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韌[千橡集團原副總裁]

劉韌[千橡集團原副總裁]

劉韌,DoNews製作人,藍獅子成員,1991年畢業於安徽大學。曾服務於《中國計算機報》 、《計算機世界》、《知識經濟》、天極網等媒體,歷任編室主任、記者部主任、總編助理、總編輯、副總裁等職。1993年進入IT業,長期致力信息產業深度報導。2008年10月份因為敲詐被捕,轟動北京IT和網際網路界。

簡介

劉韌donews製作人劉韌

劉韌,DoNews製作人,藍獅子成員,1991年畢業於安徽大學。 曾服務於《中國計算機報》 、《計算機世界》、《知識經濟》、天極網等媒體,歷任編室主任、記者部主任、總編助理、總編輯、副總裁等職。1993年進入IT業,長期致力信息產業深度報導。2008年10月份因為敲詐被捕,轟動北京IT和網際網路界。

10年記者生涯著有: 《中國.com》《知識英雄》《中關村問題》 、《企業方法》、《知識英雄2.0》、《知識英雄2.0》繁體台灣版、 《網路媒體教程》等。 《中國信息產業史》在編著中。1986年迷上文學,1990年迷上計算機,1991年迷上新聞,1995年迷上網路。基本屬性為網路媒體編輯、新聞記者、網蟲、文青、憤青,愛好電影、歷史、哲學。長期致力於中國信息產業深度報導。

個人介紹

劉韌劉韌

姓 名:劉韌
出生年月:1970年1月30日
畢業學校:安徽大學中文系
學 位:文學學士
描 述:donews製作人
籍 貫:安徽
主要職務:現任天極Chinabyte副總裁
《知識經濟》月刊總編
《計算機世界》總編助理兼採訪部主任

主要簡歷

劉韌劉韌

1991年,加入安徽阜陽人 民廣播電台,任記者、編輯。

1996年,加入《中國計算機報》,先後任《人物版》《軟體版》副主編。

1998年,加入《計算機世界》,任電腦文化部副主任。2000年,發起創辦IT寫作社區(donews.com)。

2000年,任《計算機世界》總編助理、採訪部主任。負責《計算機世界》採訪部建設、管理、規劃,培養名記者、名專欄。

2001年,獲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財經》獎學金,進北大深造經濟學。

2001年,加入《電腦報》集團,任《知識經濟》總編輯。

2003年,任天極網副總裁,負責天極(www.chinabyte.com)的網路新聞工作。

2005年,Donews與千橡集團合併,成為千橡集團副總裁,(www.donews.com)的製作人,CSDN顧問。

涉嫌敲詐

劉韌劉韌

2008年10月15日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奇虎負責人主動打電話向IT商業新聞網透露劉韌等人被抓相關細節。稱當前被羈押在看守所的涉案人員不僅僅是donews網站劉韌1人,還有17tech網站總編、5G網站相關責任人等一共3人。據他介紹,劉韌等人拋出的所謂為企業服務收取的“公關費”,“保護費”等一切費用,是完全由他們內部幾個主要人員操控的,這其中,劉韌是關鍵人物。他們不斷利用網際網路發布“帶刺”文章、“批評”文章,“負面”文章等去敲詐、勒索被害企業錢財,當然,奇虎是受害企業之一。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奇虎負責人稱以劉韌為主的“團伙網站”簡直是網路“毒瘤”,稱他們太“黑”了。“把錢直接打到我個人卡上,不需要走公司帳戶”,劉韌曾經這樣要求過奇虎公司以這樣的形式給他本人付款。“先前我們已經打了10幾萬現金給他個人帳戶上,後來,還要讓繼續打款。因為這事,奇虎公司與劉韌本人也曾交涉過多次,但一直未妥。“忍無可忍”,我們只好報案,想通過法律途徑儘快去解決它。”一位奇虎負責人在電話中向記者這樣描述。
2008年10月14日晚,最新訊息,記者經多方調查,“DoNews製作人劉韌因敲詐和詐欺被捕”的訊息基本屬實。截稿前,劉韌一直被關押在北京西城看守所,案情正在進一步調查和審理之中。據奇虎內部人士透露,劉韌被抓之前,曾撰寫文章連續惡意攻擊奇虎,奇虎因此曾給過劉韌不少“好處費”(註:具體數額,對方不願透露),“劉韌太不知趣了,給了錢,還要,弄得我們進退兩難。”奇虎也曾與劉韌本人私下和談過,但往往事與願違,劉韌不但沒有停止惡意攻擊行為,反而變本加厲。奇虎終於無法忍受,只好報案處理。截止發稿時,筆者尚未和劉韌本人取得聯繫,劉韌手機處在關機狀態,劉韌QQ依然處於不線上狀態。

