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對象化

勞動對象化是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的一個命題:“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實現就是勞動的對象化。”這個命題直接關係到人的審美對象化的問題。在勞動者享有一定的自由權利的情況下,勞動的對象化凝結著創作主體的智慧和才能,體現著勞動者的意志、目的和需求,是對勞動者的自我確證和自我肯定。

laodong duixianghua

勞動對象化

objectification of labour

標示勞動過程最一般特徵的範疇。勞動過程不僅使勞動對象發生形式變化,而且使勞動者的目的和力量體現、凝結在勞動對象上。這一過程的結果就是勞動產品。“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勞動的實現就是勞動的對象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1頁)。

勞動對象化不僅體現在勞動對象和勞動產品上,而且體現在勞動工具和其他勞動資料上。隨著勞動的發展,勞動對象化的範圍不斷擴大,使人周圍的世界越來越多地打上了人類勞動的印記。

單就勞動以產品形式表現出來而言,勞動對象化亦稱物化。但物化概念又指社會關係的物化,即人與人的關係以物與物的關係的形式表現出來,物的關係支配人,這種物對人的統治是異化。

在思想史上,馬克思第一次科學地闡述了勞動對象化概念,並對勞動對象化和勞動異化做了明確的區分。勞動對象化包含於勞動的本性中,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永恆的自然必然性。而勞動異化只是與特定社會形式相聯繫的歷史現象。

景天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