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分類
從資金來說
1.無本創業故事2.小本創業故事3.高額創業故事
從年齡來說
1.70後創業故事2.80後創業故事3.90後創業故事
從學歷來說
1.國小生創業故事2.中學生創業故事3.大學生創業故事4.研究生創業故事
從名聲來說
1.名人創業故事2.農民創業故事3.海歸創業故事4.草根創業故事
從性別來說
1.男性創業故事2.女性創業故事
從效果來說
1.成功創業故事2.失敗創業故事
從方法來說
1.實業創業故事2.網路創業故事
從觀念來說
1.傳統創業故事2.新興創業故事
總結
無論您看的是哪一個故事,都是一種對您自己的提升,至於在其中領悟和借鑑了多少,這個就是您自己平時知識的累積了。
對於一些想走捷徑的人來說,來看故事沒有任何好處,反而壞處一堆。
也許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創業故事,確沒想過這些成功的朋友之前有幾次是失敗的,或者是在創業之前他們的徘徊。創業故事給你的只能是一個參考,一個啟示,確不是都可以複製的。記得有人說過,成功最有效的模式是複製,但是並非所有的複製都能起到效果。
相關書籍
《創業十法》出版社:地震出版社·頁碼:222pages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名人創業故事
名人創業經歷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為“創業教父”。曾經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面就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
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入口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
阿里巴巴曾經因為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下去的地步。
8年過去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奇蹟。
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藉口和理由。
“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
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
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他說: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
看完之後,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麼的找藉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馬上就去做!
像馬雲那樣,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
張朝陽,男,搜狐公司創辦人。1964年出生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1986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同年獲得李政道獎學金赴美留學,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93年底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並繼續在MIT從事博士後研究。
李開復自述高中第一次創業經歷李開復:曾是搗蛋的“小皇帝”,11歲的“留學生”,歐巴馬的大學同學,26歲的副教授,33歲的蘋果副總裁,谷歌中國的創始人,現在是創新工廠的創始人和執行長。他有著太多傳奇的經歷,為了他,兩家最大的IT公司對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選擇,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1977年,我第一次參與了美國JuniorAchievement(JA)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課程。學生將在商業志願者的指導下創辦一個學生公司,發售股票,召開股東會,競選管理者,生產和銷售產品,財務登記,開展評估,清算公司。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學習商業運行的方式,了解市場經濟體系的結構和它所帶來的效益。
參加這個課程,將由學生擔任員工並推選一個總裁,由總裁來設定公司名稱、產品的推出,以及目標客戶。當年,我被推選為主管市場的副總裁,負責銷售。
記得那一年,我們所創立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讓學生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到工廠里來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這個小小的金屬圓環,就是專門用來扣住餐布的環兒。
當時每個周末,工廠里都集中了很多學生在做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建議讓學生家長來購買,雖然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最後,公司雖然有盈利,但是這些產品幾乎是在內部消化了。
有了這次的切身參與,15歲的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其實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要有市場需求,真正好的產品是有人來拉住你的手,來懇求你,而我們的企業不但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還要央求親屬給面子購買,顯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不過,這已經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的基礎。
