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傑[秦腔名老演員]

劉立傑[秦腔名老演員]

劉立傑(1874-1935)秦腔演員、教練,工鬚生。字子英,陝西臨潼縣雨金屯人。生於農民家庭。七歲時入私塾讀書,十五歲,因家貧不能繼續上學,乃在涇陽縣城內學木匠手藝。性本聰慧,兼以對秦腔的愛好,自動聽會許多零段戲詞,更以他天生的歌喉,每逢夕陽西下,他便放開嗓子演唱自樂,門外常常聚集不少的民眾,靜聽著他的清唱。聽者越來越多,唱者越唱越紅,在民眾的鼓勵下,他決心放棄了木匠手藝,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二十二歲時到本縣胡家岩胡魁所領的魁盛班(後改華清班)學戲。從此,人們不呼他劉立傑,都稱他為“木匠紅”。

主要成就

立傑中等身材、清俊象貌,氣質沉穩大方,態度安嫻儒雅;不浮誇,不多言,和藹可親,彬彬有禮。具有王帽鬚生、袍帶鬚生的極好外表,兼以他金聲玉振的嗓音,唱來清逸綿遠,渾厚甜潤,中氣充沛,字正腔圓。他長於安工老生,唱工繁重的戲最為拿手,如《八義圖》、《李陵碑》、《讓都城》、《乾隆打宮》、《豫讓剁袍》、《黃河陣》、《反徐州》等,皆稱絕唱,對氣宇軒昂,風度文雅的帝王卿相、文入學士一類的人物,如《打金枝》的唐代宗,《狀元媒》之呂蒙正,《徐州堂》之徐達,《忠保國》之楊博,他都演得活靈活現,高人一籌。在農村廣場演出,台下成千上萬的觀眾,眾聲嘈雜,不可遏止,只要劉一登場,即可寂靜無嘩。唱《李陵碑》“楊繼業來淚滴血,低頭不語怨天爺,既然生下賊仁美,不該又生老楊業”四句,最為精采。每唱台下必有如雷的彩聲。唱《八義圖》“幸喜得今夜晚風清月朗,可憐把眾烈士一命皆亡”兩句,亦為得意。有些觀眾只要聽此即可滿足而去。唱《激友》“我的志氣比天高”一段的“時不來”三字,往開一楊,改[帶板]唱“暫且把(有一小腔)麟角將養”拖腔,好聽至極;再接唱“有一日風雲會我要(這兩字是他加的)倒海翻江”,可登時給人一種志士不可屈的氣象。又如:“魚池水得了風能起波浪”的拉腔,旁人都是唱完“波浪”二字,小腔後隨著拖腔,他說“腔”必須由字而出,應當唱出“浪”字,再拖長二音,方為合格。一次,澄縣高廟三月過會,有兩家戲班對台。渭南少華村戲班,不惜重金,托人求情,將立傑約去,正會那日,唱《吳起回國》》劉扮吳起的父親,出場只唱了“上得城樓用目瞧,吳起兒呀你回來了”兩句,對面台下觀眾便蜂擁這邊台下。村民們知是劉立傑來為廟會演出,即刻抬食盒,捧禮物,辦酒席,張羅不盡。那邊台上一時慌亂,不知所措,最後只得以輸台敗北。而劉立傑卻被稱為“神藝”。他常串演《黃河陣》之燃燈道人(淨腳,勾金臉、乃秦腔鬚生在此本戲中的定規,因為此戲中花臉過多,燃燈且有大板亂彈,故由頭牌鬚生串演)和《國土橋》之豫讓(也勾臉),其臉譜並唱工,均具特色。

辛亥革命後,劉先入檬苓社任教,民國四年(1915),入易俗社任導演。此間他自編自導的劇目有《中牟令》、《賀家墳》、《魯相撥葵》、《子平別解》、《文山殉國》、《雙烈女》、《艾孝子》等。他傳師授徒,不循舊習,對學生排戲,先講劇情和人物身份,後教念唱。民國十三年脫離易俗社,自組“秦鍾社”於三原,後改“新聲社”。他一生培養出的戲曲人才有百名以上,為人稱道者有耿善民、劉毓中、劉易平、王斌秦、崔曉鍾、王應鐘、劉瓊鍾、惠醒秦、姜望秦、湯秉鍾等。民國二十三年,甘肅省慕其名,用飛機將其接到蘭州演出。轟動全城。民國二十四年病故於西安,享年六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