首赴北京

劉韌劉韌網路創業

1996年7月1日,26歲的劉韌第一次在北京中關村的天匯公司接觸到網際網路,一個技術員教他發出一封Email:“你看我老婆漂亮嗎?”劉韌又在技術員的收件箱裡看到了這句話,另一位IT名記鄒劍宇這樣描述當時的劉韌:“他興奮異常又有點沮喪——他沒有別的地址可以發信,他的妻子在外屋的一張沙發上睡著了。”當時,汪延和王志東剛開始嘗試“利方線上”,丁磊還在幫人寫程式,等著攢錢開網易公司。

4年之後,只有5頁內容的Tom.com剛剛上市就可以將20億美元納入囊中。

2002年,劉韌在《知識英雄2.0》自序中說:“未來大多數年輕人的希望只有在企業中才可能得到真正實現。”希望擺脫平庸生活的劉韌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最終沒有選擇企業。年輕時閱讀的某些書會給人留下終生的印記,劉韌將司馬遷奉為偶像。他努力模仿《史記》的古典筆法來刻畫“中國矽谷”英雄的人格魅力,他的文章有罕見的清晰、節制和鮮活。同時,他希望通窺一切:聚會幾點開始,手帕何時掏出,聲音幾次哽咽,決策如何制定。他通過不可思議的漫長訪談,而不是低劣傳記的臆測來得到信息。他運用細節,而不是論斷,因而使自己的觀點更為隱蔽,具有難以抗拒的說服力。

劉韌第一次在安徽大學見到讓他著迷的286電腦時,柳傳志已經建立了香港聯想公司,王文京和蘇啟強的用友剛從個體工商戶變為私營企業。劉韌訪問的第一個人物是楊元慶,那已經是1997年,是《中國計算機報》張永捷領著去的。對中關村而言,他來得不早,他沒有見過白頤路邊的鐵皮房和四通公司用來運SuperPC的板車,但是中關村的活力使這個圓臉的外省青年神魂顛倒,他把自己牢牢扎在中關村消失的稻田裡,以忠誠和勤奮打開了它的門戶。他的“中關村三部曲”《知識英雄》、 《中關村問題》和《企業方法》,不僅影響了新一代IT記者,還激起了一大批年輕人的創造歷史的熱望,他們通過劉韌的書與中關村的人物一同成長,“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記錄者劉韌和中關村創業者並無根本不同,他們相信意志、智慧和力量在開放社會中的決定性作用,並渴望以各自的方式接近不朽。多年的記錄使他相信,力量,而不是是非,才是決定英雄的根本因素,因為是非永遠沒有定論,而成敗不容辯駁。這是劉韌受到攻擊的主要原因,但是,當他反對CNNIC假借官方身份謀取暴利、拒絕接受監督時,他又受到陰謀論者的攻擊,“這樣的事多了,為什麼你就要罵CNNIC?”他也受到是非的纏繞,不過因為一點名聲。內心深處的劉韌還生活在春秋時代,他喜愛“殺人”遊戲,卻總是傻乎乎地讓衣袖有力的磨擦聲暴露自己。他痛苦地在義氣和公正之間徘徊,他一再領略口頭協約的不可靠。對他的事業而言,這種不合時宜可能阻礙他寫出更磅礴的歷史。1984-1994年的中關村完全不同於1994-2007年的中關村,正如司馬遷時代的中原截然不同於盛唐時代的中國。僅僅描述中國企業和中國英雄的中關村史將是殘缺的,假如不描述出左右他們的全球性宏大力量的話。劉韌對全球經濟力量的融合衝突還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興趣,但是這絲毫不能減弱劉韌在中國IT史上的地位,他的整個命運與醞釀了中國IT革命的中關村結為一體。孩子們跑來跑去,他會一直站在那裡,他的英雄夢想錄將被後來者一再參閱。

