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為達爾文的第二部巨著,編寫於1868年,書中以不可爭辯的事實和嚴謹的科學論斷,進一步闡述他的進化論觀點,提出物種的變異和遺傳、生物的生存鬥爭和自然選擇的重要論點。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本書是在達爾文59歲的時候出版的,遲於《物種起源》。《物種起源》是以摘要形式發表的,其所依據的一切事實均見於此書。本書刊載了他對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所作的全部觀察,以及他從各種文獻中所蒐集到的大量材料。書中還論述了變異、遺傳等原因及其法則和他創立的“泛生論”。

封面

概述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是達爾文早已夢寐以求的計畫的開端,他計畫把他的選擇論和進化論連同各種說明“贊成”和“反對”他的理論的事實一併提出來。親自見過達爾文的俄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弗·奧·科瓦列夫斯基,在出版他的俄譯本《動物和植物的變異》(根據達爾文寄給他的校樣譯出的)時,增加了英文原文沒有的小標題:“《物種起源》,第一部”。這清楚地證明,達爾文想分許多冊出版擴充了的《物種起源》,以詳細研究他所蒐集的各種材料。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使達爾文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勞動。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來源於人的實踐,來源於人工選擇。因此,他的理論具有非凡的生命力。他不顧很多朋友的意見,堅持用“自然選擇、選擇這一已被人的實踐證實了的術語”。首先他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中用幾乎是徹底的、非常深刻的方法研究了這種實踐,並且對這種實踐作出了評價。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中,表現出他學識淵博:他的著作中有大量的引文,除了純文獻資料外,他還報導了很多他從實踐家和專家那裡得到的訊息,他本人同這些實踐家和專家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主要內容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的頭十章里,達爾文詳細地描述了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的品種和類別,並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某些類型的生物究竟來自或者可能來自哪種野生祖先,以及它們在家養狀況下會得到什麼樣的變異。所以,他在第一章里詳細分析了家狗和家獵,第二章是馬和驢,第三章是豬、牛、綿羊和山羊,第四章是家兔,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家鴿,第七章是家雞,第八章是鴨、鵝、孔雀、吐綬雞、珠雞、金絲雀,以及金魚、蜜蜂和蠶。第九章和第十章研究的是家栽植物:穀物、蔬菜、果樹、觀賞樹和花卉。其餘各章(十一章至二十八章)具有較多的理論性質。

達爾文闡述了當時關於果實、花、葉、根條等的芽變知識的情況,還有達爾文仔細蒐集的,由於嫁接而產生的有關無性雜種的事實。他認為,嫁接雜種在各方面都與種子雜種相似,並認為被觀察到的事實“使人們弄明白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生理學上的事實,即產生一種新生物的要素並不完全是由雄性和雌性器官形成的。這些要素本來就存在於現有的細胞組織中,它們在沒有性器官的作用下也可以結合在一起,並因此產生兼有兩親體生物性狀的新芽。”

十二章至十四章,達爾文著重強調重新出現的性狀通常都要遺傳。他說:“當一種新的性狀產生出來的時候,不管它的天性怎樣,一般都具有遺傳性,儘管這種遺傳性是暫時的,然而有時卻表現得極為頑強。還有比以下的情形更加不可思議的嗎?即原來不是某一物種所具有的某種微小特點,先通過連肉眼都不能看到的微小的雄性細胞或雌性細胞傳遞下去,然後經過在子宮或卵巢中所進行的長久發育過程的不斷變化,終於這一特點在後代成熟時出現,或者甚至象在患某些疾病時所常有的情形一樣而在後代的老年期出現。再者,由一頭產乳量高的母牛的微小的卵生出一頭公牛,這頭公牛的一個細胞與一個卵結合之後,又產生出一頭母牛,當這頭母牛長大時,就會有很發達的乳腺,產生大量的、甚至具有特殊品質的牛乳,那么還有比這一十分確實的事實更加不可思議的嗎?但是,正如何蘭得爵士所正確指出的那樣,真正值得驚奇的問題,並不在於一種性狀會遺傳下來,而在於某些性狀有時並不遺傳下來”

