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資本主義

null創新資本主義
創新資本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在資本主義已有的商業規則(也是現今最好的商業規則)之下,依靠創新來獲得新的利潤上的增長點。 最初聽到“創新資本主義”這個詞,是在比爾蓋茨離開微軟之後,當時的他對外界宣稱,他要做一名“創新資本家”,媒體依然將離開微軟的蓋茨作為經濟的領軍人物。“創新資本主義”這個詞一時成為熱點。 對於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來說,“創新”無疑是最好的一條路。

蓋茨在達沃斯呼籲“創新資本主義”

作者:David Kirkpatrick

“在許多關鍵領域,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速度還不夠快,而且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從中受益,”比爾•蓋茨(Bill Gates)24日在達沃斯(Davos)呼籲全球齊心協力邁向“創新資本主義”。他說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能夠將公司利益與社會公益結合起來,以改善世界最貧困人口的生活。

蓋茨說,“有兩股強大的力量——自身利益和關愛他人”,但是 “企業為窮人服務的時候,並不總是能夠獲利。”然而,他指出“獲得公眾認可能夠提高企業聲譽”,這是一種更能招徠顧客和吸引更優秀員工加盟的方式。因此,他認為公司可以通過從事公益活動間接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他確信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正在全球廣泛展開。但是,企業、政府和非營利組織需要加強合作以“擴展市場力量的廣度”,從而使更多的公司可以從“改善世界”的工作中獲利。(蓋茨演講結尾時提到的“改善世界”反映了世界經濟論壇的宗旨。)

他指出今天許多高科技產品生產的邊際成本相對較低。微軟生產的軟體如此,很多治病藥物也如此——一旦研製出來,複製成本就不是很高。於是,願意在不同市場採取不同定價的公司就可以一邊幫助世界,一邊獲得利潤。

他高度評價了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s)的《金字塔底層的財富》(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一書,提到了書中一家荷蘭公司的案例。該公司雖然對已開發國家保有霍亂疫苗的專利,但在開發中國家放棄了這一利益。結果是,現在該藥以每劑低於1美元的價格在貧窮國家中銷售。

他也讚揚了一項新的美國法律。該法律規定如果一個公司為開發中國家的某種主要疾病研發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那么這個公司正在研發的其他藥品的審批將會加速。對於公司來說,“優先審批相當於數億美元的價值”,蓋茨說。

蓋茨在演講中還提到了搖滾歌星波諾(Bono),講到了兩人幾年前在達沃斯的晚間小酌。“幾杯過後,”他說,波諾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述人們如何可以通過購買產品表示他們對自己關心的事業的支持。因此紅色運動(Red campaign)誕生了,微軟(Microsoft)和戴爾(Dell)最近宣布推出一個新的筆記本電腦系列支持該運動。

紅色運動發起以來,已經募集了5000多萬美元支持全球基金抗擊愛滋病和瘧疾,200多萬人因此獲得救命藥物。

“這是一個世界運動,我們有責任有能力加速這個運動,”蓋茨說。他請每一位聽眾明年都參與一項創新資本主義項目來“擴大市場力量的作用”。

在問答環節,蓋茨說他感到大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前,非政府組織對很多企業社會責任行動持懷疑態度。並且他也同意,許多工作確實只是表面文章。但是,他補充道,對於大公司,獲得公眾認可所帶來的好處已經超越了短期利益, “所以大公司應當帶頭”。

蓋茨在世界經濟論壇最大廳的演講只博得了站席聽眾稀稀拉拉的掌聲。這種純粹禮節性的回應體現了兩個問題。第一,對許多聽眾來說,他的觀點毫無新意。第二,正如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所說的那樣,其他聽眾的觀點普遍與蓋茨相左,他們認為 “商業活動才是企業的正事”。

施瓦布本人顯然贊成蓋茨的看法。論壇很少讓國家元首以外的人在這么大的講台演講。

蓋茨將於今年夏天離開微軟。這裡也許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商業講壇,能夠讓蓋茨講述他和他的數百億財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比爾·蓋茨的創新資本主義