IT創業

劉韌劉韌

中關村是個野孩子。”劉韌說,他大部分的青春已用來記錄這個野孩子的成長,剩下的部分也將如此。“中關村是個野孩子。”劉韌說,他大部分的青春已用來記錄這個野孩子的成長,剩下的部分也將如此。嚴格說來,被譽為“中國IT第一記者”的劉韌不是一個dot-commer,他著名的網上社區“鬥牛士”並不用於賺錢。90年代末,他收到過很多dot-commer的創業邀請,他總是想“再過一兩年,寫完這本書再說”。等到2000年4月他終於建立了自己的“鬥牛士”網站時,dot-comer浪潮全線崩潰。免費的“鬥牛士”迅速成為在媒體和IT業界備受關注的網上社區,不僅因為劉韌的名聲和感召力,還因為它要求每個發言者都向劉韌公開自己的身份並經過查證,大部分人使用真名,這有效地杜絕了“鬥牛士”從媒體工作交流平台墮落為垃圾桶的可能,知名媒體人和IT企業家蜂擁而至。雖然不能完全杜絕空洞的閒談,它的有效信息在國區域網路上社區里卻是罕見的密集,“鬥牛士”發起的話題總是迅速在圈內流傳。
劉韌只用很少的時間管理“鬥牛士”網站,大部分時間他在做自己2001年6月創辦的《知識經濟》雜誌。又要做主編又要做主筆,他個人在業內的名氣並不能吸引足夠多的優秀助手。辦雜誌成本低廉,但是也很難賺到大錢,他希望再乾五年,能存夠錢讓自己安心閉門寫一本《中關村史》。但是他很清楚,未來是難以計畫的。假如它可以計畫,今天的劉韌本來應該是安徽阜陽一名地方小官員。這個阜陽人民廣播電台前記者,和許多地方左右逢源的“官記”一樣,曾期待著“學而優則仕”。

1994年底,他揭發某位著名歌星假義演的報導,讓他新婚第二天就進京吃了官司。世態炎涼,阜陽忽然從一個安樂窩變成了冷漠的城堡。1996年,劉韌捲起鋪蓋來到了中關村。劉韌在回顧那段歷史時頗為樂觀:“生活是公平的,我從中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學會簡潔地表達自己,還要預測各方面的反應,同時牢牢地保持主線。這和對讀者講故事是一樣的,讀者就像不同的法官,你得準備好所有問題的答案,還不能離題。”

網路編輯

劉韌劉韌我希望donews至少能做十年

1998年8月一個雨天的上午,劉韌在四通利方辦公室等待一個叫陳彤的人。10:00之後一個學生模樣的人拎著把雨傘匆匆走進辦公室,他就是後來的新浪內容副總裁陳彤。 《知識英雄》上網宣傳的事,王志東讓我找汪延,汪延說:“你找我們這裡剛招來的專門負責內容的陳彤。”此時陳彤是srsnet.com惟一的編輯,srsnet.com還有一位兼職的北大學生負責美工,所以,他們為《知識英雄》做的http://ithero.srsnet.com等了一個多月才上線。此時離1996年4月29日汪延的新驛多媒體小組融入四通利方已經兩年多了;此時距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宣布併購海外最大的華人網站公司“華淵資訊”,成立新浪不到四個月。
王志東成立srsnet.com第一個目的是宣傳推廣他的RichWin軟體,並非要做成後來的新浪;汪延和技術人員李松波主要負責維護放在美國的虛擬主機,整天忙著開論壇,做聊天室,他們不寫作,也沒想過要做編輯。主角是網際網路在報社,編輯部位居中樞,總編輯統領一切,以新聞價值為綱;

