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解放後近30年的各項農業技術改革他都積極參與,特別是以下幾項影響頗大:50年代海南不少地方番薯為主糧,他深入農村總結番薯高產經驗,如臨高多文的伴康初級社的番薯生產,從選良種、育苗到栽培管理都較先進獲得高產,推動了全島的番薯生產;海南東部早稻早播早插早抽穗揚花,多都迂上有規律的4月上旬清明風的影響,不但早插氣溫低、株矮、穗短、粒少、而且結實率低,他當時就提出要推遲早稻播插期,並多次在《海南日報》上公開辯論,在他的影響下年青一代在70年代就開始用早熟品種作試驗,獲得季節安排的成功,到80年代除了早造用遲熟種和水利條件差的仍早播外,水利條件好,用早熟品種,晚造配以感溫早熟品種雜交稻等的,早晚造都達到趨利避害,高產豐收,基本實現了他的心愿;海南原有的耕作制度較雜亂、落後,要推廣先進的耕作制度就要作大量的調查分析,他積極參與該課題的調研,在以後推廣中也作了大量工作;為了推廣矮稈水稻良種,年過半百的他,仍下到臨高縣城鎮公社蹲點親自種試驗田,探索矮稈良種珍珠矮等的栽培技術,為以後的推廣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