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劉牧,原杭州臨安(杭州)人,後因祖父劉彥琛為吳越王將,“有功刺衢州,葬在西安”(王安石《劉君墓志銘》,見《王文公文集》卷九五),故又為西安(今浙江衢縣)人。他“少則明敏,年十六求舉進士不中”,(同上)故買書閉門讀之,再考而為舉首,調任衢州軍事推官。後在范仲淹、富弼等推舉下,曾任兗州(今山東兗州)觀察推官、大理寺丞、廣南西路(今桂林)轉運判官、湖北路(今湖北)轉運判官、尚書屯田郎中等職。
主要著作
清代朱彝尊《經義考》載其易學著作有:《卦德通論》一卷(《紹興書目》作《統論》),新注《周易》十一卷(《紹興書目》作十卷),《周易先儒遺論九事》一卷,《易數鉤隱圖》一卷(《讀書志》、《紹興書目》作三卷)。其門人“秘(吳秘)上其書於朝,黎獻(黃黎獻)序之”(《宋元學案》卷二)。其易注今不傳,而《易數鉤隱圖》保存在《道藏洞真部靈圖類》。其生平事跡主要見王安石撰寫的《墓志銘》、《宋元學案》、《宋史翼》。
學術貢獻

社會評價
劉牧一生治盜賊,平叛亂,政績顯著。宋介石評價他治理館陶之時說:“若夫行乎仁義,使百里之內咨而嬉,癯而肥,瘡而良,匱而昌,茲縣令之事也。先之固能行之矣。”(《徂徠先生文集》卷十八)他為官極為清廉,“於財物無所顧計”,以至“家貧無以為喪,自棺槨諸物皆荊擊士人為具”,但是他才學雙全,為當時人所讚頌。《宋元學案稱:“先生既優於學,優於才,又為范、富二公所知,一時士大夫急譽之。”(卷二)學術上曾拜范仲淹為師,致力於實學。在任兗州觀察推官時,“又學《春秋》,於孫復與古介為友”,“從學於泰山之間”,屬宋代泰山學派,被《宋元學案》列入“泰山學案”中。其易學師承范諤昌,傳陳摶河洛之學。《宋元學案》云:“先生又受《易》學於范諤昌,諤昌本於許堅,堅本於种放,實與康節同所自出。”《東都事略儒學傳》云:“陳摶讀《易》以數學授穆修,以象學授种放。放授許堅,堅授范諤昌。”《宋史朱震傳》云:“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從以上記載看,劉牧易學淵源師承分明,當來自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