在網站,銷售部是中樞核心,CEO總裁一切,用利潤和數字說話。這是因為,媒體屬性只是網際網路眾多屬性中的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的獲取渠道也並非媒體廣告一種。網際網路公司領先企業發展的軌跡也證明了這一點。Yahoo做分類搜尋出身,它後來的發展重點不在內容,而是在不斷地開發整合搜尋、競價排名、信箱、IM、個人主頁等網際網路功能服務;MSN更是成功在其捆綁於windows作業系統之中的IE、MSNmessengerhotmail等軟體和服務;AOL做接入出身,後來收購ICQ和netscape也都是為了增加其網際網路功能服務,後來和時代華納合併,以期在內容上取得優勢的努力,事實證明並不成功。
因為國內媒體業欠發達的緣故,網站承擔了很大的看新聞的職能,但看新聞功能的放大並不能提高編輯部在網站中的地位,這是因為網站的新聞內容90%以上來自轉載,網站編輯的精力大部分要消耗在貼上複製上。網站編輯在新聞篩選和製作標題上的努力,從最終效果上看頂多能和發布系統的優劣平分秋色。好的發布系統意味著更快的發布速度、更豐富的表現形式、更便捷的專題組織以及更多的內容關聯——這些都是提升網站訪問量的關鍵因素。2003年8月,新浪副總裁陳彤在解釋新浪首頁為什麼不再是新聞首頁時說:“新浪新聞儘管做得不錯,但新浪也還有信箱、搜尋、簡訊等服務。新聞無法代表新浪的全部,所以,新浪應該採用綜合首頁。”網際網路不僅不能等同於媒體,就是它其中的媒體屬性也和傳統媒體有著本質區別:傳統媒體的傳播是一小部分精英和意見領袖對大眾的單向灌輸,網際網路傳播的本質卻是大眾之間的雙向溝通。

網路傳媒

劉韌認為廣大網民之所以能最終掌握左右網際網路的傳播是因為網際網路將傳統媒體高昂的傳播製作成本幾乎降到了零,所以,在網際網路上,人人都能傳播,都想傳播,都要傳播;同時因為網際網路沒有傳統媒體不菲的購買成本,所以,在網際網路上,人人都在不顧及成本地盡情尋找適合自己的內容、個性化的內容、為我所有的內容以及為我定製的內容。所以,新浪一天要轉載上萬條新聞,而一張日報,一天頂多提供幾百條新聞而已。網際網路是大眾手裡的媒體,它給大眾傳播的力量與快感,大眾決不會放棄這種權力與快感去媚俗所謂的精英。儘管編輯手中的發布系統比大眾手裡的BBS以及社區功能強大百倍,但他們必將被淹沒在大眾發言的洪流之中。在這個意義上,在網際網路上模仿傳統媒體,做所謂精品內容的打算無疑在舍本求末。再精彩的精英精品也會在大眾根據自己口味各取所需的龐雜之中流於一般。
網站主編失去了主導話語權樂趣的網站第一任務是不斷地改進網站表現形式,期望用一個版面最大限度地滿足方便所有客群。和報社

