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20世紀中期,中國工筆畫處於由傳統走向現代的轉型期,此時也正是工筆重彩人物畫代表畫家劉凌滄藝術創作的盛期。然而,新中國成立後,社會對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忽視和過度改造使劉凌滄所走的這條繪畫道路少人間津。雖然他堅持自己的藝術觀點,筆耕不輟,但是,幾十年來,他的繪畫成就卻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特別是畫界應有的重視。隨著藝術流通領域的不斷變化,劉凌滄的藝術地位在當今文化界逐漸提升,他的聲望也開始越來越高。而當我們回首那段歷史的時候,發現劉凌滄正是默默無聞地讓工筆重彩人物畫命運得以延續的人。
劉凌滄最早是跟民間畫工學畫,後來才在徐燕孫、管平湖的指導下學習工筆重彩人物畫的。在廣泛吸收中國歷代畫工、畫家,包括古代壁畫的繪畫技巧的同時,他還借鑑了西洋繪畫的一些技法,在形象上擺脫了古代一般畫人像頭大身小的傳統,畫的比例非常協調。他的作品不僅注重對人物表情、氣質和風度的刻畫,而且對整個畫面包括主要人物所處的環境、次要人物、器物等等的刻畫都一絲不苟。他特別重視用筆,尤其是人物衣紋的用筆,這就使他的畫在工謹之外別有一種灑脫的韻昧。他作品的題材大多是歷史故事、文壇佳話以及歷代傑出文人,還有一些場面宏大、人物眾多的大幅作品。本文將要介紹的《西園論藝圖》就是這樣一幅佳作。
“西園論藝”是一個傳統的人物畫題材,歷代很多畫家都畫過。故事描寫的是:北宋元祜年間,京中文入學士圍繞在蘇軾周圍,擁戴他為文壇盟主。駙馬王晉卿是蘇軾的好友。一天,王晉卿在西園宴集以蘇軾為首的16位文人高土,一起做詩、繪畫、談禪、論道。他們是蘇軾、王晉卿、蔡天啟、李端叔、蘇子由、黃魯直、李伯時、晁無咎、張文潛、鄭靖老、秦少游、陳碧虛、米元章、王仲至、圓通大師、劉巨濟。當場由李伯時作畫,米元章寫記,以記此次盛會。這一盛會可與晉代王羲之“蘭亭雅集”相媲美,史稱“西園雅集”、“西園論藝”。
畫面上半部分畫的是文人高土。他們各具姿態,意氣風發,有兩侍女在旁邊服侍。近景的走廊之中,眾女子也顧盼有姿,談興正濃。畫中樹石掩映、迴廊婉轉,還有芭蕉、假山,都極富裝飾韻味。作品構圖嚴謹,雖然人物眾多,主題卻非常突出。這是因為作者把所有人物分為兩個部分進行描寫,主要人物又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幾個加以重點描寫,其餘則掩在畫面之後。這就使場面宏大而不雜亂,主要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而傳神。此畫的形象塑造不僅相當準確,而且充滿感情;線條富於變化,或飄逸,或瀟灑,或浪漫,或剛勁,生動地表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徵,充分反映出劉凌滄工筆人物畫的特點。作為背景的樹、石,工寫結合,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及深度,使畫面更加完整,這是劉凌滄人物畫最引人稱道的又一特色。作品既有古代捲軸繪畫典雅的風格,又有元代壁畫凝重的意韻,線條多變,色彩雅致,是一幅功底深厚、畫工精細、筆法多變、形象生動的佳作。
劉凌滄淡泊名利,虛懷若谷,一生以弘揚民族文化為己任,潛心丹青,耕耘不輟,致力於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潛移默化影響了眾多後學。
作者簡介
劉凌滄(1907—1989),名恩涵,字凌滄,河北固安人。我國著名的工筆重彩人物畫大師。生前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少年時隨民間畫師李東園學畫,後隨師到北京,從事壁畫修整和編繪歷史故事畫。1926年人中國畫學研究會,師從徐燕孫、管平湖學習重彩人物畫,兼《藝林旬刊》、《藝林月刊》編輯。1933年之後。任職於北平藝專、京華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中央美術學院。曾任北京工筆重彩畫會名譽會長。撰有《唐代人物畫》、《中國重彩人物畫技法》、《中國畫的工具材料》、《民間壁畫技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