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脈內瘺術

動靜脈內瘺術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機會少等優點。一般內瘺的使用可維持4~5年。動靜脈內瘺應選擇非優勢側手臂。因內瘺成熟一般約需2~6周,故應提前手術,以備必需。靜脈的選擇應較表淺,且分文少。

動靜脈內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感染機會少等優點。一般內瘺的使用可維持4~5年。
【內瘺的要求】
1.保證足夠的血流量(200~300ml/min)。
2.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3.易於穿刺。
因此,動靜脈內瘺應選擇非優勢側手臂。因內瘺成熟一般約需2~6周,故應提前手術,以備必需。靜脈的選擇應較表淺,且分文少。
【常見內瘺術式】
1.腕部 橈動脈一頭靜脈、橈動脈一貴要靜脈、尺動脈一貴要靜脈和尺動脈一頭靜脈;此外,還可以採用鼻咽窩內瘺。
2.肘部 肱動脈一頭靜脈、肱動脈一貴要靜脈、肱動脈一1月寸正中靜脈。
3.其他部位 如踝部、大腿部內瘺、腋靜脈內瘺等,很少採用。
常選用橈動脈與頭靜脈或做側側吻合或端端吻合或端側吻合。吻合可採用縫合法和鈦輪釘法。
【術中應注意】
1.儘量清理動、靜脈血管游離端鄰近的下分支及周圍組織,以免牽扯致吻合口成角,影響血流量。
2.儘量使動、靜脈口徑匹配,可採用修剪斷端成斜面的方法。
3.儘量減少創面滲血,以免形成血腫壓迫吻合El。
【術後護理】
1.抬高術肢,以利靜脈回流,減輕水腫。
2.觀察吻合口處震顫及雜音,檢查內瘺是否通暢。
3.術肢勿測血壓,穿刺及壓迫。
4.使用時穿刺針應距吻合口3cm以上,靜脈針與動脈針相距5cm以上。
5.儘量避免定點穿刺,以免形成假性動脈瘤及血栓,導致感染。
6.透析穿刺後壓迫止血壓力要適當,以免出血及血栓形成,阻塞內瘺。
【內瘺併發症】
1.血管狹窄 表現為低血流量,易發生在吻合口,尤其在距吻合口靜脈端數厘米內或反覆穿刺的部位,與手術操作不當或局部纖維增生有關。早期發現後可行血管氣囊擴張術或腔內血管成形術,有些彈性狹窄還可以放支架,而國內大多直接採用手術修復。
2.血栓形成 手術中損傷血管內膜及使用過程中管腔狹窄導致血流緩慢而引起。另外過度脫水及低血壓,不正確的穿刺方法導致局部出血也可誘發。用都卜勒超聲可準確測定血栓的部位。處理上可行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PTA)或血管內擴張術、血管內溶栓術及用帶氣囊的導管或手術取栓。
3.靜脈竊血綜合徵見於患者本身存在血管循環障礙,如全身性動脈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其橈動脈與頭靜脈作側一側吻合時,尺動脈血也可經掌動脈弓直接回流到頭靜.脈,因此造成指端發冷、無力、麻木及疼痛以至壞死,檢查時發現手背浮腫或發紺。故應選擇端端或端側吻合,若做側側吻合,其吻合口應小於
8mm,若術後發現患者指端疼痛等症狀,則可將遠端橈靜脈結紮,緩解因靜脈高壓造成的靜脈回流障礙
若上述方式難於湊效,應直接結紮吻合口近心端頭靜脈,關閉內瘺。
4.腫脹手綜合徵 由於回流靜脈被阻斷或者動脈血流壓力的影響,造成肢體遠端靜脈回流障礙。早期可以通過握拳增加回流,減輕水腫,長期腫脹必須重新製作內瘺。
5.假性動脈瘤 主要由於內瘺使用時間過早及定點穿刺的後果。較小的動脈瘤可用彈性繃帶壓迫,較大的則需手術可用PTFE血管做旁路搭橋手術或切除。
6.充血性心衰 系由於動靜脈短路所致回心血量增加。一旦發生,可採用內瘺包紮壓迫或手術縮小瘺口。
7.感染較少見。化膿性傷口應行清創,引流及抗生素沖洗,如果血管發生感染應將血管結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