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劉存祿,男,漢族,生於1956年2月,甘肅清水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工程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原甘肅省武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武威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藝術成就
存祿自幼喜愛書法,初從唐人楷書入手,打下了比較紮實的童子功。
近年來,在政務之餘,致力於草書藝術的探求,潛心研習,臨池不輟。在反覆臨習智永《千字文》、孫過庭《書譜》等小草範本的基礎上,對張旭《古詩四貼》、《斷千文》,懷素《自敘帖》、大草《千字文》,黃庭堅《廉頗藺相如列傳》、《諸上座》等經典法帖下力尤勤,並上追張芝、“二王”,下涉王鐸等名家。師法古人的同時,虛心求教於當代著名書法大家,藝術功力日臻精進。其草書作品入展首屆“張芝獎”全國書法展、甘肅•貴州書法交流展,曾獲第三屆中日議員公務員書法展入展獎、“八一杯”中國南昌第八屆文學藝術大獎賽書法一等獎、首屆“三蘇杯”中國書畫大賽書法一等獎,入展鄭州大觀音寺首屆《心經》手卷全國書法作品大賽等。藝術評價
池墨潑飛雲紫毫揮廣宇——記狂草書家劉存祿文/翟萬益倪永偉書法是中國文化特有的高雅藝術,其中最能代表中國書法藝術的是草書,狂草又是各種書體中最有代表性的。它使中國文字由實用性的書寫工具上升為情感寄託的載情藝術,在狂草中,作為傳達信息的功能已減到最低限度,而書法的藝術性卻達到了極致。書法家創作狂草和人們欣賞狂草,“寫字”或“認字”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草書創作其實是藝術家在表現自己,是藝術家通過草書的形式在抒情表意,可以說狂草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依照禪宗“即心即佛”的理論,人的本心是清淨的,是具有佛性的,按照自然本性去做,尊重個人內心的覺悟,就是最佳的人生哲學。將這種哲學運用於書法上,書家們自然就會將注意力凝聚於能自由抒發個人情感的草書這種神鬼莫測、能夠盡情發揮情趣的藝術形式。《全唐詩》中沒有吟詠楷書之作,而竟有五十七首詩篇美贊草書,在中國書法史上,僅有“草聖”而無“篆聖”、“隸聖”,充分說明了草書藝術的無窮魅力。在當今,狂草也是眾多書法家痴迷追尋的選擇目標。劉存祿,堪稱其中的佼佼者。
我真正了解劉存祿先生,是在首屆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上見到他入展的一件草書作品,我是被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吸引過去的。面對這幅跌宕起伏的作品,我眼前一亮,沒有去考究作品寫的是什麼內容,只是久久地審視,逐漸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那幅作品整體布局奇妙,不論是排列組合的疏密,還是參差錯落的呼應,都有奪人心魄的氣勢,令人心旌蕩漾。“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似挾持風雲閃電隨時爆發,又似佇立海岸,任憑波浪翻滾,亂石穿空。深入細究,縷縷清醇氣息,徐徐播灑,讓人心馳神往。我才大為驚嘆,原來劉存祿創作水平這么高。以前,我對劉存祿先生也有大概了解,知道他是武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武威市書協名譽主席,是一名痴迷書法藝術的領導幹部,對當地書協支持很大,培養了一大批書法創作骨幹,提高了當地的書法創作水平,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書法藝術的發展,在當地書法隊伍中口碑很好。現在我才對劉存祿先生有了新的認識。評價他應該去掉領導幹部的身份,放到全國前沿的專業書法家當中衡量。以後,他又陸續加入了中國書協,擔任了省書協理事,我們就更加熟識起來,了解也就更加深入了。
劉存祿先生是一名聰明睿智、勤奮刻苦的書法研習者。他在書法研究上勤于思考、富有靈性,真正做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次見他的作品,都感覺變化很大,無論在筆法、字法、章法、墨法,還是氣韻、意境上都有一個較大的突破,逐步與經典靠攏,切中書法本體研究要害,藝術水平有質的飛躍,達到了較高的境界。更為難得的是他的勤奮虛心,經常求教於名家,邀同道“找毛病”,對自己的作品否定之否定。他在繁重的公務之餘,充分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攻讀書畫理論知識,進行書法臨習創作,幾十年如一日,臨池不輟、廢寢忘食、夜以繼日。我們每次相聚,交流書藝都是永恆的主題,每次他都拿出一摞一摞的臨習作品,《古詩四貼》《自敘帖》《諸上座帖》件件臨的都是形神兼備、惟妙惟肖,中堂、條幅、扇面、對聯,創作作品形式多樣、一絲不苟、暢美至極,面對這么多的精品佳作,欽佩之情不僅油然而生。“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天賦加勤奮,劉存祿先生的成功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劉存祿先生是一名具有深厚創作功力、堅持繼承傳統的書法創作者。