香港《星島日報》2008年12月22日發表社論指出,蓋茨認為,資本主義改善了數十億人的生活,卻把更多人遺留在貧窮中。協助窮人,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地位無可取 代,但單靠他們需時過久。而能利用創新科技幫助窮人的,主要是企業。要充分利用企業的力量,需要一種更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將市場力量延伸,使企業既能幫助窮人,又能獲利。蓋茨提出的“創新資本主義”是一種良好的願望,有時也能為窮人帶來一些利益,但目前看來,政府稅政調節與數量巨大的慈善捐款(第三次分配),更能有效改變美國的貧富懸殊現象。

社論摘錄如下:

null創新資本主義

每逢佳節思濟貧。每年感恩節後到聖誕節,是美國慈善捐款的高潮,占全年收到捐款一半。

世界慈善巨擎比爾·蓋茨一年前提出了“創新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ism)這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即要用資本主義追求最大利潤的手段,來造福大批未從經濟發展中受益的窮人。

蓋茨今年一月在世經論壇(達沃斯論壇)上指出:“人的本性中蘊藏著兩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關愛他人。資本主義利用了人性中自利的力量,取得了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但這隻服務有錢人。而窮人就只能靠政府援助和慈善。二十一世紀的新型資本主義需對此進行調整,通過市場的力量及制度創新,來服務窮人。”

蓋茨認為,資本主義改善了數十億人的生活,卻把更多人遺留在貧窮中。協助窮人,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的地位無可取代,但單靠他們需時過久。而能利用創新科技幫助窮人的,主要是企業。要充分利用企業的力量,需要一種更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將市場力量延伸,使企業既能幫助窮人,又能獲利。

世界巨富一言九鼎,蓋茨的“創新資本主義”近一年來引起了經濟界的廣泛討論。蓋茨本人七月時在時代雜誌撰長文力推,蓋茨基金會也辟網站邀世界各國經濟專家集思廣議。其基金會執行長的丈夫近日更為此廣納眾言推出新書。

蓋茨並非要反對或修改資本主義市場競爭原則,他只是認為資本主義可兼顧窮人利益,在爭取最大利潤的同時,也為窮人帶來更多福利,讓為許多人帶來巨大財富的資本主義,也能造富窮人。但問題是,一旦資本主義放棄了以追求最大利潤為其終極目標,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的優勢便極大消失,也就不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了。

蓋茨提出“創新資本主義”的典型例子是以U2主唱波諾推動的“紅色產品”:參與企業在某些產品上打紅色標誌,稱將捐出部分利潤對抗愛滋,以求銷售更多產品。但問題是,這樣的做法從根本上說,仍屬市場經濟追求最大利潤開闢新市場之典型手段,並非是所謂的“創新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下,一個公司的目標是在法律和社會允許下爭取最大利潤。在此過程中,公司可能發展低端市場(服務窮人同時也賺錢);捐款或“無償”助貧以博取好名聲(從而賺更多錢)。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企業在發展中可強調注重環保,濟貧助人,但終極目的仍是追求長期發展的利潤最大化,否則就不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了。

近期較明顯的一個例子是,美國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家房貸公司,長期來既有私營公司的賺錢任務,又兼負政府使命,要助儘量多的窮人購屋置產。二者近年難以兼顧,為支持經濟能力不足的窮人購屋,“兩房”背下大量危險房貸資產,以致面臨破產被政府接收。

市場經濟下的社會財富分配大致分三階段:市場競爭造成的收入分配為首次分配;政府用政策調節,向社會上某些人多收或少收稅,並用收到稅款補貼某些人,這是二次分配;個人與企業用慈善捐款濟貧是第三次分配。

三次分配中,第一次分配力度最大,蓋茨就是想利用這次分配讓窮人獲更多好處。但問題是,在第一次分配中,競爭是主調,某些企業確實願在某些特定時刻犧牲一些利潤兼顧濟貧,但那往往可遇不可求,常常是一廂情願的美好理想。

其實,調節社會財富,還是要靠後兩次再分配來完成。

美國近二十多年來,社會財富在市場競爭的第一次分配時,富人所占比例愈來愈大,貧富懸殊劇增,窮人收入不增反減,以至束縛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歐巴馬政府有望在第一次分配時推行有益窮人的競爭規則,在第二次分配(稅務調節)中向窮人和中產階級傾斜,有效改善目前這種富人在經濟發展中,獲利過多的現象。

蓋茨提出的“創新資本主義”是一種良好的願望,有時也能為窮人帶來一些利益,但目前看來,政府稅政調節與數量巨大的慈善捐款(第三次分配),更能有效改變美國的貧富懸殊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