次。
本病常有虹膜炎反應,必須用阿托品充分擴在瞳孔。
【病因學】
主要為毒力較強的細菌引起。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或綠色鏈球菌、淋球菌、枯草桿菌等均可致病。起病常先有角膜表面外傷史,諸如樹枝、棉桿、柴草等觸傷,指甲、睫毛等擦傷,或者是灰塵、泥土等異物入眼。慢性淚囊炎患者亦為造成感染的因素。細菌可由致傷物帶入,或眼部結膜囊內原已存在。發病以夏秋季較多,農村患者多於城市。老年人多見,嬰幼兒或兒童少見,近年來偶見於佩戴接觸鏡者。
【臨床表現】
角膜潰瘍有什麼表現?
專家介紹說除麻痹性角膜炎外,多數角膜炎患者都有強度發炎症狀,如疼痛、羞明、流淚和眼瞼痙攣。此因角膜內的三叉神經末梢受炎症刺激後,引起反射性眼輪匝肌收縮及淚液分泌過盛之故。角膜系一無血管的組織,但臨近區域富有血管(角膜緣和虹膜睫狀體之血管),當炎症累及臨近組織時,則有充血和炎性滲出。因此,角膜炎患者不但有睫狀充血,也有虹膜充血。後者表現為虹膜變色和瞳孔縮小。
滲出物來自同一來源。嚴重患者的球結膜甚至眼瞼都會發生水腫。由於角鞏膜緣充血而產生白細胞向角膜病灶處移動而發生角膜浸潤。當角膜炎症到退行期後,臨床刺激症狀則大為減輕。
角膜炎症必然使視力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尤以炎症侵犯瞳孔區域者更為嚴重。潰瘍癒合後形成的角膜瘢痕不但阻礙光線進入眼內,並能使角膜表面彎曲度和屈光折射力發生改變,使物體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清晰物像,因而視力降低。視力的受累程度完全取決於瘢痕所在的位置,如果位於角膜正中,縱然瘢痕很小,但影響視力卻很大。
主覺症狀可有異物感、刺痛感甚或燒灼感。球結膜混合性充血,嚴重時伴有水腫。潰瘍首先出現於外傷后角膜受損的部位。最初為灰白色或黃白色濃密浸潤點,約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常環繞著灰暗色水腫區,是為早期現象。
潰瘍未能控制可繼續向四周擴大,但通常向中央一側進行較著,如蛇行。與此同時,潰瘍尚可向深部發展,形成基質潰瘍。壞死組織不斷脫落,角膜基南逐漸充薄,後彈力層膨出,最後導致潰瘍穿孔。
嚴重的虹膜睫狀體炎反應亦為本病特徵之一。由於細菌毒素不斷滲入前房,刺激虹膜睫狀體,因素早期即有前房混濁和瞳孔縮小現象。角膜後出現灰白或棕色粉末狀沉著物,前房下方可有指甲狀積膿出現。隨著潰瘍的擴大變深,積膿逐漸增多,有時可達3~5毫米,或有超過一半以上者。
潰瘍如在早期階段得到控制,每隻留較小的雲翳,不在瞳孔領者,視力一般影響不大;然較大的潰決,則留有緻密的白斑,此種瘢痕可在角膜基質的前面一部分,或者涉及全層。常伴有新生血管伸入。視力高度障礙。潰瘍穿孔的病例,則形成粘連性白斑。大面積穿孔時,可以形成胸膜局部或全部葡萄腫,常因繼發性青光眼而導致無光感。倘有眼內感染時,最後導致眼球萎縮。
不論潰瘍在何種情況下取得癒合,在最初的癒合階段,角膜基質均有浸潤及水腫存在,需經過較長一段時間才能吸收,最後形成瘢痕。
【鑑別診斷】
本病潰瘍的早期階段應和單純性或綠膿桿菌性角膜炎鑑別。潰瘍發展至嚴重階段,常易與綠膿桿菌性或真菌性角膜潰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