1978年,火熱的激情又開始在我心中燃燒,在聯合碳化物公司(UnionCarbideCorporation)的贊助之下,我決定第二次參與JA組織的“高中學生創業嘗試”。而這一次,與眾不同的是,我站出來競選總裁。在我慷慨激昂的演講中,我結合上一次的切膚之痛,表示“自己的產品一定要有新的創意,而不是等著顧客,用懇求的目光看著他們以施捨的心情來購買,而是帶著激動的眼神、驚喜的心情來購買我們的產品。”
在這樣的煽動下,同學們一致把票投給了我,而我也第一次自豪地在公司的領導名單里寫上了,總裁:Kai-FuLee。
眼前的商業機會讓我鼓足了勇氣,我很慶幸我再一次選修了這門課,並真刀真槍第一次體驗了建立公司的感覺。一直到今天,我從書櫃裡翻出1979年公司的報告,看到那份已經發黃的由打字機打出的報告《J?A?S?T,AJUNIORACHIEVEMENTCOMPANY》的時候,我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那顆年輕而狂熱的心。
1978年,橡樹嶺中學裡的午餐時間被校方縮短。一些同學不斷向校方反映情況未果,一時間,學校和學生處於對抗的焦灼狀態。沒有了我辦的校刊,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呢?這時候,我突發奇想,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創辦一個公司?我們可以專門生產T恤,在T恤上寫上標語,比如“延長午飯時間”等,這樣的T恤一定會受到同學們的追捧。
想法一出,和幾個死黨不謀而合。在火熱激情的激勵下,我們迅速推選出了領導班子,除了我被推選為總裁外,負責市場的副總裁是麥克·艾森伯格(MichaelEissenberg),負責生產的副總裁是大衛·伊利亞斯(DavidElias),此外,還有負責人事的副總裁、秘書等等。
作為總裁,我每周組織召開員工會議,在1979年的公司報告裡,我還清楚地寫著,“1979年的嚴酷寒冬里,我們開會的地方暖氣系統發生了故障,因此,我們整個2月份的會議都被取消。雖然如此,我們的出勤率一直很高,整年的出勤率保持在86%以上。有四個員工保持了全勤,我們認為這是因為員工對我們的使命的認可。因為員工不多,幾乎每一個員工都參與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我們最後一次會議在1979年5月3日召開。”作為公司領導人,我首先面臨資金鍊的問題。除了一個公司的贊助,我們發起了100多個股東投資我們的公司,然後找了橡樹嶺一家生產T恤的工廠為我們生產T恤。每一件T恤上都寫著“LongerLunch”(更長的午餐時間),還畫著一條很長很可愛的臘腸狗(代表Longer)。我們生產的第一批T恤是純棉的,但是,我們很快發現這樣的產品既會縮水又會褪色。於是,大家一致商討決定,只有往T恤的材料里加入35%的人造纖維或者滌綸,才能保證產品質量。又經過幾輪的試驗,我們發現,當T恤的材料由50%的棉和50%的滌綸組成時,才既不縮水,也不褪色,雖然這樣做,會使T恤的成本增加一點。
當時,我們採取“直銷”的方式銷售T恤,比如找到有高中生的家庭,一家一家地去敲門推銷,這樣做雖然效果不錯,但是銷售進度確實比較慢。兩個星期下來,我們只售出了幾十件T恤,感覺不成規模,於是,在1978年的聖誕節以後,我們大膽採取了新的銷售模式,尋找批發商和專賣店。我們一下子賣給了批發商100件,地方零售商60件。我們會給批發商10%左右的佣金。根據當年我的記載,“莎倫(Sharon)和謝爾莎(Shielah)是兩位最好的推銷人員”,因為她們開發了最新的渠道。
不過,我們這批高中生終究對機器不熟悉,許多T恤在印上臘腸狗的過程中出錯而報廢。這個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淨利潤。在當年的報告裡,還清楚記錄了我們的困惑,“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不合格率超過了我們原定的5%的目標,高達16%。這影響了我們的利潤。”不過,每個人都帶回家很多作廢的T恤,作為幹活時穿的衣服或當成抹布。
1979年年中,我已經對建立公司的整個程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樣地撰寫了公司的財務報告,不但包括《收入報告》(statementofearning)、《資產負債表》(balancesheet)、還有《清算報告》(liquidation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的運轉需要現金流的順暢,我們知道批發商對於付賬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他們需要30天才給我們結賬。我也第一次知道,當我們把商品銷售到田納西州以外的公司時,田納西州的稅率是不適用的。在寫財務報告的時候,我們驚喜地發現每個股東得到64.90美元的回報,這個結果創造了我們高中有史以來最高回報率的公司。讓我更自豪的是這個公司經過評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Achievement的第一名,成為了那一年的“CompanyoftheYear”(年度最傑出公司)。
這次小小的成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金錢的收穫,而且是收穫一種“我可以成功的”信念。它讓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寶貴的成就感,有了對生活無所畏懼的衝動,讓我大有去建立一番新天地的勇氣。就如同初到美國後,我大聲念出1/7等於多少的時候一樣,別人認為我是數學天才,而我在這種鼓勵中得到了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時刻影響著我今後的選擇、生活、行為方式。勇於選擇,有一顆勇敢的心,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張朝陽的第二次融資經歷尼葛洛龐蒂的訪華讓張朝陽一下子獲取了注意力,也由此吸納了諸多人才的加盟。不過,張朝陽面臨的具體問題是他所創辦的愛特信公司賬上現金已經消耗殆盡,需要進行第二輪融資。如果說第一次融資的股東多少是基於對張朝陽個人的信任以及私交的話,那么第二次融資則再也沒有這樣的情感因素幫忙。對於張朝陽來講,這次融資的過程幾經起伏,長達半年的融資經歷令他刻骨銘心。
在張朝陽的印象中,當時的美國人對中國十分陌生,幾乎沒有投資人願意聽他的計畫。事實上,那個時候能夠找到一個願意接見這箇中國創業者的投資人都很困難。
在羅伯特和尼葛洛龐蒂的引薦下,張朝陽自費前去美國加州見那些億萬富豪。他先在加州的一個小旅館住下,用綠卡租了輛車,然後用了兩天時間不停地打電話與幾位可能改變他的公司命運的人約定見面時間。
1997年9月11日讓張朝陽終生難忘,他至今為自己在這一天表現出來的能力而驕傲-在這一天中他馬不停蹄地見了4位風險投資人。