達爾文對所謂的返祖現象或返祖性給予了很大的注意,所謂返祖現象,就是祖先所具有的性狀在許多後代的身上都不表現出來,但卻在相隔很遠的某一後代的身上重新出現,因此,這種性狀是以隱蔽形式而遺傳下來的。所以,達爾文認為,決定遺傳的力量和促使發育的力量是兩種不同的力量。當遺傳的性狀只遺傳給最先表現出這種性狀的那個性時(儘管這一性狀是通過另一性遺傳的),達爾文也注意到了只限於一性遺傳這一現象的存在。例如,某些品種的牲畜所具的的只有公牛才有的無角性狀通過有角的母牛遺傳下去。他還強調指出說,在一定的年齡中所呈現出的性狀在下一代也象親體那樣在一定的年齡上(有時稍晚些)又有表現出來的傾向。

第十五章至十八章,達爾文研究了雜交的過程,雖然植物通常不能自花授粉,實質上這裡也沒有一定的法則,相反,卻有各種各樣的過渡形式:“有些植物當進行自花受精時,產生充分數量的種子,但其實生苗比較矮小一些;有些植物當進行自花授粉時,產生很少的種子;有些植物不產生種子,不過其子房多少還是有所發育的;最後,有些植物自己的花粉和柱頭彼此就象毒藥般地相互發生作用。”達爾文通過研究各種大量事實得出結論,血緣關係遠的生物雜交一般是有益處的,而血緣關係近的生物交配一般是有害的(雖然有許多例外情況)。

第十三章達爾文分析了外部條件對生物變異的影響,他證明這種影響同選擇比較起來是次要的和無足輕重的,但同時他也沒有否認這種影響對生物所起的一定作用。因此,關於家畜和栽培植物的書籍,對於達爾文來說,實際上已不算什麼新鮮玩藝了。這不過上他完成了原計畫,即儘可能全面地和不偏不倚地分析與他的理論有關的這一領域中的各種事實。《物種起源》中舉出個別例子來說明的東西,在這裡應是研究和分析了全部事實後的結果。

《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一書有《物種起源》中所沒有的某種新的東西,對此當時達爾文特別重視。這就是試圖使遺傳機制變得更加明顯,他想找到一種能把許多他已查明的遺傳事實綜合起來的解釋。這些遺傳事實就是:返祖性或返祖現象,即遠祖具有的性狀的驟然出現的現象;把由於長期使用的結果而獲得的性狀遺傳給後代的現象;通過嫁接而得出植物的雜種現象和在種子繁殖與芽繁殖時所得到的完全同樣的有機體的現象;最後是產生出完全(各方面)同樣的成年型態植物(儘管它們的發育各不相同,有的複雜,有的簡單)的現象。

達爾文在他的著作倒數第二章中所發揮的《關於泛生論的暫定假說》中尋求這種解釋。泛生論認為物體(不僅是已發育成的機體,而且也包括正在發育中的機體)的任何一部分都能分離出特別的,能獨立進行生殖的遺傳粒子和能獨立得到營養的遺傳粒子——芽球,這些芽球聚集在性的產物中,但卻能分散在生物的全身(這套用來解釋用芽或壓枝來進行的無性生殖的現象),每一芽球都能在下一代身上把已成為芽球起源的那一部分恢復起來。

特別重要的是,這種假說闡明了達爾文深信不疑的後來獲得的性狀的遺傳性。他在書中寫道:“如果我們假定一種同質的膠狀原生動物發生了變異並且呈現淡紅色的話,那么,由這種原生動物分離出的微粒,當它長大時自然會保持同樣的顏色;於是這就使我們聯想到遺傳的最簡單型式。同一觀點完全可以引伸到構成一種高等動物的整個身體的各式各樣的許多個體;分離的微粒就是我們的芽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