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劉俊,江西安義人,1980年生,副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院長助理,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人物經歷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學士(2001)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碩士(2004),碩士導師為現任華東政法大學國際航運法律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憲民副教授,碩士論文《區域貿易一體化與GATT/WTO的發展與完善》,碩士畢業後即留校任教,攻讀博士學位。

2007年獲得國際法學博士,師從華東政法大學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教授,博士論文《各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的比較法研究》獲全優成績,並於2008年入選上海市哲社博士文庫出版。

主要貢獻

著作

Chine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合著),Thomson West 2008。

《各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的比較法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國際金融法和國際商事仲裁 》(參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008年次貸蕭條應對與中國金融法制改革》(合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

論文

《美國次貸危機下金融高管的離譜高薪規範及法制改革》,《澳門大學法學論叢》,2009年第12期。

《美國最高法院應對氣候變化的里程碑判例》,《國際商報》,2009年12月4日。

《次貸集團訴訟的“多米諾骨牌”》,《國際商報》,2008年11月10日。

《應對金融危機應加重“守門人”的民事責任》,《法制日報》,2008年10月12日。

《美國問題金融機構特殊處理的判例法精神》,《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2月。 《外匯制度的法律與政策》(譯文),《當代國際法論叢(第7卷)》,智慧財產權出版社2007年11月。

《美國締結區域貿易協定的政策 》,《中國國際法年刊2006年卷》,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5月。

《中國問題金融機構市場退出的法學分析》,《華東政法學院學術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商業賄賂的法律治理:中美案例啟示》(合著),《國際商報》,2006年1月9日。

《各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的法律框架比較》,《當代國際法論叢》(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中國問題金融機構處理的比較法分析》,《當代國際法論叢》(第5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WTO框架下CEPA法律完善的案例啟示》,《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2月。

《中國借鑑日本金融資產證券化法制經營的理由分析》,《當代國際法論叢(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歐盟國際法律人格的澄清》,《當代國際法論叢(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中國法院與石化業污染糾紛解決的和諧機構構建》(合著),《2005年中日韓環境糾紛解決研討會論文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匯率改革相關案例及其啟示》,《國際商報》,2005年8月8日第4版。

《CEPA框架下兩岸三地”經貿一體化法律體系的構建——歐盟經貿一體化經驗之借鑑》(參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國際商法》(第2章)(合著),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年。

《哪裡有拯救問題銀行的諾亞方舟:美國處理問題金融機構的案例及啟示》, 《國際商報》,2005年2月7日第4版。

《海外融資的外交保護:巴塞隆納公司的啟示》,《國際商報》,2005年1月17日第4版。

《中國借鑑日本金融資產證券化法之經營的理由分析》,《當代國際法論從》(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足球改變歐盟:博斯曼案件的啟示》(合著),《國際商報》,2004年6月21日。

《印尼扶持民族工業措施為何敗訴世貿組織:警戒我國地方政府的引資衝動》,《國際商報》,2004年6月7日。

《微軟的大麻煩——反壟斷史上的新進展》(合著),《國際商報》,2004年5月19日。

《反傾銷的程式瑕疵:瓜地馬拉水泥案啟示》,《國際商報》,2004年3月8日。

《多邊照耀下的區域主義:土耳其數量限制案對CEPA啟示》,《國際商報》,2004年1月19日。

《區域貿易一體化與GATT/WTO的發展與完善》,《國際經濟法學刊》(第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從“土耳其紡織品及服裝進口限制案”看區域經濟整合檔案多邊層面的法律完善》,《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3月。

《人類基因資源提取的跨國保護——基於哈佛大學在安徽的基因研究項目的個案分析》(合著),《法學》,2002年11月。

《臨時仲裁應引入海事仲裁規則——從我國海仲受案量談起》,《中國對外貿易》,2002年2月。

《國際項目融資中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合著),《法學》,2002年2月。

《南方共同市場與歐盟近期貿易自由談判的進展》,《拉丁美洲研究》,2002年第4期。

獲獎記錄

出版專著《區域貿易安排的法學進路》,該專著獲得了上海汽車工業基金優秀著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