按照事先約好的時間,張朝陽應該在早上9點先去見英特爾投資公司的人,接著是12點與世紀投資的負責人會談,下午3點是軟銀,下午5點則是後來給王志東投資的億萬富翁羅伯森·斯蒂文森。前三位投資人都在矽谷附近,而最後一位則在舊金山。
為了充分利用分分秒秒,頭一天晚上張朝陽利用雅虎地圖已經把路線搞清楚,準備第二天飛車前去會見這4位超級富翁。
誰知道第一個會面就被推後了半個小時,雖然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會面,但當會面結束時,已經中午12點了。張朝陽匆匆在麥當勞買了食物然後一邊開車一邊吃地趕往世紀投資。
當張朝陽見完前三位投資人的時候,時間已經晚了,再加之那天趕上舊金山的捷運罷工,所有的車都在地面上爬行,嚴重的堵車迫使張朝陽勉強開下高速公路。到了距離羅伯森·斯蒂文森還有7個街區的時候,他將車棄置在一個停車場後提著筆記本電腦飛奔著跑到了見面地點,他到的時候,羅伯森·斯蒂文森已經等了他將近一個半小時。還好,雙方談得不錯,羅伯森·斯蒂文森表示出很強的投資意向(但最後並沒有投資搜狐,倒是後來投資了四通利方,成就了新浪)。
李彥宏: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隨後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完成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在搜尋引擎發展初期,李彥宏作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創建了ESP技術,並將它成功的套用於INFOSEEK/的搜尋引擎中的圖像搜尋引擎是他的另一項極具套用價值的技術創新。1999年底,懷抱“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的夢想,李彥宏回國創辦百度。經過多年努力,百度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
李彥宏怎樣創立百度的在回國創業前,李曾供職矽谷著名的搜尋引擎公司Infoseek。在那裡,李彥宏親歷了Infoseek在股市上的春風得意以及後來門前冷下車馬稀的慘澹。李彥宏還將自己在美國積累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矽谷商戰》。經過大起大落,李彥宏明白:股市上的瞬間成功,很可能是最致命的誘惑,股價的瘋狂上漲曾掩蓋了企業自身的問題,在網路股泡沫崩潰後,這些問題又給不少網路科技企業致命一擊。
李彥宏在1999年底回國創辦百度,那時的他幾乎默默無聞。斯時,上一輪網際網路泡沫狂熱到了極點。而懷揣120萬美金風險投資的李彥宏,被朋友調侃為像小老闆一樣神色慌張地在北大校園裡張貼招聘廣告。招到6名員工後,李彥宏在北大一間不起眼的辦公室里開張營業。他穿梭在北大校園裡,仿佛一位鄰家大學生。
李彥宏一直尋求將美國的矽谷創業模式和自由IT精神移植到中國。在百度,員工穿著隨便,沒有上班打卡的限制,上班時網上聊天和打遊戲被視為正常。李彥宏對員工只有兩條禁令:不許帶寵物上班,不可以在辦公室抽菸。
李彥宏嗓音醇和磁性好聽,講話既不高亢也不低沉。他為人溫和內斂、思維縝密,也正因為李對一些事情交代得過於瑣碎,員工們私下則戲稱之唐僧。李彥宏確與唐僧有幾分相似。投資商曾要求李在半年內燒光120萬美元,李彥宏卻保守地做了一年的預算。當然,這也換來了員工對李彥宏的又一個綽號:摳門老闆。但唐僧式的保守讓李彥宏和百度抵禦了網際網路寒流的襲擊。
正如唐僧坎坷跋涉西天取經的專注一樣,即使不被人理解,李彥宏始終對中文搜尋技術情有獨鍾,夢想做屬於中國的全世界最好的搜尋引擎。為了這份痴迷,他甚至砍掉了利潤豐厚的彩信業務。我們只做一件事情,這就是中文搜尋。李彥宏說。
李彥宏喜歡古詩詞,取名百度的靈感就取自辛棄疾名句眾里尋他千百度。在百度上市前的路演中,李彥宏對美國聽眾把這一中國名句做了一個幽默、浪漫且形象的解釋:一個痴情的男人千百次地搜尋他的愛人。(amansearchedhisloverforhundredoftimes)這位唐僧有敏銳的嗅覺,他注意到:Google公司開始憑競價排名的商業模式迅速成長,其盈利秘笈是:憑藉技術領先而以點擊量收錢,以域名登記為例,排名在前面,一個點擊可以收費5到10美元,註冊一個就收100美元。
下轉第6前百度的盈利模式很簡單,主要向入口網站提供搜尋技術服務,按照網站的訪問量分成,向入口網站收取費用。李彥宏意識到原有模式只能是為人做嫁衣裳,他欲讓百度轉身,做成類似Google的搜尋門戶。但此想法卻遭到董事會抵制,2001年在深圳舉行的關鍵會議上,董事們態度堅決地反對李彥宏他們認為李的想法是瘋狂、不理智的冒險。外表溫和的李彥宏被激怒了。面對眾口一詞,李毫不怯場,大吵大嚷,指責董事會保守和懦弱,甚至當場怒摔手機。最後,被震驚的董事們勉強同意李的冒險。
2001年10月,百度推出全新商業模式搜尋引擎競價排名。
此時,百度一天的點擊量寥寥可數。李彥宏深知:百度必須在Google的陰影下學會成長。終於,百度認真研究中國文化,推出了更符合中國用戶使用習慣的中文搜尋。李的競價排名戰略也立竿見影,競價排名帶來的銷售收入直線上升,百度2003年銷售額是2002年的5倍,並在2003年實現盈利。
進入2005年,百度收入持續增長,在中國國內網際網路的市場占有率為44.7%。這種高速增長的勢頭受到華爾街投資者的追捧,並最終在納斯達克引起轟動。
在納斯達克引起轟動後,李彥宏遇到新的挑戰:華爾街分析師質疑百度股價;全球五大唱片巨頭起訴百度在音樂搜尋方面侵權;網路上的反百度聯盟仍然不依不饒;競爭對手的擁躉也指責李彥宏在競爭中使陰招。
這時候,Google的創始人佩吉和布林也開始向李彥宏伸出橄欖枝,表達合作願望,並在百度第三次融資時購買了2.6%的百度股權。
事實上,Google依然具有捲土重來的強大實力,百度在納斯達克發行股票後,Google還以顏色再次配股融資40億美元。
在Google虎視眈眈之下,李彥宏必須帶領百度學會如何更好地應戰和成長,溫文爾雅的李一直拒絕被收購。將會繼續保持獨立發展。
創業教父季琦的個人經歷季琦是中國連環創業最成功的企業家之一,10年時間內他作為CEO連續創立攜程、如家和漢庭三家公司,並都將其帶上納斯達克。全球至今能成就這一“霸業”的也僅有美國矽谷創業狂人吉姆·克拉克一人,與曾經創辦SGI、網景和永健這三家公司的克拉克不同的是,季琦的這三家公司,市值都超過了10億美金。1999年,“做點小生意”的季琦和朋友梁建章一起喝酒,兩人商量著也弄個旅遊網站做做。隨後,梁建章找到代表德意志銀行四處“投錢”的沈南鵬,季琦則軟磨硬泡拉來了國企飯店老總的范敏。4個交大校友一開始就以契約精神,明確各自的股份,根據各自經歷定下了人事架構。
這幾乎是一個“絕配”組合:做民企出身的季琦有激情、銳意開拓;來自華爾街的沈南鵬擅長融資;搞IT諮詢的梁建章偏理性,善於把握系統,眼光長遠;國企出身的范敏則善於經營,方方面面的關係都平衡得好。
創業之初,季琦承擔著最多重任——直到第二輪450萬美元融資到位前,另外3位都還沒真正“下海”。半年後,當攜程找到“訂酒店、訂機票”的贏利模式,4人職務發生了首次微妙的調整:季琦由CEO轉任聯席CEO,及至總裁,擅長內部精細管理的梁建章擔任惟一CEO。