他持之以恆堅持臨帖,從傳統經典中汲取養分,對於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書法技法理解深入,運用熟練,把草書的難點化解到自己的筆下,以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對狂草來說,筆法和結構全無定式可言,每一次創作,每一個字的筆法和結構都必須根據特定瞬間中筆、墨、紙的條件,根據周圍已經完成的結構形態見機行事。他的草書作品,整體氣息豪放縱逸,蒼茫渾厚、奔放流暢,一氣呵成;點畫精到、細緻入微、使轉勁健、結構淳古,蘊涵了書者深厚的書法功力、豐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高古的美學追求。細觀他的作品,下筆著意變化,抑揚頓挫,起伏使轉,運動中提按,收筆處回鋒藏穎,線條兩邊都顯現出毛邊的質感,特別是他利用漲墨書寫的時候,不但氣勢很開張和大氣,其線條也有一種爽辣的趣味。字形上誇張變形,有穩重敦實,有開張遊走,有剛勁挺拔,有婀娜飛逸,有的以“險絕取勝”,也有的於“平正”中見奇姿,萬態爭艷,異彩紛呈。在章法布局上,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大大地擴大了“迴環繚繞相拘連”的運動幅度,首尾呼應,上下相接、血脈相連、滿紙雲煙,充滿著活力,韻律和節奏,雖寂然無聲,卻有音樂的鏇律,顧盼有情、精神飛動。形成劉存祿書勢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一氣呵成的書寫所形成的濃淡墨色的自然變化,錯落有致,恍如一幅優美的圖畫,這種自然變化的墨色不但增強了他作品的可看性,更讓他的作品具備了鮮明的時代印跡。面對他的草書,那“聊發少年狂”般熾烈的激情撲面而來,這不正是狂草的真正境界嗎?
劉存祿先生是一名具有深邃思辨能力和獨到學術視野的書法思考者。經過多年刻苦研讀,他系統的研究了中國書畫史,對於漢字書體的演變、書家的風格,畫派的起落爛熟於心。與他聊天,你就能深深的感受到他對書法藝術的深刻理解。他一直主張在繼承傳統中求創新,認為不善於繼承,就沒有創新的基礎,不善於創新,就缺乏繼承的活力。創新時一定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去創新,不能進行一些不要傳統、割裂傳統的創作。他始終堅持繼承傳統就是要老老實實的食古、化古,走進傳統,潛心研習,用心琢磨,校其異同,審其消長,觀其動靜,察其變化,反覆的讀、臨、養、悟,才能從中發現途徑,討得方圓,得到規矩,站穩腳跟,借古開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通過自己對時代脈搏的把握,賦予作品時代的氣息,再加上個人的審美取向,就自然創新出很多新的作品。正是有了他在書法理論上的深厚修養與獨到見解,他的狂草創作才能不斷化裁古籀出新意,融各家之所長,其書作既有懷素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的特點,又有張旭旁若無人,如醉如痴,如癲如狂,將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痛快淋漓,豪放不羈的性情,還有黃山谷大開大合,縱橫跌宕,聚散收放的氣勢,真正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語言,樹立了自己的個人風格,藝術水平邁上一個又一個新境界,成了一名享譽隴原大地的知名書家。
書法藝術最高境界應該是平淡、自然,這種平淡自然不是平常和簡單,而是那種爛漫之極的復歸。劉存祿先生通過探索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又通過不斷地嘗試增加新的成分以補充和削弱以前形成的個性化語言,使自己的藝術風格處於一種中和、中庸,具有較大包容性的動態平衡。欣賞他的作品,能夠從其幽深的情感中,窺探其靈動不羈的思想,曠達灑脫的襟懷,從容淡定的人生觀,能夠感悟一份透徹的自然之美,一種率性的淡然情懷,一份超乎世外的書卷之氣。相信先生必將在書法之路上不斷前行,創作出更多精品力作,給我們帶來更多美的享受。
工作經歷
1976.03――1978.10,清水縣松樹中學教師、蘭州飯店職員
1978.10――1980.08,天水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
1980.08――1985.06,清水縣土門鄉幹事、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1985.06――1989.08,清水縣酒廠黨委書記、廠長
1989.08――1994.03,清水縣副縣長(1991.09―1992.06天津市寶坻縣掛職任縣長助理)
1994.03――1995.03,秦安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1995.03――1996.04,天水市經委常務副主任
1996.04――2001.03,天水市經委、經貿委主任、黨委書記(1997.09―1999.12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班學習)
2001.03――2001.10,武威地區行署副專員
2001.10――2008.05,武威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2000.09―2002.10中國人民大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研究生班學習)
2008.05――2011.01,武威市委常委、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2011.01――,武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