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青年作家黃劍豐作品]

戲說[青年作家黃劍豐作品]
戲說[青年作家黃劍豐作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潮籍青年作家黃劍豐新作《戲說》於2015年3月出版上市,該書是一本戲曲散文集,是作者十幾年來看戲的隨筆,大部分在各類報刊雜誌刊登發表,涉及的劇種有潮劇、粵劇、越劇、崑劇、西秦戲以及電影、舞劇等。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而蘊藏豐富的人生哲理。

作者簡介

戲說[青年作家黃劍豐作品] 戲說[青年作家黃劍豐作品]

黃劍豐,廣東普寧人,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州市白雲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出版有《流光飛舞》、《星空下的囈語》、《書劍飄零》、《白雲深處》、《雲山雅客》、《泥心漫盪》、《我在等待一個人》等書以及編有《伯牙祭墳》、《情斷昆吾劍》等戲曲劇本。主編有《姚璇秋潮劇藝術評論文選》。曾經獲過第二、三、四屆廣州市白雲區宣傳文化精品獎,第七屆廣州文藝獎。2012年獲得廣州白雲區五一勞動獎章。

內容導讀

《戲說》是一本戲曲散文集,是作者十幾年來看戲的隨筆,大部分在各類報刊雜誌刊登發表,涉及的劇種有潮劇、粵劇、越劇、崑劇、西秦戲以及電影、舞劇等。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而蘊藏豐富的人生哲理。

該書語言深入淺出,生動有趣,且蘊藏豐富的人生哲理。國家一級演員、潮劇泰斗姚璇秋為該書題名並作序。她指出,黃劍豐通過看戲,將戲裡情節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糅合,然後形成自己對人生哲理的提煉。他是以文學的角度來看戲,將戲曲與文學進行溝通。她評價,該書寫得很生動,讀起來很輕鬆,讀完能讓讀者收穫很多知識。

戲說序文

文/姚璇秋

看戲,然後形成心得寫下來,這是對戲曲的共鳴。有些人看戲,都是看後“戲歇棚拆”,如過眼雲煙。也有一些人看戲,記住了一些優美的唱詞、動聽的唱腔以及感悟到了戲外的人生哲理,也還有一些人,看完戲後好在哪不好在哪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卻因為各種原因,寫不出來。我看了黃劍豐的《戲說》,發現他感悟了、記住了,也寫出來了。
與戲共鳴,有利於觀眾與演員的交流,演員如果能夠虛心聽取、吸收觀眾的意見,無疑可以豐富表演、提升自我。如果能力允許,我也建議演員能夠多練筆,將自己塑造角色的心得也寫下來。記得當年我演《江姐》的時候,就是看多了其它各個劇種主演的心得感悟以及觀眾、專家對不同劇種《江姐》的評介,然後我通過蒐集學習、吸收,用來豐富我的表演,最終塑造了具有我們劇種特色的江姐。

評戲的形式有很多種,有的溫和,有的辛辣,黃劍豐的《戲說》不屬溫和,也不屬辛辣。他通過看戲,將戲裡情節與現實生活進行對比糅合,然後形成自己對人生哲理的提煉。他是一位作家,擁有紮實的文學的基礎,因此他是以文學的角度來看戲,將戲曲與文學進行溝通。或是談戲劇故事的背景,或是對某些古老傳統進行鉤沉,然後融入自己的感情,抒發了自己的感慨……讀這本《戲說》,跟著黃劍豐的角度看戲,你會發現很輕鬆,因為每一篇文章讀完,都可以獲得很多知識。

我是個潮劇演員,一直以來都覺得演好戲就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工作。近年來我在從事潮劇傳承工作的過程中,深感資料的重要性。一齣戲演完,觀眾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是正常的,演員要有聽取各方意見的胸懷,才會有所進步。如果一台戲演完,觀眾沒有任何反響,有時候並不代表這台戲是十全十美的,反之有可能是觀眾懶得去評說。如果這樣,不利於劇種的發展。記得當年我演《掃窗會》、《蘇六娘》、《辭郎洲》等戲的時候,我是一邊演,一邊聽取觀眾的意見,一邊完善,梅蘭芳、歐陽予倩、郭沫若、老舍等文化藝術界大師對我有過讚揚,也對我有過挑刺。比如,梅蘭芳先生就曾經指出我在《掃窗會》中的紡錘手動作用得重複,後來我聽取先生的建議,根據劇情人物的需要,重新設定動作。我認為,只有經過演員舞台上的演出與觀眾舞台下的挑刺,各方合力打造,才成較好地打造經受得起推敲的劇目。

