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南海濕地景區

包頭南海濕地景區

南海濕地景區位於內蒙古包頭城區東南側,黃河之濱,占地面積200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580公頃,濕生草地面積1000餘公頃。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繞,風景獨秀,集旅遊觀光、生態休閒、科普宣傳於一體,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譽,是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和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區位

包頭南海濕地景區位於包頭市區東南側,昔日這裡曾是九曲黃河的一段故道,
包頭南海濕地景區包頭南海濕地景區
河水改道南移後形成水面和灘頭草地,開發區總面積2000公頃,其中水面580公頃,分為水上活動區和湖濱遊覽區。南海北有青山朦朧輝映,南有黃河玉帶環繞,湖中碧波蕩漾,湖濱水草豐美,天空鷗鳥翱翔,風景獨秀。南海濕地緊靠著市區,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美化和改良區域環境及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5年,這裡被闢為旅遊開發區。經過近幾年的精心規劃和開發建設,已初具規模。開發區把這裡的自然美與人工美融為一體,使其既具有塞外渾厚、粗獷的特點,又有江南水鄉的嫵媚靈氣,享有“塞外西湖”的美稱,成為草原鋼城獨具特色的旅遊風景區之一。到這裡旅遊,不僅能在水上泛舟,湖中垂釣、蒲盪探幽、園中小憩,飽覽怡人的南海風光。
南海,位於包頭東河區南側,總面積2000公頃,其中水面480公頃,風景獨秀。1985年闢為公園,幾年來經過精心規劃和建設,這裡的自然美與人工雕琢融為一體,是草原鋼城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之一。

歷史沿革

老包頭素有“水旱碼頭”之稱謂,其中水碼頭就是指南海子碼頭
包頭南海濕地景區包頭南海濕地景區
據史料記載,康熙年間,在今包頭東河區東南約5公里處有一個四五百畝大的海子(蒙古民族對湖泊的特有稱呼,他們認為所有的湖泊都是海的兒子,均稱為海子),水面浩瀚,蒲草叢生,魚鱉群集,杞柳漫地(非常像今天的南海湖,而今天的南海湖那時還是黃河正道)。由於這裡離市區近,地面平坦寬廣,便於船筏貨物裝卸,便逐步形成航運吞吐口岸。從各地跑來經商拉腳、擺渡等謀生的人,便陸續定居下來。
南海自然風景旅遊區原是黃河河道,現湖內盛產黃河金翅鯉魚、鯽魚等魚種濕地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是天鵝、遺鷗、鷺類等游禽、涉禽鳥類南北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通道及驛站。南海公園它緊靠城區,交通便利,環境容量大,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宜人。娛樂設施包括水上衝浪、趣味橋、急流勇進、潛水池、沙灘浴場等水上遊樂項目及金礦鎮、4D動感影院等。南海旅遊區現已形成旅遊、餐飲服務、養殖的綜合性旅遊觀光景區,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南海子渡口

1667年春,由大同總兵劉健領銜,本地總領陳天民主持,廣籌錢財,結義建廟,在海子北端建起一座氣勢雄偉的廟宇,以求驅災避難,保佑擺渡和水運不發生事故。此廟建成後,因其在包頭城南之海,順口叫起“南海子”來,周邊的黃河渡口稱為南海子渡口(又名包頭渡口),迄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了。
道光三十年(1850年),黃河改道,原托克托城南河口鎮被水淹沒,從此南海子渡口成為黃河中上游的水運樞紐和皮毛集散地,老包頭在西北地區的經濟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經濟的繁榮,使南海子渡口揚名天下。
以後,黃河多次改道,黃河渡口也在南海子一帶不斷遷移,1907年渡口移至王大漢營子,1926年又移至二里半,1949年渡口移至大樹灣一帶。南海湖就是由於黃河改道南移後留下的又一湖泊,當時也叫小河套、二里半海子(距舊包頭城2.5公里)。

南海湖的開發

1985年,包頭市委、市政府聯合發文,把南海湖正式命名為南海公園。同年9月,市政府172號政府公告,作出了“拯救南海,建設南海”的決定,並劃定南海風景保護區界限,至此拉開了開發建設南海旅遊區的序幕。
2004年11月21日,東航一架客機在包頭市起飛不久發生爆炸,墜入南海湖,不僅導致55人遇難,還使南海湖受到嚴重污染。(詳見11·21包頭空難
2006年11月9日起,包頭市南海公園管理處啟動了總投資為2140萬元的南海湖水污染治理工程,到2007年2月已完成湖底清淤和補水工作。從4月12日起,他們啟動湖水生物環境修復工作,先期向南海湖投放30萬尾鰱魚魚苗。

