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劉心武](/img/2/b8f/wZwpmL4AjMwATO4YDO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g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42年6月4日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
1950年後定居北京。中學時期愛好文學。
1958年開始發表作品。
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後任中學教員15年。
1976年後任北京出版社編輯,參與創刊《十月》並任編輯。
1977年發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該作被視為傷痕文學的發軔之作。主編雜誌,被批煽動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翅膀。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任中國作協理事、《人民文學》雜誌主編等職。是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全委會委員。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5年發表紀實作品《5·19長鏡頭》、《公共汽車詠嘆調》,再次引起轟動。
1986-1987在《收穫》雜誌開闢《私人照相簿》專欄,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
![合併圖冊](/img/3/f45/wZwpmLwIjN1cjM1ATN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U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87年2月《人民文學》一、二期合刊全文刊發高行健推薦的小說——以流浪經歷為素材、描寫西藏風俗的《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蕩蕩》(作者:馬建)。由於該小說違反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劉心武辭去《人民文學》主編一職。
後由於他對此作出了誠懇的自我批評,中國作協書記處決定他回編輯部主持工作。
1987年9月23日應美國紐約華僑時報的邀請,赴美國訪問並在哥倫比亞大學等13所大學講學,為期六周。
通過演講、座談、介紹近十年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c/962/wZwpmL2UjN0YDN2ITN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U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92年後發表大量隨筆,結為多種集子。
1993年開始發表《紅樓夢》研究論文,陸續出版多部專著,後修訂增補為《紅樓望月》,出版專著《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等。
1995年後開始嘗試建築評論。出版《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材質之美》等。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a/a35/wZwpmLwYDO4YjMzcDM0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A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短篇小說代表作還有《我愛每一片綠葉》、《黑牆》、《白牙》等。
中篇小說代表作有《如意》、《立體交叉橋》、《小墩子》等。長篇小說有《鐘鼓樓》(獲全國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後又開創圖文相融的新文本,推出圖文並茂的長篇《樹與林同在》。著有《明星和我》系列文章,“民工三部曲”之《護城河邊的灰姑娘》《民工老何》《潑婦雞丁》,“北海三部曲”之《仙人承露盤》《九龍壁》《五龍亭》,歌劇劇本《老舍之死》。
2005年受邀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系列節目,原定為36講,但至23講時遭致“紅學家”干預而停播。2007年起繼續主講《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及《〈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系列節目,至2010年總計播出61講。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0/83c/wZwpmL3UTOxYDO4MDM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A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06年4月12日,劉心武應紐約華美人文學會之邀抵達美國,4月16日於哥倫比亞大學做了兩次“紅樓揭秘”演講。
