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劉永華[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劉永華(1970 .1-),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福建上杭人。1991 年獲得廈門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廈門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 2003 年獲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東亞系哲學博士學位。著作有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等。

人物經歷

曾任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 年獲得廈門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廈門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碩士學位, 2003 年獲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東亞系哲學博士學位。2010-2011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主講明清鄉村社會文化史、中國傳統禮儀、法國年鑑學派史學述評、西方社會文化史原著選讀等課程。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明清社會文化史、明清社會經濟史、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等,同時關注人類學理論的發展動向。近年來,從事中國鄉村禮儀與宗教科儀本、晚清徽州鄉民生活等課題的探討。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歷史人類學學刊》《讀書》、Late Imperial China、The China Journal、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等海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書評等三十餘篇。 《歷史人類學譯叢》(北大出版社,2009年至今)執行主編。

作品

Confucian Rituals and Chinese Villagers: Ritual Change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a Southeastern Chinese Community, 1368-1949. Leiden: Brill, 2013.

《中國社會文化史讀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馬丁·蓋爾歸來》(譯著),納塔莉·澤蒙·戴維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法國史學革命:年鑑學派,1929—1989》(譯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歷史之島》(合譯校),馬歇爾·薩林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福建宗教史》(合著),陳支平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論文

2012 "Daoist Priests and Imperial Sacrific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The Case of the Imperial Music Office (Shenye Guan), 1379–1743", Late imperial China,Volume 33, Number 1, June 2012。

2011《祭譜與游譜:有關閩西 客家族譜相關儀式的筆記》,《相聚休休亭:傅衣凌教授誕辰100周年紀念文集》,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年。

2011《時間與主義》,《讀書》2011年,第7期。

2010《不倦的教誨,不滅的薪火——讀<楊國楨教授治史五十年紀念文集>》,《人文國際》第2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

2010《正德癸酉平陽堯廟改制考:平陽堯廟〈三聖廟碑〉解讀》,載《民俗曲藝》第167期(2010.3)

2010《赦罪書的詩學與政治:娜塔莉.澤蒙.戴維斯的<樓案中的虛構>》,載《人文國際》創刊號,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

2009 Review of Brigitte Baptandier, The Lady of Linshui: A Chinese Female Cult. Published in The China Journal, no. 62, July 2009

2009 “民間”何在?——從弗里德曼談到中國宗教研究的一個方法論問題。收入復旦文史專刊之二《“民間”何在,誰之“信仰”》,中華書局,第1-25頁。

2008《清國中國東南地區的糧戶歸宗改革——來自閩南的例證》,載《中國經濟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

2008《〈文化貿易:清代至是國時期四堡的書籍交易〉評介 》,載《歷史研究》2008年第4期。

2008《強盜、高僧和死者的“契約意識”》,載《東方早報·書評周刊》2008年10月19日,又載《書評的解剖》(東方早報·上海書評)第四輯,上海書店出版社 2009年版

2008《 明清時期的神樂觀與王朝禮儀——道教與王朝禮儀互動的一個側面》,《世界宗教研究》第3期,第32-42頁。

2008 《明清時期的禮生與王朝禮儀》,《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九卷,第245-257頁。

2007 《道教傳統、士大夫文化與地方社會:宋明以來閩西四保鄒公崇拜研究》,《歷史研究》第3期,第72-89頁。

2007《風水:一個社會文化史的詮釋》,載《讀書》2007年第12期。

2006 Village Rituals, Imperial Sacrifices, and Taoist Liturgie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A Study in the Jiwenben (Manuals of Sacrificial Essays) of Sibao, Fujian. 族群、歷史與文化亞洲聯合論壇:人物與地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主辦,第237-287頁。

2006《 明清時期華南地區的祖先畫像崇拜習俗》,《廈大史學》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181-197頁。

2005 《明末至民國華南地區的族田與鄉村社會——以閩西四保為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52-60頁。

2004 《墟市、宗族與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第185-198頁。

2004 《亦禮亦俗——晚清至民國閩西四保禮生的初步分析》,《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2期,第53-82頁。

2003 《明清時期閩西四保的鄉約》,《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卷第2期,第21-45頁。

2002《 “我們”印第安人與“你們”美國人”》,《讀書》第9期,第32-38頁。

2000《清代廣東“不落家”史料一則》,《民俗研究》2000年第2期。

1998 17至18世紀閩西佃農的抗租、農村社會與鄉民文化。《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139-150頁。

1998《重利·揚名顯親·中國的資本主義》,《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8年第5期。

1997《評〈鄉土之鏈:明清會館與社會變遷〉》,載《歷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997《十九世紀南洋華人合會試探》,《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7年S1期

1997《中國傳統社會基層管理的模式》,《福建學刊》1997年第5期

1995 《關羽崇拜的塑成與民間文化傳統》,《廈門大學學報》第2期,第78-84頁。

1995《九龍江流域的山區經濟與沿海經濟》,《中國社會經濟史》1995年第2期。

1994 《文化傳統的創造與社區的變遷——關於龍巖適中蘭盆勝會的考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57-69頁。

1993《傳統中國的市場與社會結構——對施堅雅中國市場體系理論和巨觀區域理論的反思》,《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年第4期。

1993《宋元以來閩西社會的土客之爭與佃農鬥爭》,《中國社會經濟史》1993年第2期。

1991《唐中後期敦煌的家庭變遷和社邑》,《敦煌研究》1991年第3期。

獲獎記錄

“墟市、宗族與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為中心”。2005年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明清時期閩西四保的鄉約”。2005年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