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華[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劉永華[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

劉永華,男,1970年1月出生,廈門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福建上杭人。曾在1991年獲得廈門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獲得廈門大學歷史系歷史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東亞系哲學博士學位。

基本信息

學歷

劉永華劉永華
1987年9月—1991年7月廈門大學歷史系本科學生

1991年9月-1994年7月廈門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

1999年8月-2003年12月麥吉爾大學(McGillUniversity)東亞系博士研究生

工作簡歷

1994年8月-1998年8月廈門大學南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4年4月 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教學課程

中國古代史(下)

民間歷史文獻導論

法國年鑑派史學述評

中國傳統禮儀

中國經濟史學術動態與學術史

明清社會文化史

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

西方社會文化史原著選讀

主要著作

1、《福建宗教史》(合著),陳支平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歷史之島》(合譯校),馬歇爾·薩林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法國史學革命》(譯著),彼得·伯克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4、《馬丁·蓋爾歸來》(譯著),納塔莉·澤蒙·戴維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重要論文

1994“文化傳統的創造與社區的變遷——關於龍巖適中蘭盆勝會的考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57-69頁。

1995“關羽崇拜的塑成與民間文化傳統”。《廈門大學學報》第2期,第78-84頁。

1998“17至18世紀閩西佃農的抗租、農村社會與鄉民文化”。《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139-150頁。

2002“‘我們’印第安人與‘你們’美國人”。《讀書》第9期,第32-38頁。

2003“明清時期閩西四保的鄉約”。《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卷第2期,第21-45頁。

2004“亦禮亦俗——晚清至民國閩西四保禮生的初步分析”。《歷史人類學學刊》第2卷第2期,第53-82頁。

2004“墟市、宗族與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為中心”。《中國社會科學》第6期,第185-198頁。

2005“明末至民國華南地區的族田與鄉村社會——以閩西四保為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第3期,第52-60頁。

2006“明清時期華南地區的祖先畫像崇拜習俗”。《廈大史學》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第181-197頁。

2007“道教傳統、士大夫文化與地方社會:宋明以來閩西四保鄒公崇拜研究”。《歷史研究》第3期,第72-89頁。

獎勵

“墟市、宗族與地方政治——以明代至民國時期閩西四保為中心”。2005年獲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明清時期閩西四保的鄉約”。2005年獲廈門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