在訂酒店的項目中,梁建章發現200-300元之間的酒店客房在公務出差人員里很有市場。在他的提議下,攜程和首旅2002年共同投資經濟型酒店如家快捷。4人中公認的創業高手季琦再次被派出去打江山。兩年里,季琦住在北京的一個地下室,含辛茹苦地在京、滬兩地開了38家旅館。正在此時,如家董事會“請走”了季琦,原百安居副總裁孫堅成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CEO。
沈南鵬曾公開談到,請走季琦是“如家做得最對的一件事”。“他可以創辦如家,但當如家發展到一個高峰,需要從20家、30家擴張到200家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懂得連鎖經營的職業經理人來統領企業。”
朱瑛石在《第一團隊:如家和攜程》中這樣說:從創辦攜程到如家,梁、沈、季、范的4人團隊是中國新式企業里構成最複雜、職位變動和交接最多的一個,但卻是過渡最平滑、傳聞最少的一個。“他們為中國企業樹立了一個高效團隊的榜樣,最終獲得了共贏結局。”
“我們之間肯定有過矛盾,但都是技術性的衝突,畢竟我們的價值觀、個性和長處都不同。當年攜程、如家的成功,除了幸運,就是因為我們4人的不同。”有了自己一攤事業的季琦,也會很動情地懷念當初4人手拉著手一起邁過坎的日子。
凡客陳年的個人經歷陳年:1969年4月出生於山西聞喜。1997年參加與創辦席殊好書俱樂部,並出任該俱樂部會員刊物《好書》第一任主編。1998年6月受《中國圖書商報》之邀,創辦《書評周刊》。2000年參與創辦卓越網,擔任圖書事業部總監。2004年2月擔任卓越網執行副總裁。2005年4月創辦我有網。2007年10月創辦Vancl。模仿PPG起步
2000年,金山雷軍邀請陳年創辦卓越網,到2004年卓越網以7500萬美元被亞馬遜收購,內心潛意識認為自己獲得了成功的陳年,滿有信心地創辦“我有網”,卻以失敗告終。這段經歷讓陳年不得不向外界再次證明自己一回。
機會出現在2007年的一天,一個由吳彥祖代言的PPG的網站吸引了陳年的注意。PPG沒有門店和經銷商,通過網路來銷售中等價位的男士襯衫。
2007年10月,陳年帶著卓越網的幾個老部下,用幾百萬創辦了VANCL,在網上賣起了風格與PPG非常相似的男士襯衫。
“VANCL”是陳年懂法語的太太起的,“VAN”是先鋒的意思,“C”和“L”分別代表陳年和雷軍。但是陳年卻眯著小眼半開玩笑地說:“我是最討厭當初雷軍起的那個‘卓越網’的名字,剛出生就說自己卓越。”而“凡客誠品”的意思是“凡是顧客,就提供給他們誠心打造的產品”。
剔除PPG客服模式
然而很快,陳年就發現了PPG致命的弱點:第一,它一出生就不顧實力用重金在中央台、紙媒打廣告,並通過電話銷售,它並非真正意義的網際網路銷售服裝企業;第二,PPG的客服政策全是很完美地站在企業利益角度設定的,如用戶退貨標籤壞了就不能退等等。陳年開始大刀闊斧剔除PPG的客服模式。
今天,在凡客購物,客戶30天無理由退換貨——只要不滿意,30天內VANCL立馬退換貨;開箱試穿——用戶收到VANCL的衣服時,可以當面拆開試穿,覺得滿意了再付款收貨。陳年說:“什麼都可以被模仿,只有品牌不能。在擠掉各種環節的成本後,我們始終堅持的就是低價位高品質產品。”
陳年這一做法也造成了直到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就達到去年全年的6億元,但仍在虧損,“虧損數字應該是上億元,但我們有錢”,站在東三環樂成國際中心的10層的辦公室,透過窗戶,直接俯瞰凡客首次走出線上、在戶外投放的一系列燈箱廣告,陳年很得意地說:“凡客融資四輪超過1億美元,我們大規模戶外推廣,不是為了提高產品價格,目的就是打造品牌,資金則完全由凡客來支付。明年我們預計將實現贏利。”
被迫食言做女裝
從選擇做男裝開始,陳年就到處公開堅定地宣稱:凡客堅決不做女裝。陳年笑稱,“襯衫很容易標準化,而男人就是那德行,他就是買衣服不試,而女人哪怕是買件內衣也要試個沒完沒了”。
然而陳年錯了,他發現,客戶回訪提意見的竟大多是給老公、男朋友買衣的女性,“甚至有女性給我直接發電子郵件,建議我把男性的POLO再瘦點身,或許就是不錯的女裝了”。
讓陳年不得不重新思考凡客的產品定位還有2008年年初的那場罕見雪災,凡客遭遇了銷售業績的“高台跳水”,陳年也遭遇了創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
“或許,凡客是應該需要更多元化的產品線來滿足客戶需求。”現在,凡客的產品線從男裝到女裝、童裝、鞋、配飾、家居用品等一系列產品。上周,首期投資規模達到5000萬美元的V+正式誕生。
“目前我不想過多評價V+,讓它自己去走一段時間,它應該完全是複製凡客模式的,V+產品肯定也會比傳統渠道低很多。”陳年說,現在自己每天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凡客不斷貨,至於外界普遍關注的什麼時候步入資本市場則根本沒有時間去考慮。
網易丁磊創業史網易公司首席架構設計師,丁磊1997年6月創立網易公司,將網易從一個十幾個人的私企發展到今天擁有近300員工在美國公開上市的知名互聯網技術企業。2000年3月,丁磊辭去執行長,出任網易公司聯合首席技術執行官,2001年3月,擔任首席架構設計師,專注於公司遠景戰略的設計與規劃。“人生是個積累的過程,你總會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裡。”
——丁磊的名言
丁磊作為網易創始人年少得志,年紀輕輕的他憑藉自己一手創辦並持有58.5%的股份,成為各類中國個人財富排行榜上的常客。但丁磊依然過著簡樸的生活,據說,他一個月的生活開支很少超過4000元。一位熟悉丁磊的人說,丁磊不善於理財。更有意思的是,丁磊有時會向一起出去的人借錢,因為他根本沒有在身上裝錢的概念。
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丁磊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他四五歲的時候,很淘氣,但不是像別的孩子一樣整天在外面調皮搗蛋,而是喜歡呆在家裡擺弄他的小玩意:一些電子管件、半導體之類的東西。後來丁磊迷上無線電,初一的時候,他組裝了自己的第一台六管收音機,在當時,那是一種最複雜的收音機,能接受中波、短波和調頻廣播,這件事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都說丁家出了個"神童",長大以後一定是當科學家的料子。
丁磊現在沒有成為科學家,而是成了富有的企業家。但他本人還是在技術方面動腦筋,他能在這方面有一點聰明之處,但如果沒有積極進取,沒有在技術方面不停地摸索,也不會有熟能生巧的本領和一些創新。
