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作家]

劉劍,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學院簽約作家.秦皇島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秦皇島碣石暨徐福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北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客座教師,秦皇島度2010年度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曾擔任過工人、機關幹部、記者、文學編輯等職務。

基本信息

簡介

劉劍,1973年出生,十七歲開始寫作,曾在全國各大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數百篇,並出版過長篇報告三部,長篇小說二部,歷史文集二部,電視劇本一部(合集),電視專題片15部。近年來致力於晚明史與山海關歷史的研究,曾創作過反映山海關歷史的一系列作品。其作品<天使不線上>曾經創下數以億紀的網路點擊率.並以大量歷史文學的創作引起讀者的喜愛.

作品

代表作
報告文學:《羅哲文與山海關》(作家出版社),《中國式離婚報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大石河》(華文出版社)
長篇社會小說《天使不線上》(華文出版社)
長篇武俠小說《天地豪情》(秦皇島晚報連載)

歷史文獻

《帝國雄關-1644年風雲局勢中的山海關》(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帝國鐵騎》(台灣版,台灣知本家圖書文化公司)
長篇歷史小說:《誰主沉浮---明末清初明風雲錄》(花山文藝出版社)《天下風雲出我輩》

改編劇本
《中國式離婚報告》
作品曾入選《2004年中國年度最佳幽默作品選》《歷史名人與秦皇島》《解密秦皇島》文集。

獎項

散文《簡單人生》榮獲2000年度河北省報紙研究會副刊好作品一等獎。
隨筆《英雄的輓歌》榮獲2002年度河北省副刊好新聞一等獎。
專題片《長城守望》(撰稿)藝術家獲獲2007年度中國電視奔馬獎一等獎,河北省好新聞一等獎,秦皇島市文藝創作年二等獎。
長篇歷史專著《帝國雄關》榮獲2007年度秦皇島市文藝創件年好作品二等獎。
長篇歷史小說《誰主沉浮》榮獲2009年度秦皇島文藝繁榮獎二等獎。

《誰主沉浮》

劉劍長篇小說《誰主沉浮》序
這是一位青年作者筆下的歷史,深刻而又好看。歷史上的帝王將相、英雄美人、亂臣賊子,在作者劉劍筆下,被賦予了鮮活而迷人的色彩。這是一部英雄的成長史,也是一個帝國興衰的編年史;當然,它首先是一部通俗好看的小說。每個人在解讀歷史時都有不同的方式,而小說,應該是解讀歷史最形象的文本。正因為如此,歷史與小說在結合的過程中如何既尊重史實,又具備可讀性,就有了一個較難把握的尺度,過於注重前者,可能呆板乏味,變成歷史教科書;過於傾向後者,又容易墮入“戲說”和“野史”的俗套中。《誰主沉浮》比較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作者對明史研究多年,又具備相當長時間的小說技巧訓練,故而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劉劍是山海關人的後裔,這片土地也是《誰主沉浮》一書最後結尾的大決戰之地。劉劍曾說:研究明史和山海關的歷史是他最感興趣的事,也是他今後寫作的方向,這一點在《誰主沉浮》這部小說中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體現。我們從中可以讀到磅礴的氣勢、濃烈的感情和深邃的歷史責任感。沒有對歷史高度的熱愛,沒有對家鄉摯真的情懷,沒有對中國封建王朝興衰規律獨到的研究,是很難做到這些的。作者在後記中說,他在創作這部作品中,“胸中有一股英雄氣在馳騁”,其實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讀者又何嘗不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晦暗與動亂的一段歲月,在作者的筆下卻如此的壯麗、輝煌和慘烈。王朝更替興衰的血與淚、槍與火,也被賦予了更高層次的人文思考。不能不說,這是這部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收穫。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大明王朝與大清王朝的最后角逐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一段歷史,特別是1644年的“甲申事件”,成為影響中國命運的節點,其中蘊藏的典型意義和內在規律,更值得後人玩味。郭沫若當年曾經寫過名震一時的《甲申三百年祭》,用文獻的方式解讀了這一段歷史。“甲申事件”的前後也有著無數的真相和謎團,無數精彩的人物和故事,今天,我欣喜地看到了青年作者對這一典型歷史事件的全新解讀。
當然,這部作品也並非是沒有缺陷的,因為年齡與閱歷的關係,作者在還原歷史細節的地方還有值得商榷之處,有些情節過於迎合現代人的口味,不夠厚重,這一點點瑕疵,雖不能奪其整體的光芒,但也希望能夠引起作者的重視。
好的小說是能夠讓大眾產生“閱讀快感”的。中國歷史本身就很好看,對歷史真相的還原與探究,是歷史小說家的使命和責任。《誰主沉浮》在努力還原歷史真相的同時,非常注意廣大普通讀者貫有的閱讀習慣與審美情趣,沒有故作高深,刻意艱澀,而是用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深刻的歷史轉化為好看的小說,更適合大眾閱讀和普及,也令這次全新的解讀,邁出了走向大眾讀者的成功的一步。我們有理由相信,作者的下一部作品將會給我們帶來更愉悅的感受。

