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包家村是亭旁鎮鎮政府所在地,村域占地面積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596 畝,山林200畝.村兩委會人員12人,黨員54人,群團事業配套組織健全。杭深客專三門站就位於亭旁鎮附近,包家村環境優美,前臨河灘,背襯青山,顯得清秀幽靜,是亭旁鎮農業的大村,也是三門縣乃至省城的蔬菜供應基地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包家村的面貌也同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落區域優勢明顯,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美,農特產業調整力度大,新老村落總體規劃已醞釀完畢,招商引資機制逐步完善,正處於實施階段,一個集農、工、貿為一體的新型農村已具雛形。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4.16畝,人均耕地1.24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019.1畝;水面面積3.99畝,其中草地135.72畝;荒山荒地370.75畝,其他面積162.7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 全村有13戶飲用井水,有5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5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
有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歷史沿革
包家村是名聞全國的亭旁農民起義的發源地。革命烈士包定就是包家村人。 包定,原名包本錠,1917年畢業於亭山高等國小,去杭州學醫未成,創辦包家桂林初級國小,自任校長。自幼酷愛文學,尤喜作詩填詞,抒懷述志:男兒貴有掀天氣,浩汗滂薄崑崙峰。乘彼雄風破長浪,揮我利劍逐飛龍。一旦引吭肆大聲,雷鳴霆擊振中夏。他的氣吞五嶽蔑王侯和奮翅清唳上雲霄的革命精神,在村區形成一股強烈風暴。1927年5月,包定應邀到寧海中學任總務主任,接觸到中國共產黨,頓覺霧霾盡散,加入黨組織,被選為中國共產黨寧海縣委宣傳委員。中共八七會議後,黨派他回鄉開展革命活動,任桂林國小校長,組織中共亭旁支部,首先建立包家村農民協會,實行二五減租和糧食平糶。1928年1月,任中共亭旁區委書記,3月任中共寧海縣委常委,發動組織亭旁農民武裝起義。5月26日,紅軍總指揮包定率領224名農民武裝占領亭旁,成立亭旁區蘇維埃革命委員會,包定任主席。蘇維埃政府設包家祠堂,紅軍指揮部設包家包子聰大院。是為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亭旁起義雖遭國民黨當局的殘酷鎮壓而失敗,但播下了革命種子。1947年冬,中共台屬第一支游擊隊在亭旁山區活動,1949年2月17日,首先解放了亭旁鎮和縣城海游鎮。1988年,在鶴山建立亭旁起義紀念碑。1992年,在亭山國小建立亭旁起義紀念館。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包家村發揚革命光榮傳統,互助合作起帶頭作用。1952年,包家第一農業互助組組長包欽元獲浙江省勞模稱號,並參加華東勞模大會。建設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建成全縣第一個機灌站,農業獲得豐收。1953年度被評為三門縣農業一等勞模單位,獎得大黃牛1頭。從1953-1957年,三門縣召開的勞模大會,包家村都榜上有名。文娛活動和環境建設也搞得出色。1950年,包家農村劇團為慶祝舟山解放,在縣裡演出歌劇《白毛女》,獲三門縣人民政府開三門人民戲劇之先聲獎旗。1959年初,建設南山(黃豹山)公園,現已翠柏成行,桃花滿崗。1972年,由包家村牽頭聯絡上蔣、石灘各村,首先向三門灣的蛇蟠島進軍,第一批圍塗,帶動全公社,造田1200畝。開創了前人視為畏途的築塘造田事業,為亭旁區開發蛇蟠島做出榜樣。積極發展一優兩高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種植、養殖並舉。種植柑桔240畝(包括蛇蟠塘40畝),種植茭白、蔬菜以及養殖淡水魚、牛蛙等50畝。糧食平均畝產1700餘斤,其中100畝達到噸糧田。現有一條公路穿村而過,村內一條寬8米,長480米街路新澆混凝土路面。全村新建磚混結構樓房200多間,公路兩側街面都是四層樓房。家用電器進入大部分村民家中。已籌資40萬元進行自來水建設。
經濟發展
包家村雖位於亭旁鎮中心,有老街一條,但過去單純重視農業,忽視發展工商企業,村民生活仍不富裕。80年代,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村黨支部、村委會幹部思想開竅了,一改過去只靠前?單一種植的經濟結構格局,走農、工、商並舉的發展道路。1984年夏,首先拆遷財神廟,使包家新老街道相連線,改造拓寬了老街。接著撥出村南58畝土地,建立新街和商場,140餘家個體商店陸續開業。現全村工業企業有:制傘廠、輪窯廠、農機修配廠、冰棍廠、沙發廠和壁毯廠等。商店有:五金材料、日雜百貨、水產、食品、蔬菜、針織、服裝、縫紉、席草、草帽、醫藥以及旅館、飯店等。小商品市場有百餘個攤位,已頗具規模。建在村內的還有:亭旁配電所、供銷百貨大樓、電影院、郵電所、信用社、農副產品收購站、生產資料供應站、農業技術推廣站、糧食管理所和工商行政管理所等,機構林立,市場繁榮。全村有500多個勞力經商或做工,從事第二、第三產業,經濟收入占全村經濟總收入70%以上,市場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文化教育
包家村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村莊。1974年在上墳墩出土的夾沙紅陶鼎足、陶罐、石斧等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開拓、勞動,至今已有五千年歷史。包姓遷居以來,以耕讀傳家,人才輩出。明代有包湘,曾任應天府通判、葭州知府、直隸易州知府等職,授京兆大夫,官居五品。著有《兩京漫遊錄》、《寇餘閒述》、《崇儉文》等文集。進入20世紀,初期有包定、包照光革命烈士,發動組織亭旁農民武裝起義。抗日戰爭時期,又有包久明、謝定福、陳林榮、包珠鳳、包崇政等愛國志士,投身革命,北上抗日。
1949年後,文化教育事業發達,人才濟濟。包白痕,是當代詩人,出版有《無花果》、《火山的爆炸》等多部詩集,作品被選入《中國四十年代詩選》、《黎明前的呼喚》、《中國當代短詩選》,名載《中國文學家辭典》。包欽祖,從看牛娃成長為高級工程師,現為三門縣電力開發辦公室主任,發表了《建立三門灣電力能源基地》、《為振興浙江和華東經濟服務》等文章。包昌火兄弟5人,4人大學畢業,1人中專畢業。包昌火現任北京中國兵器工業部武器系統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包昌林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在高科技研究方面取得傑出成就。村民稱其父教子有方,譽為五子登科。包崇慶任台州地區公安幹校校長。包崇缽任三門中學校長。包崇虎任亭旁中學校長。包崇偉任三門醫院院長。包家兒女中共有大專畢業89人、中專畢業51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學士15人,教授2人,高級工程師4人,工程師8人,助理工程師3人。村黨支部書記包崇基說:今後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要重視文化教育工作,更好地造就一代人才。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該村有農戶57戶,共鄉村人口254人,其中男性131人,女性123人。其中農業人口254人,勞動力11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64人;享受低保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6公里。
郵政編碼
3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