丁磊接觸到Internet的時候,他一下子就被奇妙的網際網路世界迷住了,他意識到這是一項多么偉大的技術,他開始如饑似渴地尋找一切與網際網路有關的書籍來學習充電,但是在Internet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是什麼樣子的,也沒有一本書很系統地告訴你Internet的整個結構,裡面的軟體以及其他一些東西。
丁磊憑著自己從小積累起來的興趣,進入了Internet這個奇妙的世界,開啟了擁有無數寶藏的財富大門。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最容易實現成功的捷徑。敢於"捨棄"可以說是丁磊取得今日輝煌業績的秘密武器。
大學畢業後,丁磊回到家鄉,在寧波市電信局工作。電信局旱澇保收,待遇很不錯,在很多人眼裡,這是十分難得的"香餑餑"。如果丁磊和大多數人一樣,按部就班的上班下班,攢工資,買房子,娶妻生子,那么就不會有後來的網易,不會有今天這個首富榜的常客。兩年枯燥乏味的工作使丁磊覺得非常辛苦,同時也感到一種難盡其才的苦惱。1995年,他毅然決然地從寧波電信局辭職,雖然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但他去意已定,一心想出去闖一闖。
可以這樣說,丁磊日後的財富均源自這一次果斷的"捨棄",敢於拋棄舒適安逸的生活,迎接挑戰,是很多創業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之一。
他這樣描述自己的行為:"這是我第一次開除自己。人的一生總會面臨很多機遇,但機遇是有代價的。有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往往是人生的分水嶺。"
堅持就是勝利
如果說興趣讓丁磊敲開了財富的大門,目光獨具的"捨棄"是丁磊的秘密武器的話,那"堅持"就是丁磊個人財富從量變到質變的殺手鐧。
丁磊最苦的日子是2001年9月4日。這一天,網易終因誤報2000年收入,違反美國證券法而涉嫌財務欺詐,被納斯達克股市宣布從即時起暫停交易。隨後又出現人事震盪。丁磊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他也曾心灰意冷過,但家人的鼓勵起了很大的作用。父親說:人生哪能不遇到挫折,挺一挺也就過去了,大不了從頭再來,你還年輕,有點失敗的經驗未必是壞事。
丁磊下定決心將網易的三大業務重點鎖定為線上廣告、無線互聯和線上娛樂。經歷幾多磨難之後,網易成功了。2002年是中國簡訊"爆炸"的一年,而在遍布中國的網咖里,年輕人大把花錢。2002年8月後,這家公司變成暴利企業。隨後是網易股價連續暴漲,當年逃離網易的老員工現在動輒唉聲嘆氣?當網易在近3個月內從不到10美元一路撐桿跳到36美元的時候,誰都能看得見丁磊那張笑臉,也就是說,財富暴長的過程就發生在每個人的眼皮底下。丁磊的個人財富在與網易股價一起飆升,丁磊的紙面財富也躍上了50億人民幣的台階。他的創富速度在中國史無前例,網易剛滿6歲,而他自己也還不過32歲。
艱苦的創業歷程
三次跳槽後自立門戶
在Internet上“見了世面”的丁磊向自己的總工建議在本局開展信息服務業務,等了一段時間,發現沒有什麼進展,便決定離開。
1995年5月,丁磊來到廣州,加盟剛剛成立的廣州Sybase。在Sybase一年,丁磊感覺自己除了整天安裝調試資料庫外,幾乎沒有什麼進步,於是又選擇了離開。1996年5月,丁磊當上了廣州一家ISP的總經理技術助理。在這家ISP,他架設了Chinanet上第一個“火鳥”BBS,結識了很多網友。
好景難長,丁磊所在的ISP由於面臨激烈競爭和昂貴的電信收費幾乎無法生存下去。1997年5月,他只得再一次選擇了離開。
已經三次跳槽的丁磊在1997年的那個5月對自己的前途整整思考了5天,最後的決定是自立門戶,乾一番事業。“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來該靠什麼賺錢,只天真地以為只要寫一些軟體,做一些系統集成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後來幾乎使公司無法生存。”
網易創業的50萬元資金一部分是丁磊幾年來一行一行寫程式積攢下來的,另一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把伺服器放進電信局
經營Internet業務,最好能有一台Internet伺服器放在電信局裡,怎樣能不花錢就把自己的伺服器架到電信局機房裡去?丁磊為此費盡了心機。
最後,丁磊向廣州電信局呈上了一份“豐富Chinanet服務,吸引上網時間”的方案,方案指出:現在Chinanet上的服務很少,因此無法吸引用戶上網,用戶即便上了網,沒有好的服務,也呆不住。而網易提供的BBS服務能夠吸引大批用戶上網,並且能讓網民一泡就是幾個小時。
廣州電信局領導聽了這個方案覺得有理——反正電信局又不用出資,而且這個服務也不會和電信局產生競爭,於是就給了網易一個IP位址,讓他們把伺服器放到了電信局。這種做法後來被稱為伺服器託管業務,一個月公司要交電信局很多錢,而網易只是到後來才交給了廣州電信局一些錢。到現在丁磊都自豪自己當初的那個方案寫得非常好,“幾乎可以打動任何一個電信局”。
1997年5月4日,網易公司還沒有正式成立,網易BBS就正式開機運行了。由於丁磊是Chinanet上第一個安裝“火鳥”BBS的人,又經常泡BBS,他個人的影響,加上無為而治以及寬容,網易BBS上的人數三個月就超過了資深的“一網情深”。
免費信箱上市
BBS、個人主頁很熱鬧,可辦公司圖的是賺錢。比照Yahoo!開發的中文搜尋引擎,Yeah引擎沒有成功,下一步做什麼?丁磊他們不得不仔細考慮這個問題。
整天冥思苦想的丁磊在發現Hotmail的時候,眼睛豁地亮了起來。網易準備借10萬美元買一套Hotmail系統,在中國建免費信箱站點。Hotmail先說不賣,後來答覆280萬美元一套,另外加收每小時2000美元的安裝費。
丁磊找來自己的夥伴陳磊華研究Hotmail的結構,兩個人最後決定自己做。一個月下來,他們倆的知識大增。幾個夥伴經常為一個技術上的突破興奮得手舞足蹈。
一邊開發免費電子信箱,一邊想域名。丁磊認定免費電子信箱要想成功一定得有一個朗朗上口的域名才行。怎樣的域名才好記?丁磊幾乎天天都在想這個問題。
凌晨2點,丁磊突然想到可以用數字表示域名,中國數字的發音特別乾脆,而且163、169在中國已經具有了指向Chinanet和電信局以及Internet的含義,上網的人每天都要撥163,對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想到這,丁磊從床上跳了起來,撥163上網,查詢了一下和這兩個域名,謝天謝地,還沒有被註冊。註冊下這兩個域名,丁磊又去睡覺,卻怎么睡也睡不著了,他越想越美,就又從床上跳起來一口氣註冊了一大串域名。
7個月後,功能強大的網易免費信箱系統寫好了,163的域名也有了,萬事俱備,但當丁磊向電信局申請增加免費信箱服務的時候,卻碰到了困難。廣州電信不容許網易獨立經營免費信箱業務。