2011年3月1日,出版《劉心武續紅樓夢》。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劉心武以23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18位,引發廣泛關注。
2012年6月7號,劉心武的《掐辮子》入選天津語文高考閱讀。
出版列表
年代 | 書名 | 出版社 |
1978年 | 母校留念 |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
1979年 | 班主任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1979年 | 讓我們來討論愛情(合著)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80年 | 劉心武短篇小說選 | 北京出版社 |
1980年 | 我是你的朋友 | 北京出版社 |
1980年 | 這裡有黃金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1982年 | 如意 | 北京出版社 |
1983年 | 同文學青年對話 | 文化藝術出版社 |
1985年 | 鐘鼓樓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1985年 | 日程緊迫 | 民眾出版社 |
1986年 | 都會詠嘆調 | 作家出版社 |
1986年 | 木變石戒指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1987年 | 斜坡文談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1992年 | 風過耳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1992年 | 獻給命運的紫羅蘭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3年 | 四牌樓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1993年 | 劉心武文集(8卷) | 華藝出版社 |
1993年 | 一窗燈火 | 華藝出版社 |
1993年 | 富心有術 | 民眾出版社 |
1994年 | 秦可卿之死 | 華藝出版社 |
1994年 | 仰望蒼天 | 知識出版社 |
1995年 | 人生非夢總難醒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5年 | 仙人承露盤 | 華藝出版社 |
1996年 | 邊緣有光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1996年 | 我是劉心武 | 團結出版社 |
1996年 | 你哼的什麼歌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1996年 | “後世紀”的文化瞭望 | 灕江出版社 |
1996年 |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1996年 | 劉心武怪誕小說自選集 | 灕江出版社 |
1996年 | 劉心武雜文自選集 | 百花文藝出版社 |
1997年 | 胡同串子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1998年 | 棲鳳樓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1998年 | 我眼中的建築與環境 |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1999年 | 樹與林同在 | 山東畫報出版社 |
1999年 | 紅樓三釵之謎 | 華藝出版社 |
1999年 | 過隧道的心情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0年 | 樓前白玉蘭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2000年 | 我愛吃苦瓜 | 廣州出版社 |
2000年 | 劉心武侃北京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2001年 | 親近蒼莽 | 中國旅遊出版社 |
2001年 | 從憂鬱中升華 | 文匯出版社 |
2002年 | 春夢隨雲散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2年 | 劉心武自述 | 大象出版社 |
2002年 | 京漂女(自繪插圖) | 中國文聯出版社 |
2003年 | 畫梁春盡落香塵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2003年 | 眼角眉梢 | 新華出版社 |
2003年 | 天梯之聲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4年 | 在柳樹臂彎里 | 光明日報出版社 |
2004年 | 材質之美 |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
