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勞工血淚史》由著名律師朱妙春主編,為了採集證據,有利對日索賠,並將這段珍貴的歷史資料保存下來,他邀請華東政法學院的二十多位學生對中國勞工倖存者進行了採訪和取證,並將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匯集成書。該書分勞工紀實和相關文章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勞工倖存者的口述實錄,記載了他們被強擄至日本後遭受的非人虐待,斑斑血淚史讀來震撼心靈,催人淚下;第二部分則是受託為勞工辦理對日索賠事務的天宏律師事務所對日索賠工作的經過以及對索賠的法律探討。編輯推薦
這是一段中華民族的屈辱史,這是一段令世人髮指的日軍暴行史,對於歷史,遺忘就意味著背叛!這本書,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要把六十年前的這段沉甸甸的歷史最大限度地重現在世人面前,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不在於給讀者以文學上的享受,而在於用史實來震撼讀者的心靈。書中融入老一代勞工不堪回首當年、新一代作者筆底波瀾義憤,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書、一讀即可拋卻的書;她無比沉重、震撼讀者心靈、必將深深銘印在中日兩國民間尤其後世後代心坎上。
作者簡介
朱妙春,男,1945年11月生,上海市人。上海市天宏律師事務所主任。1985年起從事律師工作,1996年入選《中華名律師辭典》。現為中國專利代理人、中國著作權研究會理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研究會和中國智慧財產權研究會會員。 擅長智慧財產權訴訟,曾代理過“魯迅稿酬案”、“《圍城—匯校本》案”、“礦泉水及加工裝置”等專利糾紛案;“美國摩托羅拉公司‘M’商標糾紛”、“吳良材眼鏡店字號、商標糾紛”、“永和豆漿大王註冊商標糾紛”等商標案件;“美國通用公司攪拌機商業秘密”、“匯麗地板商譽詆毀不正當競爭糾紛”、“瑞典伊薩伯格瑞特公司反不正當競爭糾紛”、“‘東方網’域名、網頁糾紛”等不正當競爭案件。同時還辦理了“魯迅肖像權、姓名權糾紛”、“中國慰安婦、二戰勞工對日索賠”案,及“鄭州李奎生律師冤案”等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 此外,還發表過《從魯迅稿酬案看著作權法律問題》、《對專利權的立體保護》、《反不正當競爭訴訟中若干問題及對策》、《知名人物的商品化權及其法律保護》等文章逾15萬字,並出版了中國名律師叢書《著作權訴訟案代理紀實》、《反不正當競爭案代理紀實》、《商標、專利案訴訟代理紀實》、《著名疑難案訴訟代理紀實》、《商業秘密糾紛案代理紀實》五本個人專著。現被聘為上海交通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室特邀研究員。2002年8月當選為張江高科技園區民主管理委員會主席團成員。近年來,經常在京滬兩地的學術機構和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和講學。 許峰,上海市天宏律師事務所律師,法學碩士,上海市智慧財產權研究會會員,著有《對日民間索償的法律與實務》(參著),在《法學雜誌》、《當代國際法論叢》、《上海律師》等刊物中發表論文近十篇。
目錄
序
背景
第一部分 勞工紀實
中國勞工:血淚鑄造歷史
歸去來兮
赴日一年為勞工,風雨人生四十載
不讓歷史逝去
18歲,我就到了日本
154號×2年
從死神手中逃出的人
斷指之恨 血債難忘
鬼口脫險
夢魘
那段觸目驚心的勞役之旅
痛苦不能忘卻
為了“忘卻”的記憶
一位老人的回憶
“我是不幸的,我是幸運的”
我要活下去
無法忘記的傷痛
五十年後的痛訴
尋找上海勞工
一副殘軀的背後
一個中國勞工的苦難經歷
正義的吶喊
終身難忘慘痛史
上海:都市營造的淡漠回憶
回憶
血淚鑄成的歷史
血的歷史
第二部分 相關文章
為了忘記的記憶——勞工訴訟代理紀實
中國民間受害者對日索賠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戰後日本國對被占國的賠償及相關法律問題評述
56位二戰勞工呼籲在國內審判“對日索賠”,難!
後記
書摘
書摘
兩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今正安度晚年,各自守著老伴,陪著兒孫,享受
著天倫之樂,往事對他們來說早已是過眼煙雲,唯有少年時那段慘痛的經歷
仍時時揪著他們的心。從1943年5月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
降的日日夜夜,仿佛一根針深深刺痛著他們的心。每當回想起當年的遭遇,
老人悲憤異常,悲的是國家落後,人民就要挨打;憤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慘無
人道。
抗戰時期,韓銀根的祖母在上海老西門朱家橋附近開設了一家粥攤,16
歲的韓銀根已是奶奶的好幫手,在攤上包粽子。其時,為了生活,18歲的丁
小毛也來到這家粥攤成了一名夥計,幫忙燒粥。由於年齡相仿,韓銀根與丁
小毛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親如兄弟,形影不離。可是僅靠著在粥攤上掙的
那點錢,只能填填肚子,幾乎沒什麼剩餘。他們也曾試著找份好一點的工作
,可談何容易。
一天,丁小毛在街上看到有一則招工廣告說到台灣工作,包吃包住,還
有400一600元一天的工錢。條件看上去很豐厚,這可是個賺錢的好機會,於
是年輕人心動了。回到粥攤,丁小毛便與韓銀根講起招工的事,並與粥攤上
另一夥計王小明(音同)商量著三人一同去台灣做工。韓銀根考慮三人都走了
奶奶無幫手,便只答應陪小毛和小明前去報名。於是,三個十六七歲的小伙
子便滿懷憧憬地一路小跑來到泥城橋(現中百一店旁)一茶館樓上。只見茶樓
正上方“招工去台灣”幾個大字特別醒目,三人便上前詢問詳情。
招工的都是些上海人,登記了姓名、年齡之後,便讓他們去茶樓後一大
倉庫領衣服,看到銀根要走,就對他說:“依的好朋友要出遠門了,儂就送
他們到倉庫去吧。”韓銀根不知是計,依言和他們一起進了倉厙。
還未進倉庫,三人便被幾雙有力的大手不容分說地推了進去,並被告知
在裡面等其他的人。韓銀根辯解:“我不是來招工的,而是陪朋友一塊兒來
的。”看守便惡狠狠地吼道:“少噦嗦,進來了就別想再出去,不然打斷你
的腿。”三人被嚇得只好乖乖地畏縮在倉庫的角落裡,大氣都不敢出。那時
候倉庫里已有好多人,可是又有哪個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並非台灣而是日本,
又哪裡想到等待著他們的是一段奴隸般的生活,還一心想著到台灣多賺點錢
再回來維持家計。他們從此有兩年多時間失去了與親人的聯繫,斷絕了與外
界的接觸。
在倉庫,他們每天只吃兩頓,早一頓、晚一頓。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