丁磊非常著急,他拿著免費信箱的可行性分析四處尋求合作,結果遇到最多的質疑就是“這個項目什麼時候可以賺錢?”丁磊老實地告訴人家:“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賺錢,但我知道這個項目很有前途。”這樣的回答不能讓人滿意,不能立即賺錢的項目沒有多少人關心。
全國各地跑了一圈沒有結果,丁磊不得不折回頭再和廣州電信局談合作。此時已經心急火燎的丁磊拋出了“合作經營,不讓電信局出一分錢,軟硬體全由網易投入,而利潤6∶4分成的方案(電信得6)”。這個方案提醒了電信局。廣州電信提出要購買網易的免費信箱,可丁磊的答覆是:“不賣”。
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丁磊依然沒有找到合作夥伴。網易創業的50萬元已經撐了好幾個月,公司再不掙錢,日子將難以為繼。此時的丁磊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風險資金。而且,“我也不願意負債經營,因為Internet風險很大,是否能成功,我也不敢肯定。”
就在丁磊四處碰壁的時候,Hotmail被微軟3.5億美元收購。1998年2月,丁磊最終答應將中文免費信箱系統出售給廣州電信。廣州電信提出要同時附送163域名,丁磊想了想,“這一送,我也知道裡面的價值含量有多少。廣州電信建163.net,連硬體投資只用了100多萬元,其中的硬體和資料庫系統占整個投入的75%,我們稅後利潤很少,但網易的發展需要資金注入,不得不為之。”每次看到這個主頁,不知丁磊心裡是啥滋味。
1998年2月16日,開放使用,反應強烈,註冊用戶數以每天2000人左右的速度遞增,至今用戶已經達到35萬。163.net成功後,很多公司紛紛打電話到網易要求購買該系統,這和一開始丁磊四處尋求合作夥伴卻沒人理睬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63、國中網、990、371、浙江金華188紛紛購買網易免費信箱系統,免費信箱一個產品就為網易掙了幾百萬元。
有人質疑“中國人開發的軟體哪能一套幾十萬元那么貴的”,丁磊反駁:“網易做的這個系統不比美國人做得差。”“大家都知道網易免費信箱系統賣得很貴,但目前在中國還沒有看到競爭性的產品。”
網易上市
2000年6月,網易股票在納斯達克掛牌,這時候科技股已經開始崩盤,所以網易的股價從第一天開始就節節下滑。2001年,網易將被收購的傳言層出不窮最有可能的一個買家香港有線寬頻終因網易財務問題放棄收購。網易沒賣成,反倒讓丁磊決定靜下心來本分地經營網易。2001年9月,丁磊對外界說,他希望靠線上遊戲《夢幻西遊》和簡訊服務、股票點播、以及一個類似MSNExplorer的新產品來贏利。這正是網易因財務問題被Nasdaq摘牌,股價定格在64美分,最狼狽不堪的時候。不過,後來網易在簡訊和網路遊戲上的成功,似乎不完全是一種運氣。
2002年第二季度,網易首次實現淨盈利,網易股票開始領漲納斯達克。2002年,網易成為納斯達克表現最優異的股票。2003年,網易股票繼續在中國概念股中保持領跑地位。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70.27美元的歷史高點,比年初股價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歷史低點攀升了108倍。丁磊成為第一個靠做網際網路做成富豪的國內創業者,丁磊成為首富,第一次讓中國富豪的財富數字可以被清晰而準確地度量。
從垃圾股到今日的中國概念“明星”,網易的轉變讓人覺得像個神話。對此,丁磊說:“我已經32歲了,從意氣風發的時期到了成熟思考的階段。因此我的心情不會隨股價的漲跌而變化,特別是我個人不會因為財富的多少影響到我的未來生活、工作及思考問題的方式。”
QQ之父馬化騰的成長經歷
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
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
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2009年當選中國經濟十年商業領袖。
2010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249位,大陸富豪第6位。
2010年5月14日,“2010新財富500富人榜”,以334.2億元資產排名第5位。
當年相邀四位夥伴共同創業,由馬化騰出主要的啟動資金。有人想加錢、占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未來的潛力要和應有的股份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什麼問題?拿大股的不幹事,幹事的股份又少,矛盾就會發生。
不過,雖然主要資金由馬所出,他卻自願把所占的股份降到一半以下,47.5%。“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而同時,他自己又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占大股。“如
馬化騰和李彥宏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肯定出問題,同樣完蛋”。
馬化騰有個朋友,跟兩個人合夥開了家公司。不過三個人都很強勢,意見不和,下面的人不知道聽誰的。最後收場很難看。當年創立騰訊之初,他就和四個夥伴約定清楚:各展所長、各管一攤:技術、業務、行政、和信息部門。因為都是多年同學,彼此特長都知根知底。
如此設計,使創始團隊能在維持張力的同時保持和諧。沒有人能夠獨斷,保證了意見不和、討論、甚至互相潑冷水的空間,但彼此多年同學,不好意思一不和就撕破臉不認人;被逼著去說明別人,就需要提煉、把問題想得更清楚。彼此定位不同,就從不同的角度來判斷,保證認識全面;最後馬化騰有一大股,該做決定的時候還是有一錘定音的能量。
這就是馬化騰,七年前就在為今後可能的陷阱籌謀。到今天,五位夥伴都留在騰訊,不離不棄。
2006年2月,有麥肯錫和高盛背景的空降兵劉熾平從馬化騰手中接過總裁的位置。“總裁就是作為CEO的繼承人,我們是這樣培養的。”34歲的馬化騰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不僅表明已開始為自己培養接班人,也意味著,當年與馬化騰攜手創業的四位夥伴將聽這位外來的空降兵所號令。
劉熾平早在2003年扶助騰訊上市的時候就跟馬化騰相熟,對騰訊情況“十分了解”。直至2005年初馬化騰把劉引入騰訊做首席戰略投資官,觀察了一整年,知其“懂的東西很細、問問題的技巧到位、得到多方認可”。之後,才給其總裁一職,並且還只主要負責市場和銷售,可謂步步籌謀。比如同樣是任命總裁,陳天橋就是一聲令下,唐駿一步到位,之前兩個人只有數面之交。在中國網際網路里,常常拿陳天橋來反襯馬化騰。一個“疾如風,侵略如火”,一個“徐如林,不動如山”。