作品評價

《天使不線上》

這部小說,作為中國第一部以網路色情犯罪為題材的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這一創作準則。這是劉劍根據中國近年來發生的網路色情犯罪案例,並親身接觸到這個領域的人員後創造出來的帶有一些紀實色彩的作品,也因此,誠如作者在後記中說的:“這不是一部網路小說,而是一部有責任感的情感小說。”

從最早出的《中國離婚調查》到《天使不線上》,劉劍一直在說三個問題:道德的缺席、精神的空虛和信仰的喪失。《天使不線上》這部書表面上是一部“冷犯罪”題材小說,但本質上依舊是以愛情的糾纏,欲望的奔突為主線,講述了幾個年輕人在夢想與現實,愛與恨,操守與放縱之間搖擺,或者親手掐斷自己生之希望的故事。所不同的是,作者採取了比較貼近當下生活的一個角度,網路視頻。由一孔而窺見當代人精神大廈的坍塌,以及人性深處,無法掩藏,日漸裸露的黑暗與齷齪。一個頗有正義感的記者———因一次意外事故而辭職的李文波,在沉溺於網路其間,無意中接觸了視頻,然後並由此逐漸了解、接近色情視頻背後的內幕,在正義感和良心驅使下協助網絡警察韓力,搗毀了最大的色情視頻網站。而他生活中的親人、朋友無不與這個網路有關。一個隱秘的色情網,猶如一張密不透風的感情網、人際網、生死網,緊緊的把李文波圈在網中。有趣的是這部書中,作者鋪設的幾個圍繞李文波而展開的關鍵人物,因著不同的目的自然巧合地分了兩類。

我們不妨這樣解讀一下文本。作者在這部書中設定的幾位女性,是有著愛的嚮往和美好的。愛情本身,就是一種宗教,愛情可以成為心靈的信仰。為了愛情她們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卻沒有被愛情所純淨。她們愛上的只是愛情的對象,而愛情一旦被具象化,便喪失了所有的美好,齷齪、恩怨、不義皆由此而生。愛而不得,大多會讓人走向一個極端。倘若是把愛情的信仰和膜拜,上升為人生的信仰,應該會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而當下時代存在的問題就是信仰的貧困。信仰的貧困勢必導致生活與情感的蒼白。心靈虛空之後,沒有信仰的引導,只會產生黑色的空洞,接下來這些空洞就會被欲望所填。欲望乘虛而入,日益膨脹成為生存的主體。在這個淺薄且失去了永恆信念和道德感、恥辱感的時代,現代人的內心是一個“欲望的加油站”,無法再與真誠、簡單達成和解,無法衝破人與人,人與自我之間的隔膜。沒有人回到自己的內心,一切都越來越外在化、物質化。欲望對殘存的愛情理想、單純的感動的傷害,也像一隻無處不在的大手,掐斷,拋棄具有不可忽視的摧毀力。一些東西正在越過理性與道德的界限,正在降低我們這個時代的整體素質。理性的背面是非理性,道德的背面是欲望。人的脆弱、矛盾、內心的焦慮,競爭、精神壓力過大產生的疲憊等等,無不形成一種生存危機。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天使不線上》這部書,雖然作者沒有在書中給出一個明確的生存之意義,但是通過血肉豐滿的人物本身,讀者應該有所領悟。在精神的荒野中———個人的信仰和個人的道德自我約束,是不可或缺的。自我內省,認知,才可能在精神層面上有更高的需求。物質的搭建,是讓我們走更遠的路,而沉溺只會是一種淪陷。

以偏概全說劉劍

當下的寫作有個大的分野,一個是傳統的紙煤的寫作,一個是新異和浮躁的網路寫作。但不論是哪一種,都是運用文字和語言的,這話聽起來像是廢話,可廢話當中也有真理性。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給劉劍寫這篇文字。也就是說,我想用一種不太正統的語言姿勢說說劉劍的文字,試圖在其中能夠準確地找到作者某些內心的東西,當然,還有寫作的某種特性——他自己的和大家共同的。

實話說,劉劍的文字讀得很少,有限的幾篇或許不能夠說明問題。下面蒐集的幾篇肯定不是劉劍最好的作品。而在有限的閱讀當中,我發現劉劍是一個嚴肅的遊戲主義者,他不做作,不粉飾,也不矯情,有“是什麼就是什麼”的直面的勇氣和態勢。這一點,我是十分佩服的。當我們都在詩意中風花雪月,在所謂的創造中變得蒼白和技巧,劉劍的遊戲姿態確實給我們帶來了某種新鮮的感覺,儘管它們的重量還沒有抵達我們需要肩負的程度。這一點,也正很好地反映了劉劍寫作的一種不斷向前的速度和節奏。當然,劉劍的作品受後現代主義、馬爾克斯、尼采等人的影響很大,儘管我並不知道劉劍有沒有涉獵過這些主義和大師的作品。

