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魔咒

內容介紹

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威廉?拉讓尼克的這部最新力作是一場及時雨。這部獲得2010年熊彼特學會獎的新著,不僅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美國工業組織和經濟的變化,而且向我們展示了以微觀視角來把握巨觀結構變化的理論方法,從而有助於我們去思考和分析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在今天,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領導人都把美國的企業模式奉為圭臬,以為只要在自己的國家或地區加以推行,就能使其國家和社會做大做強。但是,當舶來的“股東價值最大化”意識形態根深蒂固,並日益影響到中國企業改革的理論之時,有沒有想過中國目前的這種經濟成長模式及其呈現出來的“繁榮”能否持續?如果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國經濟是否會越來越被華爾街金融資本的利益所左右?怎樣才能破解創新魔咒,實現經濟成長的成果為全社會分享?
在書中,拉讓尼克近年來發展的“創新企業理論”為中國讀者展示了一種理解和分析經濟變化的理論視角。以這種理論視角來分析中國的問題,可以給我們帶來正統經濟學所無法提供的洞察力。只有當中國目前主導的企業模式發生轉變時,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才可能轉變。
在這部顛覆根深蒂固的“股東價值論”、意在打破魔咒驅動創新鏈條的力作中,拉讓尼克的洞見和豐富翔實的最新信息,不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國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組織和經濟變化的生動畫卷,而且也啟發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走向的深層思考。

作者介紹

馬塞諸塞大學洛厄爾分校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系教授,同時擔任該校產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是孟德斯鳩-波爾多第四大學的法國科學研究中心經濟理論與套用研究小組成員,該項目小組是歐盟關於金融、創新、發展項目的一部分。之前,他受聘為哈佛大學經濟學助理研究員和副教授(1975~1984)、哥倫比亞大學伯納德學院經濟學教授(1985~1993)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特別研究教授(1996~2007)。他還曾經擔任多倫多大學(1982~1983)、哈佛商學院(1984~1986)、東京大學(1996~1997)的客座教職以及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1989~1990)。 1968年獲得多倫多大學商業學士學位,1969年獲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碩士學位,1975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因其在經濟理論和歷史方面的成就授予其榮譽博士學位。

作品目錄

叢書總序
推薦序
序言
1“新經濟”新在哪裡?其持久性何在?
“組織人”的終結
美國經濟的創新和增長
信息通信技術產業
舊經濟和新經濟公司20強
新經濟企業模式——經濟成長的不穩定和不平等因素
2新經濟企業模式的興起
微電子技術革命的起源
新經濟企業模式的演變
3舊經濟企業模式的退位
20世紀80年代的雇用關係
IBM“終身”就業的瓦解
“惠普方式”的終結
朗訊向新經濟企業模式轉型的失敗
向新經濟企業模式轉型的成功與失敗
4新經濟體系中的養老金和工會
高資歷,高保障
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養老金體制的轉變
IBM
工會
工會在新經濟企業中的缺位
5高技術勞動力的全球化
海外轉移
亞洲的教育和經濟成長
人才外流
美國海外直接投資對遏制亞洲人才外流的歷史作用
韓國人才外流局面的反轉
馬來西亞:外國直接投資推動的發展
印度IT服務業的發展
中國的本土創新
全球勞動流動和國家經濟發展
6對股東價值的追求
新經濟企業模式和股票市場
股東價值最大化
股東價值論批判
股票市場的五項功能與創新企業
為什麼要回購自家的股票?
7持續繁榮的前景
“市場力量”不是自然現象
舊經濟時代股票市場的作用有限
新經濟企業模式下的股票市場:從創新到投機再到操縱
經濟不穩定的出現
少數民族的教育與就業問題
公司治理與持續繁榮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