到2005年的時候,還基本是幾個創始人各管一塊,但騰訊的業務變得多樣化也更專業化,不可能靠一個人掌管。馬化騰對夥伴們講,一定要培養出下一層接班人。“我們的責任是更多的支持接班人去做,更多在跨部門之間協調,更多的決策,具體的事情都是交給他們去做。”現在,公司有兩個CTO,一個創始人張志東,另一個是從微軟空降的熊明華。9人的核心高管團隊里有4人為外部空降。
“沒辦法”,馬化騰說。“因為有些專業知識,無論怎么補課,就是到不了那個級別。指望你的提高去迎合公司發展的風險太大,所以一定要請人來替換你的功能。”比如CFO曾振國,比如行政總裁網大為,要搞資本運作、要跟國際大公司合作就是要靠空降兵們積累很多年的專業知識能力。
現在,市場和銷售交給劉熾平,各條具體業務線交給各高層,馬化騰最大的功夫下在跟蹤前沿。每天晚上馬化騰都泡在網上,各大門戶的科技頻道,donews、techweb、chinalab這些國內的IT社區都去看看;以及國外的新興的服務,有意思的產品,要下載下來用一下;新上市的網路遊戲,也要進去玩一玩。
作為CEO,在騰訊內部,馬化騰也被叫做“首席體驗官”。一個新產品出來,他會首先以一個普通網民的身份第一次去感受,哪裡不方便,哪個按鍵用起來彆扭,哪裡顏色刺眼,要對很多細節提出建議。用戶界面和人機互動的設計,也是他興趣所在。
每一位名人背後都有值得我們欣賞和借鑑的特殊經歷,今天的成功榮耀都包含著昨日的智慧和辛勞,希望這些名人創業故事能讓不貪圖安逸工作的朋友勵志創業,爭取在有生之年創業成功,多少年後,定會有人將你們的經歷作為名人創業故事的典範了。
草根創業故事
王敏哲
1983年出生在秦嶺深處的洛南縣巡檢鎮路街村,2003年,王敏哲以較好的成績考入一所軍校。2007年畢業後,他進入西安一家公司,從事移動通信方面的工作,年薪超過11萬元。由於工作原因,王敏哲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每到一處,他都會在工作之餘深入市場搞創業調研。經過考察,王敏哲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粗糧的需求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粥府或雜糧餐廳消費。由此,他想到了家鄉香甜、美味的玉米糝糊湯、玉米面攪團。
王敏哲想,如果能將家鄉的玉米糝兒、玉米面進行開發,可使家鄉的這一土特產進入市場,從而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此後,王敏哲每次出差,都會帶上家鄉的玉米糝兒、玉米面免費贈送給客戶。不少客戶對王敏哲帶來的玉米糝兒、玉米面很感興趣,這讓王敏哲看到了希望,其也在閒暇時完成了一份開發玉米產品的詳細創業計畫。
去年4月25日,王敏哲毅然辭去了工作,帶著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的30萬元,回到巡檢鎮路街村進行玉米糝兒、玉米面農產品開發。得知這一訊息,父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認為他這是不務正業。“回鄉創業其實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也曾猶豫過,但每當看到國家出台的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新聞及相關惠農政策,便堅定了創業的信心,我認為農村是大學生創業的好天地。”王敏哲說。
為此,王敏哲不顧家人的反對,租了廠房,辦理了有關手續,設計了4種富有特色的產品包裝盒,註冊了商標,成立了公司。主要加工生產玉米糝兒、玉米面以及包裝銷售核桃、木耳等農產品。
玉米糝兒具有抗癌、預防糖尿病、膽固醇的作用,王敏哲公司生產的玉米糝兒、玉米面色澤金黃、口感香甜、營養豐富、綠色無污染,加之開發玉米糝兒、玉米面這一土特產在商洛是第一家,產品一經上市,便深受民眾喜愛,成為贈送親朋好友,外來客商、遊客選購的上好禮品。正式投放市場後,當月產品銷售額達8萬元以上,80後回鄉創業淨利潤超過3萬元。
羅敬宇
江西省東鄉縣,5名應屆大學生上演了一部真實的東鄉版《中國合伙人》。“90後”陳宏斌、康淵銘、王維、李傑和黎推是江西師範大學體育舞蹈系的同學,也是創業夥伴。從大三開始,他們就開始創辦體育舞蹈培訓班,一年下來小有成就,成功掘得“第一桶金”。 都是大學生,“同人不同命”。在“史上最難就業季”背景下,這種差別體現得更突出。 本版關注其中兩個群體——創業成功者和就業受挫者。有些大學生已躋身“成功人士”行列,比如湖北的羅敬宇,去年考上湖北大學的他,國中開始“創業”,如今已擁有過千萬元身家;比如江西師大的五位同學,學以致用,成功複製“中國合伙人”,掘得第一桶金。而有些大學生則陷入畢業即失業的困惑,比如徘回在廣州大學城周邊城中村裡的應屆生們。 人力資源市場化已經多年,傳統的“找工作”、“找飯碗”的觀念受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何時將找工作與選事業區別開來,並隨之調整自己在求學階段的目標和努力方向,校園裡的大學生們何時才能真正卸下“就業難”的緊箍咒。 高中時就開店 年盈利兩百萬 湖北十堰市南京路口貿易局家屬樓3樓一套百餘平方米的住宅,是羅敬宇的“發跡地”。 這套房子是羅敬宇奶奶的房產,長期沒人住,從高一開始,在爸爸的支持下,羅敬宇就在這裡經營畫材生意,到高二時,他僅靠這個店面,一年已能賺200多萬元。羅敬宇去年到武漢上大學後,這裡交給了劉立佳,愛好音樂的劉立佳將其逐步轉型,主營音像製品。雖然接手才一年,但在十堰市已經小有名氣,每天都有幾千元利潤。劉立佳說,這都靠羅敬宇給他帶來的好人氣。 劉立佳去年從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畢業,那時羅敬宇高中畢業。兩人合資的這家音像店利潤不錯,但至今還沒有談分成,兩人都說:“好兄弟算明賬傷感情,但誰都不會虧待誰。” 讀大一時,來自河北的劉立佳在畫店認識了羅敬宇。劉立佳覺得羅敬宇很誠實,印象很好,兩人交往甚密。“看看他的朋友圈就能明白,羅敬宇為何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劉立佳說,羅敬宇擅長交友,為人豪爽、真誠,別人有困難總是盡力幫助,國中在大街擺攤時就跟一些店主關係很好,人脈很廣。 羅敬宇的父親曾在銀行工作,後辭職辦企業,生意做得很大,他十分支持兒子創業,覺得死讀書沒有用。羅敬宇的母親是十堰市一所知名國小的領導,在幼教領域很有名氣。她認為孩子年輕時賺錢是次要的,主要還是要讀好書,學會做人,多交朋友,“人緣越廣,走得越遠。我現在一點都不關心他賺了多少錢,我很害怕錢賺多了他會變化。”羅媽媽說,孩子老實,不了解社會的複雜,“我對他這么早闖蕩社會是很擔心的,我還是希望他多讀書,讀好書”。 國中初涉商海 也曾血本無歸 羅敬宇的創業故事,要從他讀國中時講起。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時,離震區只有幾百公里的十堰餘震明顯。很長一段時間裡,十堰人喜歡在廣場上放孔明燈,向罹難同胞寄託哀思,後來逐漸成為一種夜間文化活動。