《戲說》是黃劍豐看戲的心得,是一本與戲曲有關的散文集,寫得很生動,讀起來很輕鬆,無論喜歡戲劇的或者不喜歡戲劇的,都適宜閱讀。比如他寫看洪妙先生主演的潮劇《辯本》,很多人都只是看到老太君打皇帝與奸臣很過癮,但是黃劍豐卻看到老太君風光表面之後的內心哀傷。他是這樣寫的:“這個折子戲的劇情其實很簡單,說白了跟現代人打官司一樣,老太君的孫兒蒙冤下獄,她老人家不顧年邁上朝為孫兒出庭辯護,奈何法官跟被告蠻不講理,老人家一怒之下,大鬧法庭,法官無法,只好釋放‘要犯’。人情大於法,但卻是那個時代的寫照。開始覺得有點無稽,但是靜心去聽時,卻在隱約間仿佛看見老太君一層一層地撕裂了心靈的舊傷,老眼含哀的樣子,驀然之間心頭一酸,淚水差點滴了下來。這場戲中,老太君勝利了,但是內心卻傷得傷痕累累。舞台下,觀眾掌聲雷動,大家都看到了老太君棍打奸賊的精彩,誰看到她流血的內心?”在這本散文集中,可以發現黃劍豐看戲的角度確實獨特,他的姿態是平和的,以平等的姿態與舞台上的演出共鳴,而無意去對演員的演出技巧進行批評。

出了這本散文集,我希望黃劍豐接下來能夠再出一本戲曲評論集,因此我希望他能夠站高一個台階,站得高,一齣戲好在哪不好在哪才能看得清楚,聽得明白,然後進行點評。而站高,需要多看不同劇種的劇目演出、多讀各種表演的專業理論書籍作為支持,這樣點評起來才會有根有據,當然,這是另外一本風格的書了。

最後,謹以此文祝賀《戲說》的付梓!

(姚璇秋,國家一級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傳承人。)

戲說後記

文/黃劍豐

我喜歡看戲。這個情結大約是從小就培養起來的。在潮汕鄉下生活的時候,村裡有一個喇叭,專門用來通知、或者是廣播村委會的各種事,閒暇的時候就會播潮劇,記得當時播得最多的就是《蘇六娘》與《彩樓記》等經典劇目。日常生活中,經常有潮劇的腔調充斥,久而久之,《蘇六娘》與《彩樓記》我幾乎能夠一個人從頭背唱到尾。因為潮劇,鄉村的單調生活似乎增添了幾分文化的色彩。

我喜歡那些文雅的戲文、動聽的唱腔、精彩的情節。即使有時候聽不明白,比如有些唱詞聽錯或者聽成諧音,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對聽潮劇的熱愛,——即使你不愛聽,每天依然會有各種劇目播放。入戲了,有時候聽著竟然不知不覺竟然就會流淚,不知道是為了劇中人物的遭遇或者是因為小小年紀就懂得對人生苦難的感悟。記得有人說過,“電影是真得假,而戲曲是假得真的藝術”。誠然!舞台上,各種虛擬,無論道具或者情節,都是假的,但是隨著戲劇情節的推動,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不知不覺就打開你內心的閘門,眼淚於是破閘而出。

從事文學創作,內心必須是溫潤的。我想後來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一顆溫潤的內心必定與從小時候潮劇文化的滋養是分不開的。能看戲的人,總是容易掉淚,掉淚不是柔弱,而是善良與同情,往往,掉淚之後內心會更加堅強。小小的潮劇舞台,容納了歷史的古今以及人世間的各種死離死別。人生的喜悅大多是雷同的,不外喜逐顏開,但是人生的苦難卻有千百般,每一行淚水背後都有一個坎坷曲折的故事,我喜歡這些柔腸百轉的戲曲故事,每一次的看戲入戲,似乎都跟著主人公同歷坎坷,人生因此而變得更加多彩。

戲曲是勵志的,它將主人公的無助與悲哀活生生撕開,用唱詞堆砌,用唱腔演唱,通過演員的動情演繹,讓你感覺一切就是真的。舞台上的主人公,大致都會經歷人生的最低谷,然後經過一次次的內心涅槃,向你展示其走出人生瓶頸的整個過程。比如《彩樓記》中的呂蒙正一無所有,委身窯洞,但是他貧窮不墜青雲之志,最終金榜題名。類似這樣的故事,告訴你,貧窮並不可怕,一時落魄也不可怕,只要內心有信念,只要自強自愛自信,終究可以夢想成真。又如《皇帝與村姑》中,皇帝落難到了民間,形同乞丐,貴為九五之尊尚且如此,我們一介草民受點生活的磨折又算什麼呢?我是個比較愛幻想的人,少年時代身在山村,每次看戲都會胡思亂想,也因為這些胡思亂想給了我天馬行空的靈感以及內心無比堅強的力量。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我一步一步從偏僻的山村走出來,一路聽著潮劇,走遍大江南北各個城市。不管走到哪裡,我都會帶著潮劇,人在異鄉,只要潮州的弦樂響起,我就感覺還沒有走遠,仿佛故鄉就在身旁,因此無論走在哪裡,我都心安理得。