2004年 | 站冰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5年 | 心靈體操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2005年 | 紅樓望月 | 書海出版社 |
2005年 |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 | 東方出版社 |
2005年 |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二部) | 東方出版社 |
2005年 | 劉心武解讀人世情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2005年 | 劉心武感悟平常心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2006年 | 紅樓拾珠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2006年 | 劉心武揭秘古本紅樓夢 | 人民出版社 |
2006年 | 戴敦邦繪劉心武評金瓶梅人物譜 | 作家出版社 |
2006年 | 藤蘿花餅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2006年 | 我是劉心武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2006年 | 用心去游 | 上海三聯書店 |
2006年 | 劉心武自選集 | 雲南人民出版社 |
2007年 | 四棵樹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2007年 | 一切都還來得及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7年 |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三部) | 東方出版社 |
2007年 | 長吻蜂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7年 | 善的教育 | 華齡出版社 |
2007年 | 私人照相簿 | 華齡出版社 |
2007年 | 世道人心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7年 | 尋美感悟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7年 | 草根情懷 | 中國青年出版社 |
2007年 |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第四部) | 東方出版社 |
2008年 | 健康攜夢人 | 中國海關出版社 |
2008年 | 上有老下有小 | 團結出版社 |
2009年 | 人在胡同第幾槐 | 中國文聯出版社 |
2009年 | 劉心武短篇小說 | 現代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劉心武中篇小說 | 現代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劉心武散文隨筆(自選自評集) | 現代教育出版社 |
2009年 | 八十六顆星星 | 希望出版社 |
2010年 | 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2010年 | 紅樓眼神 | 重慶出版社 |
2010年 | 人情似紙 | 江蘇文藝出版社 |
2010年 | 命中相遇 | 上海文藝出版社 |
2011年 | 劉心武續紅樓夢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2011年 | 紅樓夢(周汝昌校前80回、劉心武續後28回)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2011年 | 劉心武心靈隨感 | 時代文藝出版社 |
2011年 | 聽劉心武說房子的事兒 | 中國商業出版社 |
2012年 | 風雪夜歸正逢時 | 灕江出版社 |
2012年 | 人生有信 | 江蘇人民出版社 |
2012年 | 劉心武評點《金瓶梅》 | 灕江出版社 |
2013年 | 空間感 | 灕江出版社 |
2014年 | 飄窗 | 灕江出版社 |
2014年 | 風箏點燈 | 新世 界出版社 |
粗體為紅學著作 |
獲獎情況
![漫畫劉心武](/img/2/3ad/wZwpmL0gDM2QTMwIjNz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Y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劉心武的作品多次獲獎:
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年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
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等都曾獲全國性獎項;
長篇小說《四牌樓》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
2018年12月12日,文萃錢塘—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暨第二屆杭州錢塘江文化節閉幕式在浙江杭州舉行。劉心武被授予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貢獻獎。