劉劍對英雄的排斥或者看不起,本身也很說明問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所謂的“英雄”是集團、政權和傳統的需要,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為某一刻家族王朝效了犬馬之勞而後被卸磨殺驢的那些非常窄小的“英雄”。也許,在劉劍先生看來,英雄應當是什麼呢?是不是應當有點仁慈、人道和人性呢,或者自由、狂妄和率真一些呢?這使我想起嵇康,檢點泱泱中華,我們的英雄惟有嵇康這個書生而已。大部分的英雄功名是建立在暴力基礎上的,在殺戮人數和首級論功行賞的年代,哪一個英雄的雙手都沾滿鮮血,頭戴的紗帽鮮艷欲滴,白骨堆上,英雄林立,而真正的英雄則是寂寞的。我覺得,在劉劍看來,英雄當是有缺陷的,不夠完美的,英雄美人,英雄性病,英雄揮霍,英雄暴力,英雄殘暴,諸如此類。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暴力和畸形的產物,但他們又是可憐和可悲的。記得多年之前,我曾在一篇文字這樣說過:“將軍因武功而不朽,而武功與血腥的政治,我看不到那些更為真實和光彩。”

當然,劉劍的文字受到了網路的一些影響,看起來有點清淺和浮躁。這一點,我覺得與他的生活也有很大關係,一個久居城市的人,往返於事務之間,瑣碎於生活和生存之中,他不像那些真的能夠孤燈冷月,面壁苦吟的那些寫作者(事實上,這種寫作者已經找不到了)。但令人幸然的是:劉劍是一個性情中人,一個善於發現和思考,並能夠很好地將生活和思想展現出來的優秀寫作者,他的生活隨筆表事達意,線條流暢,筆墨所及,直達本質,說人見物,盡顯性情。這在《這個世界是美媚的世界》和《不如一隻貓快樂》等文字中,表現得非常到位。劉劍的另一個特質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他總是能夠在嚴肅的話題中找到遊戲的成分,在遊戲和尷尬的事物中看到隱藏著的大境界和大精神。我非常喜歡劉劍在文字當中的喜怒笑罵,分寸得當,鋒芒隱現,而又顯得自然和諧,沉實安靜。這一點,我想大凡讀過劉劍文字的人一定會有所領略。

還有說起的是,劉劍的行記或者紀行之類的文字或許體現了他本人安靜的一面,在《雲淡風輕》一文中,劉劍是溫和的,但又不發犀利。總是能夠一眼看穿,抵達本質。他繪人狀物,性情山水,都顯得十分超脫。我倒是十分喜歡劉劍先生這一類的性情文字,在個人的視覺和內心張合中,可以看到劉劍眼中的風情、人情和世情。還有一點,劉劍的文字很靈性和另類,也非常具有個性。我還發現,劉劍是一個非常認真的生活者,也不斷地在大地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東西,不管是他的城市隨筆,還是歷史隨筆,都有著一種穿透力和精神厚度。這是最討人喜歡的,同時,這些因素,也是促使劉劍的文字不斷走向更好更高的槳帆。

從白紹興老師的文字中知道,劉劍先生正在寫一部長篇小說。實在值得祝賀。這是一個智力耐力功力的一個大考驗,就我所能讀到的劉劍的文字來看,其長篇小說一定不俗,對此,讓我們報以熱烈的期待。

《誰主沉浮》獲好評

由我市青年作家、本報編輯劉劍創作,反映山海關歷史風雲變幻的長篇歷史小說《誰主沉浮》近日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這部50萬字的長篇小說因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濃郁的地方特色和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而引起了名家和出版界的關注,作為河北出版集團今年推出的重點作品之一,本書的出版成為今年秦皇島地域文化創作的又一個收穫。

《誰主沉浮》融史詩性的寫作手法與真實的歷史事件為一爐,以古城山海關——馳名中外的“天下第一關”為中心,描寫了明末清初近五十年間中國大地上發生的歷史,全面剖析了封建王朝興亡衰榮的規律,並以全新視角塑造了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多爾袞、吳三桂、李自成、崇禎、陳圓圓、范文程、洪承疇、袁崇煥等人物的群像,是一本解析山海關歷史的力作。

茅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熊召政對此書給予高度評價,隆重推薦並作序,他在序言中稱其為“是一部英雄的成長史,也是一個帝國興衰的編年史。”

作者劉劍為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過大量反映山海關歷史的文藝作品,此書是其近年來創作的“山海關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