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王建墓

前蜀王建墓

"前蜀王建墓,稱永陵,為五代時期前蜀國國主王建陵墓。 王建墓陵台呈圓形

陵墓簡介

前蜀王建墓
前蜀王建墓,稱永陵,為五代時期前蜀國國主王建陵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門外的高地上。據出土哀冊,王建死於光天元年(918年)六月,十一月下葬。1942——1943年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前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及前四川博物館共同發掘。馮漢驥主持發掘工作並編寫了《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陵墓形制

墓室結構
王建墓陵台呈圓形,夯築,高約15米,直徑約80餘米,基部周圍壘以條石。陵台之外,每隔2.5或1.5米有磚基1道,共3道,似為陵垣遺蹟。正南面第一、三道磚基之間。建包磚夯土墩1對。陵前有無列石,史籍不詳,但1971年曾在陵南300米處出土唐-五代風格的文官石像1 軀。
墓室建於陵台之下,南向,無墓道,全長30.8米,以14道紅砂岩砌築的拱券為骨架,券間鋪以石板。券及石板表面次第塗抹細泥、白堊,其上再施彩,券頂天青色,壁面朱色。有前、中、後3室,每室裝木門1副,室間有甬道相通。
中室中央偏後有須彌座式石棺床,上置棺槨,棺床四周有或舞或奏的伎樂浮雕,形神畢肖。據考證,伎樂樂器組合屬燕樂,特別是漢化了的龜茲樂系統,但其中雜有清樂系統樂器。棺床兩旁列有托棺床的十二神半身石像,均頂盔(或戴冠)貫甲,孔武肅穆。

出土文物

該墓因早年被盜,僅殘存銀、銅、漆、玉、石、陶質隨葬品30餘件。棺內有玉銙、鉈尾和銀扣保存完好的大帶。後室所出寶盝及謚寶、冊匣及玉冊,或存原貌,或可復原,是研究唐、五代有關文物制度的寶貴實物資料。銀盒、銀缽、金銀胎漆碟、銀平脫朱漆鏡奩,裝飾繁縟精美,是當時的工藝佳作。
後室石床上放置墓主上置墓主圓雕石像及謚寶、玉哀冊、謚冊等法物。雕像頭戴折上巾,著袍,濃眉深目,隆準高顴,薄唇大耳,符合史籍所載王建相貌,堪稱古代寫實精神的佳作。謚寶、謚冊皆載其諡號為高祖神武聖文孝德明惠皇帝。

發掘意義

前蜀王建墓在形制、布局和出土文物等多項發現上都創造了中國古代陵墓發掘的獨一無二,是我國二十世紀首次科學發掘的古代皇陵,在中國陵寢考古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