作品影響
![《劉心武說‘世道人心’》](/img/4/702/wZwpmL3cTN0QjNxUjM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I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其雜文《錯過》被選入蘇教版八下語文教材,《白樺林的低語》被選入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六年級上期語文教材,《百合獻給誰》被選入上海國小實驗教材。《冬日看海人》被編入國中七年級課本。
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於作理性的巨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
代表作品
鐘鼓樓
![劉心武作品](/img/2/7f9/wZwpmL2IDO3ETM3UjN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Y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部小說只寫了1982年12月12日這天上午5點到下午5點12個小時裡,在北京鐘鼓樓一帶發生的一系列貌似平凡卻很值得玩味的事。四合院裡的薛家辦喜事,沒想到婚宴上竟出現了驚險場面;女大學生單戀著一位年輕的翻譯,而年輕翻譯和他的對象卻又受到一位農村姑娘的干擾;一位離過兩次婚的“浪漫女性”,大膽地追求著一位副部長;當年北京丐幫的後代到婚宴上來大吃大喝,不想後來卻被一位不動聲色的老頭點穴癱倒;一位熱心人卻處處惹人厭煩;一位老編輯被一位“文壇新秀”氣得發抖……作者筆下出現了一系列鮮明而生動的人物形象。在他的娓娓敘述中,讀者還可以了解北京鐘鼓樓的沿革、四合院的變遷,飯館酒肆的興衰,結婚風俗的變化,集郵武術方面的知識……本書內容豐富,手法新穎,把莊重的歷史感和深刻的命運感交融在一起,使讀者聽到時代的足音,想到民族的使命,標誌著作者在創作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班主任
![著名作家劉心武 劉文韜 攝](/img/3/701/wZwpmLxIzNxgjN5UDM0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A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77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作,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首獎。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4/ab0/wZwpmLxYDOxQjM4MDOwM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g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小說發表後引起社會各方面的強烈反響,出乎《人民文學》編輯部意料。編輯部收到的各界讀者來信不下數千封,來自祖國東西南北二十幾個省區。當然教育戰線的來信最多了,也有不少中學生、青少年寫信控訴“四人幫”的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對他們心靈造成的傷害。貴州偏遠山區某勞改所一個少年罪犯講了他與宋寶琦類似的經歷,沉痛控訴“四人幫”“殺人不見血”。而今讀了《班主任》這一篇,他有幡然悔悟,重新起步之意。要而言之,《班主任》在社會各界引起的反響,用“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句話來形容再恰當不過。這是一種心靈的感應和共振。劉心武的小說觸著了讀者心靈深處的痛楚或驚醒了他們,這就是作品的力量所在,也是小說最成功之處。
飄窗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e/39e/wZwpmL2MDNxAzN3UDN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Q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14年推出由灕江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飄窗》,被奉為20年來現實主義力作。書中透過飄窗展開了一幅當代“清明上河圖”,展現出當代各層人等的生存困境、人性尊嚴以及斑駁的世間風景。
在《飄窗》中,劉心武描寫了包括薛去疾、歌廳媽咪、水果販子、司機保鏢、黑社會老大等在內的近30個人物,雖然只有十幾萬字,但以紛繁的線索和巧妙的勾聯,展現出當代各層人等的生存困境和人性的複雜多面。“有些人你以為很粗糲單純,但是走近後,全然不是那回事;而有些人的善,卻不經意間存在於你想像不到的角落。”劉心武描寫的這些人,或許是他的朋友甚至故交,或許是他主動跟他們長時間交談過,或許僅僅在他的飄窗台上晃動過,或許是從哪裡“移接”過來,而今在他筆下,透過他們的生命軌跡,呈現出本真的面貌以及斑駁的世間風景。
