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形式
前衛藝術總一般總是表現出一種與傳統徹底決裂的美學極端主義。他們喜歡破壞,推崇新奇,將“破壞即創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因為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之分仍然存在。在一個社會中,由於意識形態或行為方式的差異,主流文化一般體現為一種權力話語,它更具合法性,往往表現為對邊緣文化的壓制或控制。但邊緣文化並非就是完全被動的。
按照福柯的觀點,“任何人在權力體系中均非完全無力的一方,我們同時也具備在不同位置與不同節點上,消極或積極地抵抗、瓦解腐朽權力的內在潛力。”因此,邊緣的文化也總是表現出一種不合作性或對抗性。“前衛藝術”之所以具備其“前衛”性,就在於前衛藝術是一種疏離於主流文化之外的邊緣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前衛”的未必就是新奇的,前衛的未必就不能是傳統的,關鍵在於它的邊緣性。
起源
一般來說,前衛藝術起源於西方。中國的20世紀下半葉的前衛藝術,起源於“星星美展”,甚至是更早的“無名畫會”,他們通過採用繪畫語言的現代主義形式表達了藝術家對於現實的不合作態度。
70年代時,一批青年開始探討前衛藝術,這批人中的大多數並無專業的美術訓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一批經過正常教育、專業訓練的青年開始參與到前衛藝術的創作中,這種融合把西方的技法與自己的思考結合起來,大多是柯勒、惠文的現實主義的東西,80年代中期,興趣一股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思潮,89年則是前衛藝術的大集合。這次展覽是前衛藝術第一次進入官方識野,但展覽的後果非常不好,前衛藝術家和客群之間具有明顯的隔膜,而且在展覽中出了一些挫折。從那次展覽之後,前衛藝術家和客群之間不斷拉開距離,前衛藝術家也一時處於消沉。
92年起,中國的前衛藝術家開始受到一些大型的展覽如威尼斯國際大展里昂22年展,聖保羅22年展。從此,中國前衛藝術家在各個方面受到重視,在國際上獲得越來越多的威望,但在國內,他們還是受到人們漠視的,因此人們不令要問“難道創作是為了賣給外國人”,因此97—99年之間,他們開始受到批評。為了適應形勢需要,前衛藝術家有意識地在比較公開的場合,如“商店”、“酒吧”展示他們的作品,但是這樣的展覽,是否就意味著前衛藝術具有公開性了嗎。去年,在上海的一家家具店,展示了一些由前衛藝術家做的輕鬆,好玩易懂的東西,口號是“逃避深刻,探討生活美”,但這樣做,前衛藝術是否真有公共性了呢?
發展
近年來,中國的前衛藝術突然變得異常活躍,這不僅表現在第一次美術界重要大展“上海雙年展”中登堂入室,而且在各類時尚味甚濃的畫廊里展覽不斷,其中少數展覽還被主流媒體報導。
但這種本來釋為最鮮活的潮頭藝術形式,近來卻越來越多以殘忍的形式出現,這些冠以先鋒藝術之名的“作品”,把藝術推到一個挑戰人性、道德的邊緣,並稱此為與國際藝術對話。對此,美術批評家陳履生指出,中國前衛藝術已經“走火入魔”。
據《工人日報》報導,現在很多冠以先鋒藝術的美術展覽,更像一場人體極限展示,而且展示的方式,以傷害、自虐為主題,令人恐怖。陳履生說,前衛藝術家一般都被看成藝術界“另類”,但中國前衛藝術的發展和表現,往往不是以一種理性的方式來推展。過去主流社會對前衛藝術的批評一般都集中在藝術的層面上,最多在意識形態的範圍內尋找理論的突破。今天看,這種批語已經落伍。用走火入魔來形容目前中國前衛藝術中的表現,一點不為過。而且這種方式正走向窮途末路,失去了藝術的意義。
對於時下的一些前衛藝術表現,一些觀眾表示出懷疑和不滿。有的說:“標新立異本來是好事,但把變態行為當成藝術是十分可悲、可憐的。”一位愛好藝術的教師表示:“真不願讓我的學生看見這種可怕的另類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