我已經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開始寫看戲的感受。人在廣州,除了潮劇,崑劇、越劇、京劇、黃梅戲、越劇、漢劇、西秦戲、採茶戲、白字戲、正字戲甚至電影等等,各種不同的劇種不同藝術形式我都有觀看,有了各個劇種作為參照,再加上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以文學的角度去看潮劇,因此我看戲的感受越來越深,寫出來的文字也越來越多,漸漸地,發覺這類文字雖然小眾,但是也有其固定的讀者群,這批稿件先後陸續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揭陽日報》、《汕頭廣播電視報》、《潮聲》雜誌、《汕頭都市報》等報刊雜誌刊登過,讀者反饋回來的意見都很好,於是我就生出了將其出版成書的念頭,經過了將近兩年辛苦修改寫作與籌備,終於夢想成真。

這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國家一級演員、潮劇表演藝術家姚璇秋老師多次關心過問,在書籍出版的時候還為我題寫書名,撰寫了序言,汕頭大學學生羅文聰為本書繪製了部分插圖,在此表示感謝。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說戲,也是戲說。人生有戲,人生更精彩!

乙未年正月於白雲山下

戲說目錄

黃劍豐著

戲裡

《洗馬橋》走筆

誰憐孀婦一掬淚

老太君楊令婆

好深波能壓棚

號頭聲響殺氣盛

經卷終究難把春心壓

輕輕撫過文革的傷痕

做戲狀元才

折子戲,通常不會上演開頭與結局

阿娘乃是良家女

蝴蝶與刺繡

還是叫做《荔鏡記》好

辮子甩出來的悔與恨

曹操的妒與恨

錯愛《趙氏孤兒》

反思《龍井渡頭》

風掃地,月點燈

芙蓉顏偏說是平庸臉

好詞《劉明珠》

還了老百姓一個清官

哭向崖山事倍哀

亂世中的堅守

宿命的悲劇

天生我才必有用

聽完《蘆林》賞掃窗

姚璇秋的《穆桂英捧印》

依約是湘靈

戲外

拜月的女子翩翩而來

變態的欣賞

不是清曲,應為法曲

不知不覺奏起了《柳青娘》

蒼涼的愛情

長流哀怨在人間

潮劇反角,想說愛你不容易

潮劇名旦姚璇秋

潮劇情緣

潮劇戲神太子爺

潮劇有沒有藝術家

潮劇中的鑼鼓

潮汕人的喜劇情結

仇恨的力量

春風有約

從此天涯各西東

從潘金蓮說水滸戲曲

刀劍與美女

道具對劇情的催動

杜十娘頭上的魔咒

汾河和酒

海濱聞潮聲

紅樓戲劇

急子的家國恨

姐姐,和你那邊寬衣解帶去

金石聲中的滄桑

莫愁的眉

品戲如品茶

普救寺里話西廂

姚璇秋的蘇六娘

讓惡人說話

人鬼共演一齣戲

生離死別都是戲

書中自有情意深

死的斷想

聽戲留痕

微笑中的玄機

唯美的愛戲人

我騙你騙他也騙

無邊光景在春日

舞台上的聲色藝

姚璇秋的美麗

夜雨瀟湘

欲食好魚白腹鯧

月容隨思

難盡人意的《東坡與朝雲》

粵劇的悲壯

陽剛的賈寶玉

怎堪相逢不相識

執手與放手之間

鐘樓鐘聲響叮噹

走進蘇六娘故里

清笛一聲,遐思幾許

熒幕

愛我請直說

到哪裡去找這樣的女朋友

凡人的溫馨

風雪離情

孤獨的《海洋天堂》

活在戲裡的人兒

留住最後美麗的顏容

《九降風》刮來青春的煩惱

配角的勝利

披著狼的外衣自相殘殺

湮滅了的海角七號

一場荒腔走板的青春祭禮

以仇復仇釀就的悲劇

有一個地方叫做潘多拉

遠遠的海中間有座島嶼

訪談

林慧朱:海外潮劇團將陷入後繼無人困境

璇韻秋聲——姚璇秋潮劇藝術品鑑會現場文字版

一片痴情戀潮音——訪著名潮語歌手宋亦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