![劉心武獲獎作品《四牌樓》 劉文韜 攝](/img/e/aa1/wZwpmL1cDM5IjM1MDM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A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生活紛繁豐滿,情節扣人心弦。在這部展現當代人生存困窘與拷問人性堅脆的作品裡,活躍著一大群今日文學中罕見卻又如此鮮明的各類人物,充滿了作家的敏銳發現、獨特感受、深刻反思和無限悲憫。書中浸潤著人道主義思想、知識分子自省意識、風俗世相中人的生命狀態,是一部地氣豐沛、思力深沉,性情、感應和生趣都格外豐饒的長篇小說。
紅學成就
續寫紅樓
劉心武寫《紅樓夢》。
內容簡介
劉心武說自己之所以續寫《紅樓夢》,是因為程偉元和高鶚以活字排印方式推出一百二十回《紅樓夢》,這使得曹雪芹原創的前八十回《紅樓夢》流傳至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他們對前八十回手抄古本的改動,留下了遺憾。而後四十回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劉心武推論,曹雪芹其實寫完了《紅樓夢》全書,總共108回,只是後面的28回章節遺失了。現在他所寫的《劉心武續紅樓夢》,基本上延續了曹雪芹的原意。
續稿殺青
七年之功嘔心瀝血
著名作家劉心武因多次發表他的大膽探佚說,為原本只有“紅學家”才有資格涉足的“紅學”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為草根“紅迷”隊伍壯大,拉起了大旗。4年前,劉心武就表示高鶚所續寫的《紅樓夢》後四十回內容和原著精神不符,並稱曹雪芹《紅樓夢》全本不是120回,而是108回,他打算重新續寫後28回。去年3月,他在新書中已經試著列出了他臆想中的後28回目錄,並推演出主要情節,但表示還未動筆。
14日晚上6時35分,出版商“鳳凰聯動”在微博上宣布:“劉心武舉七年之功,嘔心瀝血,根據各類探佚成果和豐富的想像力,重續《紅樓夢》後28回,日前已經殺青。港台大陸三地將在4月中旬同日出版。中國各大文學期刊同時間盛大轉載。” 同時,鳳凰聯動總裁張小波也用“確為重大訊息”來轉帖並助推該條新聞。該公司宣傳策劃鄭雨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劉心武續寫的《紅樓夢》後28回目前已經完稿,他們正在籌備出版此書,但具體的情況還不方便透露。
四月出書
起印就是100萬冊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e/6f1/wZwpmL2YDN3gzM0cDM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A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昨天上午,張小波在微博上說,他此次簽下了一個大單子,壓力很大,起印就100萬冊。他為自己加油:“我要努力啊!”如此舉動,是否看好的是劉心武的市場號召力?但張小波強調,劉心武的續寫之舉不是別人能夠影響的,他絕對沒有做“推手”。
張小波說,90年代初,劉心武發表中篇小說《秦可卿之死》時曾說:“這只是一種基本上用現代語體寫的小說,與所謂的‘續作’、‘補作’還有重大區別。我以為那是必須摹擬‘曹體’的;我目前還沒有那樣的能力和勇氣。”由此可見,劉心武早就懷有重續紅樓夢的心愿。在重續中,寶玉、黛玉等主要人物都將有新的“歸宿”。劉心武認為,《紅樓夢》以大悲劇收場:在黨派紛爭篡權奪位鬥爭中,賈王史薛及甄家一敗塗地,鳳姐兒不堪凌辱投江自盡,元春被人誣陷害死,賈母死後黛玉愈發沒了靠山,於月圓之夜步入湖中。黛玉死後,寶玉和寶釵完婚,寶釵因內外交困染病而亡,衛若蘭臨死前又將湘雲託付給寶玉。寶玉湘雲二人一路行乞,雖不斷有下人好心收留,但湘雲溘然而逝,寶玉大徹大悟,回歸天界恢復神瑛侍者身。
先前構思有出入
15日晚,出版商的微博又披露了劉心武續寫的前五回目錄:“第81回:中山狼吞噬薄命女河東獅吼斷無運魂。第82回:睿探春安民止謠諑,達寶玉婚禮贈麒麟。第83回:史太君失語難瞑目,金鴛鴦守志寧玉碎。第84回:倪二哥廟會遇知音,冷三爺村肆警舊雨。第85回:玻璃大圍屏釀和番,臘油凍佛手埋奇禍”。對比來看,劉心武最終完稿的回目和幾年前的構思有些出入,說明他在寫作中,對最初的構想是做了調整的。記者查閱《〈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一書的最後部分,當時的28回回目中,第82回標題是“謠諑四起官中大亂,封園閉戶膽戰心驚”、第84回是“平安州事發不太平,灑淚亭鶴唳難灑淚”、第85回是“暖畫破碎藕榭削髮,冷月蕩漾絳珠歸天”。
此前,劉心武猜測曹雪芹後28回最後5回的目錄是:第104回,哭向金陵鳳姐命斷,疾走江南寶玉神昏。第105回,瓜州渡口妙玉獻身,金山寺下悍王殞命。第106回,空茫大地中秋詩否,白首雙星能聚幾時。第107回,飢怡紅寒冬噎酸齏,病枕霞雪夜圍破氈。第108回,神瑛頓悟懸崖撒手,石歸山下情榜儼然。
八十回後回目
以下為劉心武2006年提出的八十回後回目:
八十一回 中山狼吞噬薄命女 河東獅吼斷無運魂 | 九十五回 玻璃大圍屏釀和番 臘油凍佛手埋奇禍 |
八十二回 謠諑四起官中大亂 封園閉戶膽戰心驚 | 九十六回 潢海鐵網山虎兕搏 檣林智通寺香魂斷 |
八十三回 史太君無奈大廈傾 金鴛鴦有志寧玉碎 | 九十七回 寧國府舊帳成首罪 榮國府新咎遭抄揀 |
八十四回 平安州事發不太平 灑淚亭鶴唳難灑淚 | 九十八回 月落烏啼寒霜滿天 食盡鳥泣奔騰流散 |
八十五回 暖畫破碎藕榭削髮 冷月蕩漾絳珠歸天 | 九十九回 良兒誤竊真相大白 鳳姐掃雪痛心疾首 |