初三時,羅敬宇跟父母在廣場散步時發現孔明燈很壯觀,他看到了“商機”。 他到十堰大市場一看,一個孔明燈批發價2元,但卻可以賣10元,他當即進貨200個,下了自習後就趕到廣場擺地攤叫賣,但4個多小時喊破喉嚨也只賣出十幾個。 羅敬宇總結經驗認為,根本原因是單槍匹馬勢單力薄,便動員同學加入銷售隊伍。他以每個孔明燈5元的價格批發給同學,不用叫賣,便能淨賺3元。 十堰在鄂西北,遠離大城市,這裡的批發價是2元,如果從外地進貨是否更便宜?羅敬宇上網一查,喜不自勝:網上售價僅0。5元,他立即批發了2000個,以3元賣給同學,讓同學以5元的價格銷售搶占市場。這一變化,讓羅敬宇賺了近5000元,前後總共獲利達萬元。 有同學提醒羅敬宇:別人祈福你發財,影響不好。羅敬宇覺得有道理,馬上將余貨以2元一個拋售,還拿出5000元悄悄資助家境困難的同學。 國中畢業後,羅敬宇考進十堰市13中學美術,課餘時間充裕。羅敬宇開始嘗試經營女裝店。他獨自前往全國知名的批發市場——武漢漢正街調查市場行情。晚上就在天橋、火車站等地方將就著過,“賣孔明燈賺的幾千元錢,捨不得花”。 回到學校,羅敬宇瞞著家人,向同學和以前認識的檔主借錢,1000元、5000元……借條都打了40多張,靠他的“人緣”,竟籌集到11。92萬元,在十堰市“金三角”服飾廣場開了一間40平方米的服裝店。聘請了兩名店員,一個當店長,一個當售貨員。周末和寒暑假,15歲的羅敬宇就到武漢漢正街、浙江義烏,拖著半人高的行李箱“掃貨”。最初還賺了些錢,但後來因為他的服裝太前衛,門店少人問津,只撐了半年就倒閉了,羅敬宇一下子虧了9萬元。“在失敗面前,我覺得年輕就是本錢。第一,我沒有家庭負擔和其他壓力,第二,思想沒有被固化”。 學校裝修缺錢學生成了股東 花了三天時間,羅敬宇就從虧本的挫折中調整過來。學美術的他開始把目光轉向畫材市場。經過調查,羅敬宇發現,十堰市畫畫的有2萬多人,但全市只有幾個畫材商店,市場很大:畫架、水粉筆有50%的利潤,鉛筆利潤可達到20%-30%。“這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成了算你投資,輸了算我借你高利貸。”他找到劉立佳時信心滿滿地說。白紙黑字按了手印之後,宇佳商務有限公司(後更名佳宇文化用品有限公司)開始運營。羅敬宇占51%的股份。劉立佳解釋:“簡單地說就是我主要出資金,他負責出策劃,負責實施。” 拿到錢,羅敬宇還了辦服裝店借的11。92萬元欠款,“一分不落地還。”其實,不少人沒讓他還,說是給他的創業資金,羅敬宇就把這些借條裱起來。“我很感謝這些人,他們真誠地幫助我這個‘小屁孩’。很多我之前欠了五百元的,現在還一萬,欠一千的,我還兩萬,他們現在很多也還在上學,就當給他們做學費。” 畫材店開張後,羅敬宇跑遍了十堰市的所有美術培訓班、畫室,連幼稚園也沒放過,“我的商品質量好價格低,但一開始大家不認識我,第一次、第二次去會被拒絕,但第三次、第四次,客戶或許有興趣試一試,我的機會就來了”。 隨著市場越來越好,羅敬宇的團隊逐漸增加到18人,經過半年的努力,十堰的畫室、學校基本都跟他們有業務往來。不到一年,店裡的銷售額就達到600萬元。 同班同學正在緊張準備聯考時,羅敬宇正致力於進一步擴大業務,把公司開到金華、武漢等地,經營範圍涉及畫材、樂器等多個行業。去武漢學畫畫,藝術培訓學校缺錢裝修,他投入120萬元,占30%的股份,還沒畢業就當上了學校副校長!現在藝術培訓學校又發展了3家分校,羅敬宇在每家占35%的股份。走進聯考考場時,羅敬宇已有了3家直營店和4家加盟店。 家人曾擔心,公司員工平均年齡34歲,最大的43歲,跟羅敬宇的父親同齡,19歲的羅敬宇如何管理? 高二期間,他自費到加拿大的一家企業學習管理,帶回了“積分制管理”。“在我這裡沒有人情分。”在嚴苛的管理下,跟羅敬宇私交很好的大學同班同學文國璋也被“無情”地開除。“這不會影響我們的感情,他是一個公私分明的人。”文國璋說。 “藝考熱”升溫,美術畫材市場的需求很大。羅敬宇的公司,員工月均工資5000元以上,最高能拿到三四萬元。現在公司員工已達到29名,日常工作由4個部門的負責人管理。銷售部總監湯大志說:“羅總年齡不大,但執行力很強,有自己的主見,說一不二。我們平時都是按章辦事,大家都很服他。”經銷商
在創業者或企業家群體中,經銷商是一個獨具特色存在的。但在很長的時間裡,這樣一個龐大而又精彩的實戰群體並不為人關注。情形的改變發生在最近,一組多達十三篇的3A環保漆經銷商故事在網上引發熱傳,該故事的在幾家主流論壇上的連載已經吸引了數萬的瀏覽,有關“3A環保漆經銷商”的搜尋條數超過了70萬,而且新浪、搜狐、網易、中國經濟網、中國建材網、經濟導報、慧聰網等30多家知名媒體對此均進行了持續報導。
無獨與偶,此前發布的一份3A創業報告對經銷商群體進行了專項關注與調研,提供了以前未曾出現的創業加盟項目評價與經銷商創業現狀簡況等信息。該報告本身的重要信息就來源於旗下數百名經銷商。
經銷商是整個創業大軍中最主要的構成之一,在人數上,數量最為龐大,其中不乏營收規模上億的企業,以汽車行業為例,有些經銷商可能在某些大區域擁有多個4S店,規模動轍上億;而在食品、飲料、酒、建材行業,省一級的總經銷,規模多在數千萬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經銷商很難做到像廠家那樣大的規模,卻能推動滿足更多資金少、經驗淺的人投身創業。如果選對品牌,經銷商往往不需要太大的市場投入,都能盈利,其市場推廣一般由廠家提供支持。
在3A環保漆的行銷網路中,遍布各地的經銷商數量大概不少於500家,如果算上各地的店面,這個數字又會增長到3000家以上。這些經銷商集中在湖北、四川、河北、新疆、江西、山西、江蘇、河南、湖南、內蒙、浙江、貴州、重慶、陝西、安徽、寧夏、甘肅、山東等省市。
在前兩年出現的一些財經商業報導中,3A環保漆一些成功經銷商的經歷常見諸網路與報端,這些經銷商無不是值得尊敬的創業者,其中一些已經成長為當地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對當地創業氛圍的形成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今年連續出現的經銷商成功傳奇多達十三人,創業者背景各異,分散在華東、華北、華南、西南、東北、西北、華中等完全不同的區域,面臨著不同的市場環境,但共同點是,他們都成功了,在當地的塗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他們的成功,尤其是這些市場一線創業者們的成功,是最典型的中國夢實現者,可以說,不斷湧現的創業人才,日漸成熟的創業環境,都離不開他們的努力與貢獻。”一位經濟學者評價認為。
而作為廠家總部,3A環保漆在創業扶持與推動上從而都不遺餘力,年初開始就連續舉辦了多場2013年度區域財富倍增行銷論壇暨群英招募會,其重點意義不僅在於吸引數十名新的經銷商加入群英團,負責空白區域的市場開發,從他們當中,又會產生一批成功人士;也許,更讓我們注意的是,這個品牌正用自己的方式和努力掀起中國的創業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