南海新生

2007年6月環保監測數據表明,湖水水質已經恢復,同年7月22日當地政府宣布,南海公園將復園,2007年8月2日南海公園正式恢復開園。2007年東河區政府投資近3億元對南海景區的基礎設施設備進行了建設改造,2008年陸續投資30億元繼續對南海周邊進行開發建設。2008年南海濕地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同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批准為省級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滄海桑田。如今的南海湖已離開黃河約1公里,成為一個風景秀麗的旅遊區。蒼茫河水見證著歷史上南海子渡口曾經有過的“船筏林立”的興盛以及河水離去的衰落。
預計2013年黃河濕地博物館建成,位於南海濕地景區西南角,占地205畝。

自然資源

南海濕地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珍稀鳥類。該濕地為黃河變遷遺留下的故道,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生長的野生植物有36科93屬137種;棲息、停歇的鳥類有201種,有重點保護鳥類13種(國家Ⅰ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11種),包括珍稀鳥類遺鷗黑鸛大天鵝等。南海濕地是黃河濕地生態系統形成的縮影,其生態環境類型具有獨特性,是包頭市目前唯一的自治區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南海湖,水域遼闊,風光旖旎,北依青山,南接黃河,浩浩蕩蕩,飄飄渺渺,碧波蕩漾,群鷗翔集,蘭舟桂棹,漁歌對答,素有“塞外西湖”之美譽。

旅遊資源

包頭南海濕地風景區是我國較大的內湖風景區之一,緊鄰黃河,
包頭南海濕地景區包頭南海濕地景區
占地面積1585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33公頃,濕生草地面積15000畝,有200多種野生動植物在這裡繁衍生息。
包頭南海素有“水旱碼頭”之稱謂,其中水碼頭就是指南海子碼頭,是康熙年間黃河岸邊的一個航運吞吐口岸,迄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了。蒼茫河水見證著歷史上南海子渡口曾經有過的“船筏林立”的興盛以及河水離去的衰落。包頭南海公園的前身為包頭市魚種站,有著悠久的漁業生產歷史。品種有野生黃河鯉魚花鰱白鰱鯽魚草魚等傳統品種,還有中華絨鰲蟹、黃河鯰魚、團頭魴(武昌魚)、秀麗白蝦等名貴水產品,豐富的水產品,吸引了品嘗南海“全魚宴”的人們,也吸引了廣大釣魚愛好者。
南海濕地風景區全年舉辦三大主題系列活動,分別是:每年的3月——6月舉辦“中國包頭黃河鯉魚節”,屆時舉辦黃河“鯉魚節”、“賞山桃”、水上婚禮、沙灘排球賽等活動;7月——10月舉辦“中國包頭黃河濕地風情節”,屆時舉辦龍舟賽,放花燈,鐵人三項賽等系列活動;11月——次年2月舉辦“中國包頭冰雪節”,屆時依託冬季冰雪舉辦滑冰、冬泳、釣魚、冰車、攝影等比賽。

主要景點

時空碼頭、南海問茶、親水沙灘、雙龍吐翠、雁渡葦盪、唐宋遺風、塞外西湖景石、九色鹿、卵石灘、問魚台

交通信息

南海濕地景區毗鄰包頭機場500米,包頭東站、汽車總站1000米;途經公交線路18路、30路、53路、57路。

美食

到這裡旅遊,不僅能在水上泛舟、湖中垂釣、蒲盪探幽、園中小憩、飽覽秀麗怡人的南海風光,而且,還可品嘗南海自產金翅大鯉魚烹製的豐盛可口的“全魚宴”。

有關傳說

南海的歷史傳說很多,比較出名的有:

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化裝成老翁,策杖下帆視察,見此地乾旱,稼禾枯萎,老百姓吃水困難,便舉杖點地飄然而去,隨即便出現一灣碧水,老百姓吃水,澆田再不用犯愁了,豐衣足食,其樂融融。後來,一條惡龍跑來為害百姓,不但將海水攪渾,更變成一黑漢,搶男霸女,禍害鄉里,老百姓平靜安康的生活又陷入黑暗。東海龍王得知後,便派女兒金龍前來為民除害,金龍與惡龍經過殊死搏鬥,終於打跑了惡龍,金龍自己也受了傷。
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龍王的恩典,便修了金龍王廟,香火祭祀。並且每年陰曆七月二日晚(金龍與惡龍搏鬥的日子),男女老少,到海邊將自己做的各式燈盞放到海里,為金龍照明。