八十六回 勉為其難二寶成婚 似曾相識枕霞出閣 | 一 百 回 獄神廟茜雪慰寶玉 攏翠庵賈芸感詩仙 |
八十七回 椿靈抗旨遠走高飛 司棋殉情殃及池魚 | 百零一回 巧姐兒遭騙臨絕地 劉姥姥報恩如湧泉 |
八十八回 薛寶釵借詞含諷諫 王熙鳳知命強英雄 | 百零二回 傅秋芳妙計賺令牌 紅衣女巧言阻金榮 |
八十九回 貪高位雨村昧良知 顧大局襲人舍聲名 | 百零三回 靚兒棄前嫌護靈柩 卍兒釋新怨守絕密 |
九 十 回 蔣玉菡偏虎頭蛇尾 花襲人確有始有終 | 百零四回 哭向金陵鳳姐命斷 疾走江南寶玉神昏 |
九十一回 霰寶玉晨往五台山 雪寶釵夜成十獨吟 | 百零五回 瓜州渡口妙玉獻身 金山寺下悍王殞命 |
九十二回 甄寶玉送回賈寶玉 甄士隱默退賈雨村 | 百零六回 空茫大地中秋詩否 白首雙星能聚幾時 |
九十三回 衛若蘭射圃惜麒麟 柳湘蓮拭劍賞梅瓶 | 百零七回 飢怡紅寒冬噎酸齏 病枕霞雪夜圍破氈 |
九十四回 蘅蕪君化蝶遺冷香 枕霞友望川留余憾 | 百零八回 神瑛頓悟懸崖撒手 石歸山下情榜儼然 |
探佚的紅樓人物命運
人物 | 劉心武擬定 | 高鶚續書 |
寶玉 | 回到赤瑕宮恢復神瑛侍者身份 | 出家 |
黛玉 | 中秋之夜沉湖自盡 | 寶釵成親之日病逝在瀟湘館 |
薛寶釵 | 染病抑鬱而終 | 獨守空閨,抱憾終身 |
王熙鳳 | 不甘屈辱投水自盡 | 貧病而死,草蓆裹屍而葬 |
迎春 | 懸樑自盡 | 被丈夫虐待而死 |
探春 | 遠嫁島國 | 遠嫁異鄉,後隨夫回京續職 |
賈母 | 受驚嚇中風而亡 | 年老體衰生病而死 |
鴛鴦 | 被逼婚刺喉自盡 | 殉賈母上吊而死 |
元春 | 政變中被縊死 | 病歿 |
李紈 | 被封為誥命夫人時喜極而亡 | 年輕守寡,晚年母以子貴 |
妙玉 | 和忠順王同歸於盡 | 被強盜擄走,不知所終 |
史湘雲 | 與寶玉結髮,貧賤夫妻 | 丈夫早死,立志守寡 |
巧姐 | 被賣入妓館,後嫁板兒為妻 | 欲賣潘王,劉姥姥設計施救 |
襲人 | 被忠順王父子霸占,後嫁蔣玉菡 | 王夫人作主嫁給蔣玉菡 |
司棋 | 自焚而亡 | 撞牆而死 |
揭秘紅樓
自2005年4月2日起,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播出大型系列節目《劉心武揭秘〈紅樓夢〉》,邀請劉心武主講。
該節目先後推出了秦可卿系列、賈元春系列、妙玉系列、林黛玉系列、薛寶釵系列、賈寶玉系列、史湘雲系列及“80回後真故事”等,至2010年3月27日止,總計播出61期。此間,亦相繼推出四部同名書籍和《〈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一書。
該講座基本囊括劉心武通過文本細讀和原型研究,對《紅樓夢》進行探索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心得,是劉心武研究成果的重要匯報。節目內容涉及《紅樓夢》概況總說、曹雪芹家世與歷史背景、各種探佚線索與分析等,並解讀出書中數十位人物命運軌跡,由此提出諸多認知《紅樓夢》的新的高級精神內涵。
節目目錄
(01)劉心武談紅學(上)
(02)劉心武談紅學(下)
(一)
(03)賈府婚配之謎
(04)秦可卿抱養之謎
(05)秦可卿生存之謎
(06)秦可卿出身之謎
(07)帳殿夜警之謎
(08)曹家浮沉之謎
(09)日月雙懸之謎
(10)蔣玉菡之謎
(11)北靜王之謎
(12)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13)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二)
(14)秦可卿被告發之謎(上)
(15)秦可卿被告發之謎(下)
(16)賈元春原型之謎
(17)賈元春判詞之謎
(18)賈元春死亡之謎
(三)
(19)妙玉排序之謎(上)
(20)妙玉排序之謎(下)
(21)妙玉身世之謎
(22)妙玉情愛之謎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2》](/img/a/aee/wZwpmLxIDO4cjM1ADM0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A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3)妙玉結局大揭秘
(四)
(24)林黛玉血緣之謎
(25)林黛玉眉眼之謎
(26)黛釵合一之謎
(27)林黛玉險境之謎
(28)林黛玉結局大揭謎
(五)
(29)薛寶釵選秀之謎
(30)薛寶釵指婚之謎
(31)薛寶釵情愛之謎
(32)薛寶釵與賈母關係之謎
(33)薛寶釵情障之謎
(34)薛寶釵結局大揭秘
(六)
(35)玉石之謎
(36)賈寶玉人格之謎
(37)賈寶玉意淫之謎
(38)賈寶玉多重人格之謎
(39)賈寶玉結局大揭秘
(七)
(40)史湘雲出場之謎
(41)史湘雲寄養之謎
(42)史湘雲定親之謎
(43)金麒麟之謎
(44)史湘雲結局大揭秘
(八)
(45)全本《紅樓夢》之謎
![《劉心武揭秘紅樓夢3》](/img/9/6d6/wZwpmLwcTM0UDO0QzM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M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46)《紅樓夢》結構之謎
(47)賈迎春之謎
(48)香菱之謎
(49)賈家獲罪之謎
(50)賈惜春之謎
(51)襲人、麝月之謎
(52)賈探春之謎
(53)王熙鳳、巧姐之謎
(54)李紈之謎
(55)獄神廟之謎
(56)金陵十二釵副冊之謎
(57)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謎
