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說:“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畫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然則林泉之志,煙霞之侶,夢寐在焉,耳目斷絕。會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窮泉壑;猿聲鳥啼,依約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奪目。此豈不快人意,實獲我心哉?”讀劉鴻信先生的山水畫,便常覺他是這樣的丹青妙手。鴻信先生亦是不願被“塵囂韁鎖”束縛之人,幾十年來,他不求聞達、潛心藝事,算得上是“敢雲大隱藏人海,且耐清寂讀我書”的隱逸之士,因此他的畫作才有這樣灑脫出塵、清新超逸的格調。
作品
山水畫是蘊含中國畫乃至東方繪畫藝理最豐厚的繪畫種類,大可納宇宙、致廣大,小可安樹石、置田宅,人在其中常能尋找出許多生存和哲思的意義。因此,從魏晉隋唐以來,代不乏人,大師亦多,為後世藝術家提供了可資臨習的範本,同時也使後人創新愈加困難。但是二十世紀一位巨匠的誕生也成為難以企及的高峰,這就是黃賓虹先生,而青島的梁天柱先生雖一生懸壺濟世,卻心繫丹青,出手不凡,他從心靈出發,汲古創新,晚年又得以追隨賓虹老人的神跡,因而亦成卓然大家。
劉鴻信是梁天柱先生的得意門生,他從心底服膺梁先生,梁先生的人品藝格、道德文章對劉鴻信都影響巨大,他至今還保存著梁先生寫給他的幾十封書信,視若拱璧。他說,梁先生給我們寫信看似有許多家常話,偶有許多哲學和人生的思考感言,卻是大文化,對我們啟示良多。他從來不就畫論畫,不落言詮。
如果說梁天柱先生在黃賓虹筆法的基礎上又加入潑墨潑彩的氤氳之氣的話,那么劉鴻信更加強調筆墨的力量和北方山水的氣勢。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他為此下過的苦功,他的山水作品從不小巧玲瓏,即使是方不盈尺的小品,也尺幅千里,追求宏闊剛健的內在氣勢和質感。他在用筆用墨上,對於蒼勁的追求一以貫之,特別注重線條的力度和質量,筆不輕出,力求筆筆全身力到。用墨屬常見焦黑,但不悶、不死、不硬、不燥,而是有一種染於蒼和帶燥方潤的靈氣。筆墨的豐富和諧還表現在他不囿於古人和今賢的皴法形態,而是靈活運用,為我所用,他用筆墨表現嶗山和大小珠山的景色,是讓人能看出地域風格的。
黃賓虹先生的畫作不太講構圖,梁天柱先生即開始有了大開大闔的格局,而劉鴻信在構圖上有所突破,十分講究,有時甚至是相當精心,一山一石,一樹一屋,揖讓騰挪,縱橫呼應,濃淡虛實,頗有安排,但又能不露聲色,讓人感到妥帖。特別是一些山水大畫幅的創作,他竟能得心應手,胸有丘壑,不障不礙,殊為難得。
劉鴻信先生的修養非常全面,除了山水畫,他在花鳥畫也涉筆成趣,頗具靈思;書法上,諸體可為,尤擅行草。這些都為他的山水畫增加許多人文氣息和筆墨活水。
劉鴻信先生過去的山水還較多物象的表達,近來他亦在探索更加蒼潤、更加簡約、更加靈犀的心象表現,在許多畫幅中我們也依稀可以發現當代西方構成方式和簡約主義影響和暗合。願他早日走通自己的藝術自由通道。(作者為藝術評論家,書畫家,青島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青島畫院理論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