南海觀音

中國南方的南海,面積遼闊,富庶美麗,傳說是南海觀音的故鄉,香火不斷。而內蒙在古代是一片荒野,人們依河而居,世代倍受黃河水患的煎熬。有一次黃河泛濫,人們四處逃難,背井離鄉。觀音菩薩仁慈,顯靈於危難之中,她普渡眾生,擊退河水,並拔一柳枝看守河神,制止河水再次泛濫。至此這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人們為了紀念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在黃河退卻的河漫地立碑修廟,起名“南海觀音廟”,也把這個黃河邊的海子起名叫“南海”。
如今,南海觀音廟已無處尋覓,但卻留下美麗的傳說,美麗的湖泊。至今黃河兩岸的人民依然保留著拜觀音、祭河神等習俗。

落雁灘與王昭君

公元前33年,漢朝統治者為求民族統一,答應了呼韓邪單于提出的和親要求。漢朝妃王昭君遂於當年出塞,遠嫁匈奴。傳說王昭君從長安出發,先水路東進,再取道旱路北上,途經今東河南海湖渡口,後來當地人民民眾為了紀念王昭君,就把她上岸的南海湖渡口稱為昭君渡。
昭君下船之後,在南海湖周圍草地上觀賞風景,正好有一群大雁從她頭頂飛過,大雁看到王昭君國色天香如此美麗,不甚慚愧,紛紛從天上落了下來。於是後人也形容昭君的美麗為落雁之容,而南海湖的草堤因此得名落雁灘。

洗馬池與成吉思汗

傳說,包頭是因一條河而得名,因河而生村,近而發展為鎮,這條河叫“博托河”,音譯“包頭”。
博托河與黃河的交界就在南海,傳說1227年成吉思汗西征至此,因其景色秀美,故在此停留休息、整頓、洗馬,洗馬池故而得名。

夫人河傳說與黃河

南海子與黃河本是一河之水,同根同源,在南海湖南一公里就可以見到舉行聞名的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最古老的皇帝堯、舜、禹就是在與黃河水患的搏鬥中把散居的人民集聚起來,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國家,從而開創了華夏文明。黃河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象崇拜中國的龍一樣崇拜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內蒙古的一段,蒙古語稱“哈騰高勒”,漢語稱為“夫人河”,關於她的由來,在蒙古族民間流傳著一個悲壯的傳說。
傳說,成吉思汗統一北方各部落的時候,他的一員大將阿日亞奉命向鄂爾多斯進軍,部隊越過烏拉山後,進占了梅力更古城,城內的守將西日格圖和他的妻子哈榮高娃都被俘了,阿日亞見高娃生得十分俊秀,便問:“你是這兒的奴僕嗎?”“不,他是我的愛妻”,西日格圖連忙聲明,阿日亞拔出利劍喝道“胡說,她是我的第七夫人!”說著,勤務兵立即去拉高娃的胳膊,高娃不從,向丈夫身後躲藏,阿日亞舉劍要殺守將西日格圖,西日格圖忙說:“你要我的女人可以帶去,不必殺我,我梅力更是個小部落,忠心向著大汗,因此我沒有抵抗......”。
就這樣,高娃噙著淚被搶走了,不幾天,阿日亞兵馬來到黃河北岸,滔滔急流擋住了大軍,就在成吉思汗下令籌船渡河的當兒,阿日亞居然違令大操婚宴,正當將士喝的醺醺大醉時,高娃趁人不備,一頭栽進了洶湧的黃河。
訊息傳開,人們無不哀慟,為了嚴肅軍紀,大汗革除了阿日亞的官銜,蒙古同胞懷念哈榮高娃,遂將這段黃河改為“哈騰高勒(夫人河)”。

榮譽

2005年,國家—內蒙古無公害水產品產地;
2009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野生動物保護宣教活動先進集體”;
2010年,被包頭市委、市政府、市科協授予“包頭市科普基地先進集體”、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命名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2011年,被內蒙古科協命名為“內蒙古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