(58)“情榜”之謎
(59)八十回後回目之謎(上)
(60)八十回後回目之謎(中)
(61)八十回後回目之謎(下)
曹雪芹是寫完了《紅樓夢》的,共108回,可惜80回後迷失。現在大家所看到的120回通行本的後40回,是1791年萃文書屋老闆程偉元和文人高鶚聯手攢出來的,那時曹雪芹辭世已近30年。程高本用活字擺印後流布甚廣,使曹雪芹前80回得以普及,功不可沒,但所續後40回背離曹雪芹原意,歷來多有讀者不滿。120回通行本流布後,續作疊出,但絕大多數都從120回後續起,離曹雪芹原筆原意更遠。當代有作者從80回後續寫,各有特點,但大都是自由發揮。
![劉心武在百家講壇上](/img/b/d0a/wZwpmL4ITN5ADMyQzN1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c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劉心武研究《紅樓夢》已有20餘年,他通過原型研究、文本細讀,探佚 出了曹雪芹寫成又迷失的後28回的內容,在探佚的基礎上,試圖復原出曹雪芹後28回的大致面貌,歷時7年完成了這部《劉心武續紅樓夢》。劉續試圖進入曹雪芹的文本語境,對前80回中所有“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筆逐一進行了照應,並對古抄本中所有脂硯齋、畸笏叟批語中透露、逗漏的後28回的情節、細節、文本用語、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兌現。
這本書自問世以來,一直遭人質疑,凡續撰經典作品者,被人質疑,也屬常理。不可否認,劉心武的紅樓夢給讀者以另外角度去看紅樓夢。
劉心武續紅樓夢裡主要人物命運
賈寶玉
與寶釵結為連理,後因不願入仕而出家,經甄寶玉提點還俗,歷經賈家徹抄、牢獄等大驚大險後,大徹大悟,懸崖撒手,回歸天界,恢復神瑛侍者身份。
林黛玉:
絳珠仙草黛玉夙願已還,淚盡血現,遁水仙去,沉湖而死。
薛寶釵:
與寶玉成婚後,想盡一切辦法引導丈夫走仕途經濟之路,未成想反而逼走了寶玉,寶釵心力交瘁,染病而亡。
王熙鳳:
被賈璉貶為侍妾,且於賈家被抄後淪為階下囚,在押回金陵老家途中,不堪凌辱,投江自盡。
史湘云:
嫁給如意郎君衛若蘭,但好景不長,丈夫不幸於虎兕最後一搏中遇難,臨死前將史湘雲托於寶玉,成就金麒麟之緣,後湘雲與寶玉攜手紅塵……
妙玉:
忠順王追查賈府寶物,妙玉為掩護賈寶玉,和忠順王同歸於盡。
紅學因緣
根源
劉心武是上國小的時候,發現父親睡覺的那個床的枕頭特別高就掀開枕頭發現裡面就有這個《紅樓夢》,還不是線裝的,但是印刷年代非常古老,裡面還有繡像,劉心武就覺得挺有意思,劉心武的父母他們覺得他小,是不提倡他看,但是真發現劉心武從枕頭底下薅出來看吧,他們也沒有譴責。劉心武最早看《紅樓夢》應該就是在上國小,大概那個時候應該是十二歲。
在青年時期,應該說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後期,那個時候看《紅樓夢》就很安全,因為毛主席對《紅樓夢》發表了他的一些意見,後來評紅是一件非常安全的事情,而且《紅樓夢》又重印了,所以這個時候讀《紅樓夢》。但是劉心武有自己的心得,就是那種人生的那種滄桑感。可是劉心武覺得好像經歷了很多事情以後,人與人之間,人情,就開始琢磨這些東西,劉心武覺得那個時候就開始讀出味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發表些許研紅文字後,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來信贊其“善察能悟”,大受鼓舞,後與周老開始研紅通信,2003年二人通信獲《文匯報》﹝ 長江杯﹞徵文優秀作品獎。
到現在劉心武覺得仍然還保持著一份敬畏之心,不敢說自己把《紅樓夢》就讀懂讀通了。劉心武覺得越這樣倒越好,因為如果都覺得自己就完全讀懂讀通了,就正確了,劉心武現在在這兒講《紅樓夢》就是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了,那劉心武也就不會再去讀了,他就會覺得還讀幹嗎啊?現在劉心武還要讀,還仍然充滿了新鮮感,覺得可能還會有新的收穫。
獨特觀點
![劉瀏[當代作家劉心武]](/img/c/5f1/wZwpmL2MTN3IjNyQzM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M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劉心武先生認為,《紅樓夢》是一部具有自傳性、家族史特點的作品,其中的許多人物在生活中都有原型。而秦可卿則是解讀《紅樓夢》的一把總鑰匙,破解了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才能了解曹雪芹真正的創作意圖。他認為,秦可卿的真實出身是清朝康熙時期廢太子胤礽藏匿在曹府的女兒,也就是一位尊貴的公主級人物。有關她的所有疑團都與她的這個真實身份有著密切的關係。
自從《百家講壇》播出劉心武講《紅樓夢》的節目後,叫好聲一片,罵聲也不少。所有的聲音中,最令他氣憤的一種聲音,來自紅學家馮其庸和李希凡,“有人說我擾亂了社會文化的方向,感覺在給我扣帽子”。但劉心武說,自己是一個性格特別的人,不會生氣,“這些紅學專家的批評確實對我研究紅學產生了干擾,但同時也是對我的一種激勵,我甚至從中獲得了一種動力。在這些質疑和尖銳的批評聲中,我獲益匪淺,還得到了一種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