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宗

劉永宗,1979年出生於莆田,中國散文學會及莆田市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福建文學》、《福建日報》、《遼寧青年》等上百家省內外刊物;曾獲莆田市雲里風文學獎、《福建日報》副刊“最佳新人新作獎”。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文名:踏浪,原名劉永宗。曾用名:新大陸、劉榮宗。中學時代開始與文學結下不解之緣。曾當過建築工人、業餘記者。莆田市作家協會會員、《福建日報》2008年“七月新人”。

作品出版

作品散見於《黃河文學》、《寫作》、《作文天地》、《湄洲日報》、《湄洲日報海外版》、《校園文化報》、《野草》青年文學報、《青年詩人》雙月刊、《大方文藝》、《現代青年》、《向陽湖》、《莆田文學》、《莆田通訊》、《莆田晚報》、《華夏賢達》、《莆田僑鄉時報》、《東南早報》、《牛城晚報》、《文化人報》、《營口日報》、《福建日報》、《桂林日報》、《南陽廣播電視報》、《華夏美文》雜誌、《四川工人日報》、《雲南廣播電視報》、《大興報》、《青春潮》雜誌、《第十五屆雲里風文學獎作品集》等報刊、文集。2010年5月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漂泊是條青春的河》。

書評

質樸的石頭也開花

———讀劉永宗《漂泊是條青春的河》

□羅西

必須承認,認識劉永宗才剛剛開始。雖然,他謙稱我老師,我則一直堅持,寫作沒有老師,只有同學。

無意里看到他一些散落各報刊的短文,最初是對其署名“劉永宗”興趣,親切、鄉土,且斷定他是我老鄉,在我老家,這樣的名字俯拾即是;之後,是感動他的真實,如此原生態的,不打激素,也不包裝的名字就如此赤條條甚至傻氣地呈現出來,有勇氣,也誠懇自信。

然後,再看他的文章,就很有感覺了。甚至,我隱約看見我年輕或小時候的一些熟悉的影子,對文字的熱愛,對生活的艱難打拚,對芸芸眾生抱有一顆易動、悲憫的心……

很羨慕他的年輕與才情,雖然他現在還有彷徨、困惑,以及不得不為現實生活而到處奔走、妥協。他的文字,有生活,誠實,帶著體溫,雖然平實,線條單調,但是,仍然可以感動讀者,因為沒有矯情與造作。一個懵懂、老實、身無分文的的孩子,從農村直接走到城市,如同一棵掛泥的鄉野枇杷樹苗,活生生被帶到城市裡去栽種,那種突變帶來的諸多不適應,他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從體力到心力,才可以漸漸開出自己應該有的枝葉、花朵,或許也蒙塵,甚至灰頭灰臉的狼狽,但是內心越發堅定、清澈,保存祖輩以及那塊土地賦予他的那些本色本分與本真。

他去城裡流浪,背的行囊,卻是鄉村的月亮;最底層的打工生活,眷念的還是“故鄉的灶底土”和地瓜花;即使寫勵志感悟文章,仍然帶著石頭的氣息,粗礪,但有力量。從老家莆田到廈門、北京、昆明等,一路跑來,我聽到是風的聲音,而很少有他的嘆息,甚至喘息,我感受到他溫和敦厚背後的內心能量,不怨天尤人,做了再說,這樣的不屈青春,難得可敬,也接近壯麗。

他這樣寫到:在公園裡撿易拉罐、寶特瓶去賣。經過連續幾天的“蹲點”,我收集整理的廢品賣了十幾元錢,終於買回了一把氣筒和一些補胎的工具及材料……我騎上一輛舊腳踏車,載上用蛇皮袋裝著的這些東西,找了個車輛來往比較多的地方支起了小攤。第一天下來賺了7.5元,雖然不多,卻也知足……

一個年輕、心氣頗高的文青,放下內心所有的自尊、驕傲,去撿廢品賣錢,再用它買來修車用具,在路邊擺攤,風吹雨打,掙辛苦血汗錢……貧寒子弟,要堅持自己理想,很難,甚至是不幸,但是他折中、堅韌地走了一條半妥協的路線,白天為生存而努力,夜晚為夢想而發光……而且,他走得無怨無悔,甚至可以春風得意;文人多自憐,但我看到的是謹慎、理性與連貫的樂觀。艱苦不如意的文青,很容易淪為“憤青”,但是他卻因此錘鍊為一名“奮青”。

“激揚文字擺渡漂泊人生,典藏真情收割流浪歲月”,這是阿宗執著的追求。現在仍然在漂泊途中,這個集子,應是青春漂泊里記錄的活頁卡,點點滴滴,都閃耀著生命的質感和勞動的熱度,真實力量與樸素的感染力,讓我感同身受。生存、親情、友情、回憶、追求、清苦、勞碌、一點點感慨和掙扎……都是他文章里常常出現的關鍵字匯,明白而真摯的文字敘述里透出那淡淡的笑,我看見其內心的充實與自在。他是用腳丈量青春,文字只不過是勞作後一些奢侈抒情的呼吸。“上帝會眷顧經過苦難洗禮的心靈”的,我相信他說的這句話。

當然,內容的豐富、思想的深厚、文字的經營、想像力的飄逸等,阿宗還有很多很大空間可以拓展、進步。誠然,有堅持、有激情、有真誠,有“初心”,就可以走得更遠。再說,那些東西是可以學來的秀來的加強來的,所以不怕;另外,純樸、簡明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甚至可以發育為一種風格,石頭裡開出的花朵,不是奇葩,卻也驚喜。保存草根的質樸、清澈,泥土的芬芳,以及生來就具備的傳統文人的敏感、多情、正義和悲天憫人情懷,我相信,阿宗可以有更大的作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