劉韌劉韌介紹到場嘉賓
總編時時強調本報立場不同,網站主編時時掛在嘴邊的是改版。將整個網站內容劃分成若干頻道,頻道劃分不僅要清晰,而且要把握好每個頻道的大小,不能一個頻道的內容過於擁擠,另外一個頻道的內容又過於單薄。然後,再將頻道劃分成若干欄目,欄目劃分不僅要清晰,而且要把握好欄目大小,任何一種劃分都是顧此失彼的劃分,用一種劃分讓所有客群都滿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這個任務網站主編要永遠進行下去。網站主編的第二個任務是和技術部門溝通,完善發布系統、社區系統、用戶系統以及各種資料庫系統和功能模組的配合。一個網站的商業模式以及基於此的功能需求通常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進入相對的成熟期,被動的網站程式系統都是為了滿足網站不同發展階段的需要而開發,對於後來的需求變化,通常只能通過打補丁的方式進行滿足,隨著補丁的增多,網站內部的信息關聯和穩定性都會打很大的折扣。
在系統徹底重寫之前的補丁時期,網站主編的責任是安撫編輯部的抱怨,分清輕重緩急向技術部提出有限的它能夠完成的補丁需求,儘量避免編輯部和技術部因相互推諉而挫傷積極性;在系統重寫之前,網站主編要站在全局整體規劃各個資料庫和功能模組,保證各個資料庫和功能模組一體化和相互間的自由調用,避免出現任何獨立系統的設計;系統開發實施期,網站主編要和技術部不停地查對“需求實現”,將“走形”控制在早期和具體的小模組之內,避免錯誤系統性的蔓延。包括編輯部在內的網站的種種創新想法全都需要在技術部程式的基礎上實現。網際網路公司即用程式實現的商業模式,編輯在其中,不過是商業模式一部分的維護者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技術開發要比內容更新更底層、更接近公司核心競爭力。網站主編的意義在於,將“用內容粘住用戶”的目的細化成程式可具體實施的需求。程式決定了編輯部怎樣使用網際網路為客群編輯內容,程式也決定了客群怎樣接受這個網站的內容。主編需要不停地集中歸納總結提煉編輯部和客群的意見並正確傳達給技術部。

專題報導

單篇文章都有著各自的側重點,專題則能反映全貌,它強在歷史感、縱深感以及橫向比較。這是專題這一表現形式存在依據。網站會比報刊更普遍地使用專題的形式,因為網站組織維護專題成本低,而且快捷方便。一個選題夠分量之後,專題編輯只需使用關鍵字,先在發布系統中查詢相關文章,將其分類羅列,然後,再做出該專題的時間表、人物表、矛盾表,如果有需要,再分類羅列站外相關文章的標題提要連結即可。專題能力是改變外界認為網站編輯只會貼上複製的重要努力,專題這一表現形式使

劉韌著名記者、DoNews製作人 劉韌
資深編輯在網站有了用武之地。合格的專題編輯需要十分了解專題所反映行業,並對該行業有長時間的關注與跟蹤。專題的特點在於多層次、多角度地報導一個新聞事件,但是,專題和文章一樣不能沒有主題側重以及立場,能在豐富的信息中做出專題的重點是衡量一個專題編輯能力的重要指標,能用他人的資訊理論證自己的觀點立場主張更是專題編輯的新高度。
專題編輯的另外一項能力是根據相關新聞言,簡意賅地歸納總結出不同的觀點,從而迅速地製作出網站調查,用以吸引客群反饋,收納客群意見,最終豐富專題的表現形式。網站調查是網路媒體網際網路特性的最好體現之一,是利用訪客生成原創內容的重要形式。這種形式成敗的關鍵在於調查問題的設計和調查內容的提煉。已經對某類問題跟蹤許久的專題編輯很適契約時兼任網站調查編輯。調查編輯工作量看似不大,但功夫在事外。改寫編輯經過報紙將其電子版放到網上以為這就是網際網路媒體想法的落空,業內開始認可網路媒體有其自身的特質。這些特質現在看來至少包括:短小、互動討論、更多相關新聞以及更多相關連結。這些特質都是為了滿足客群個性化的閱讀。記者和報紙記者一周寫一篇新聞稿,雜誌記者一月寫一篇專稿不同,網站記者一天至少要提供一篇新聞稿件。這就決定了網站記者會更多地採用新聞追蹤的寫法——對一個新聞事件的每一次的最新進展都會給予一次報導,哪怕是傳統媒體認為不大的變動。由於報導頻次的增多,每次可報導的最新進展不大,決定了網站記者會比傳統記者更多地使用電話email、IM等通訊方式進行採訪,以降低成本。相對於雜誌記者比深度,網站記者比的是更勤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