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30.49平方公里,海拔768米,年平均氣溫22.4℃,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蔬菜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26畝,人均耕地0.55畝,林地1500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8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6畝(其中:水田188畝,地 38畝),人均耕地0.55畝,主要種植 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02畝,主要種植柑橘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7畝,其中養殖面積17畝,其他面積30494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12戶通自來水,有412戶通電,有11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28%和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4戶(分別占總數的80和52%)。該村到勐龍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1輛,拖拉機2輛,機車33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8畝,有效灌溉率為8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2畝。
到2008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00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8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7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2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2.48%;畜牧業收入73.5萬元,占總收入的6.5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72頭,肉牛5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0.12%;林業收入973萬元,占總收入的86.18%;第二、三產業收入43萬元,占總收入的3.81%;工資性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0.89%。農民人均純收入3580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1.15%),在省內務工9人,在省外務工1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林業,主要銷售往市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7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6.1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深加工產業,無專業合作組織。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2戶,共鄉村人口1555人,其中男性786人,女性769人。其中農業人口1543人,勞動力867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其中族哈尼族1393人,漢族93人,其他民族69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5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1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94戶,占農戶總數的41.09%。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987平方米,擁有教師18人,在校學生151人,距離小街中學124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1人,其中小學生115人,中學生36人。全村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 、業餘文娛宣傳隊。
村務公開
勐龍鎮工貿實業有限公司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該村到2008年底,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集體資產增值狀況,季度收益狀況等。
基層組織
該公司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23人,少數民族黨員18人,其中男黨員18人、女黨員5 人。公司由8個隊組成,下設8等個隊。 該公司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47人。人文地理
該村委會地處山區,主要民族是哈尼,主要有哈尼族的嘎湯帕節等節日。信仰眾神。每逢過年過節,寨子都要殺牛殺豬,叫上親朋好友到家來喝酒吃飯。年輕人自由戀愛,喜唱山歌,用山歌傳情達意,尋找意中人。哈尼、拉祜人勤勞樸實,待人熱情,喜歡用酒表達敬意。主要居住在傣樓里,傣樓中灶火常年不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村落里漸漸蓋起了一幢幢兩至三層的新樓房,人民安居樂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該公司主要由哈尼族同胞組成,具有濃厚的哈尼族民風民情.
新農村建設
2008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道路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公司各隊宅基地狹窄,隊內環境衛生差,無生活垃圾處理 池。
2、無基本醫療衛生保障設施,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公司無任何經濟實體(集體林被侵 占)。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加大對公司集體林的收回工作力度。
2、積極引進資金和技術,加強各項技術培訓 ,加快公司集體經濟組織建設,進一步提 升橡膠產業的發展,帶動民眾增產增收, 使人民過上富裕生活。
3、到“十一五”期末,力增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580元增加到38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